心理学第六章心得体会简短 心理学第一章总结(7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心理学第六章心得体会简短一
班级:二年级(1)
性别:男
年龄:8岁
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1、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
2、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1、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构成横蛮任性的性格。(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
2、之后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教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该生以自己为中心,不理解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攻击性行为;
2、人际关系;
3、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取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主角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所以,观念中构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能够透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并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证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构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理解的。
3、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提高,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用心的推荐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询问基本状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证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样想,想怎样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能够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己监督与控制。
8、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己管理潜力;
基本到达预期目标:改善了攻击性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
有关心理学第六章心得体会简短二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下午好!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世界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魔难,而是禁闭心灵的缄默;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有心理上不适应的问题,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体验心境、不断调整自我、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但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具有一颗明净的心,都希望自己的心态能保持积极、和谐。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第四届岭东“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日活动”总结会,大家知道,每年的5月25日,就是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日,之所以采用5月25日,是取其“5.25——我爱我”的意思,旨在向全体师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我校心理健康工作、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使我校心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2、心理剧比赛(赵雅丽、赖倩瑜、杨少敏、阳作香)
4、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比赛(谢斌)
5、“我爱我的25件事”(学生会)
6、心理知识抢答(肖彩霞、心语坊)
7、心理游戏(陈晓敏)
8、趣味心理自测(毕婉琳、广播站)
10、心理访谈:我心目中的“完美”男生和女生调查(祝燕萍、陈桂旋)
昨天刚刚结束的心理剧比赛,演员全情投入、精准地表现了角色的心理困惑、矛盾冲突与解决策略,他们在表演中道具和场景更换快速而安静,一看就是训练有素、团结协作的团队。这次的心理剧比赛,同学们对心理剧技术也有了一定的把握,运用比较娴熟,这有赖于赵雅丽老师的多次专题培训和不厌其烦的现场指导。赵雅丽老师珍惜学习机会,克服重重困难将所学运用于教育活动当中,“爱与专业,让每一个生命如花开放”,赵雅丽老师用行动和成果演绎了这句话。
心理剧各班的班主任老师,他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接受任务、创作剧本、组织排练,期间有欣喜也一定有失望甚至煎熬,赵雅丽、黄艳清、陈奕兰、冯惠芳、陈晓敏、苗苗老师还亲自担任角色,身先士卒,为学生树立榜样和信心。一路走来,他们和学生一起收获了心灵的滋润和成长,师生和谐和班级凝聚力的提升。
心理剧学生观众暨评委都出色完成了“学习、观摩、体验、评价”的任务,全程安静、认真,会风良好。他们所交的“心理剧心得分享暨评奖券”情况如下:会计专业部4个班全部交齐,09制冷1班,09制冷2班、09计算机1班、09电商班、09商英班也全部交齐,在此提出表扬。09商英刘卓妍、09会计2班冯淑欣、09会计1班的何润弟、10汽1班的冯杰勇等16名优秀观众,他们的心得将通过“5.25-我爱我材料汇编”和《心语》向大家展示。
在“我爱我的25件事”活动中,我们对全校各班统计表明,10计2、09商英参与人数最多,完成任务最好,再次提出表扬。同时,统计还显示,25件事情中,同学们最喜欢的三件事,分别是“对老师说“老师好”、“把自己愉快的事与他人分享”、“穿上自己最喜欢的衣服外出”。
这里特别值得表扬的是我校心理剧社团,我校心理剧团于今年四月成立了,其团员来自全校各个班级,这次参加心理剧《爱在身边》演出的同学们分别是:09会计2罗淡霞、陈靖敏,09旅游许燕双,09计3:胡秋怡、洪巧婷,09汽1简政宇,10会计2:黄雪玲、郭淑
心理学第六章心得体会简短 心理学第一章总结(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