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讲座心得体会教师和方法 教师阅读课分享和心得(8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阅读课讲座心得体会教师和方法一
⑴我们必需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⑵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各种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⑶那些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虽然不再拆了,但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实际上是风情商业街。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正在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博物馆”也没有,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造的伪民间故事。至于各种名人故居,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文房四宝,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一摆,好歹布置个模样;没人拿名人的人当回事,只拿名人的名当回事。还有那种原本安慰心灵的寺庙,无一例外全成了世俗的闹市。至于种种文化遗产,更是这种热热闹闹重新“打造”的对象。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跑到哪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⑷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就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⑸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他们好像都活在时光隧道里。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带却像时尚名模;没有切确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有个老样子就行,或者愈怪愈好,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⑹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
⑺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⑻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破坏生态。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⑼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
⑽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⑾任何有文化良心的人,都不能回避这个声音。
16.第⑶节中的聪明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什么?(3分)
17.第⑶节写到“没人拿名人的事当回事”,这里“名人的人”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3分)
18.“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挂在嘴边吗?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精深?只能去一座城市才有一个的博物馆吗?”
①这节文字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如果将它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2分)
a.(1)、(2)节之间b.(3)、(4)之间c.(5)、(6)之间d.(6)、(7)之间
②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文章第(3)节到第(9)节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糟蹋自己文化”的这种潮流,请分别概括是哪三方面:
(1)
(2)
(3)
20.请根据第三节或第五节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日常见闻和积累,为本文写一个规范,典型的事实论据。(3分)
参考答案:
16.隐含了作者讽刺、轻蔑的情感(1分)因为这种“发现”行为的背后其实是通过糟蹋文化来赚钱的功利心态,(1分)这点可以从后文的“厄运”、“糟糕”等词中看出(1分)。
17.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写到一点给1分,共3分)
18.①c(2分)②这节文字中的两个“一边”所领起的内容恰是对(2)-(5)节内容的概括(1分),同时它也是第(6)节中“这样文化环境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1分)。
19.(1)“糟蹋自己的文化”这一现象在旅游和影视方面的表现。(3分)
(2)形成“糟蹋自己的文化”这一现象的动机与力量。(3分)
(3)“糟蹋自己的文化”这一现象的本质与危害。(3分)
(顺序可颠倒,如具体展开需酌情扣分)
20.基于第(3)节或第(5)节内容,围绕“旅游”或“影视”(1分);事实论据的规范、典型(论据表述中有具体的对象)(1分)。表现出“对文化的毁坏”(1分)。
推荐阅读课讲座心得体会教师和方法二
1. 读书让理想展翅 学习让生命飞翔
2. 读书成就梦想 知识照亮人生
3. 读书放飞梦想 拼搏成就未来
4. 品读经典,传承文明;欣赏美文,淘诒情操
5. 做充满书卷气学生 创飘溢书香的校园
6. 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览群书 拓宽视野
7. 和孔孟对话与李杜共语 和书本拥抱 与大师交流
8. 攀登书山与知识同行 遨游学海 以真理为伴
阅读好书宣传标语口号
9. 读书点燃智慧 知识照耀人生
10.阅读经典传承民族书卷气 欣赏美文领略智者书韵味
11.诵读经典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感悟惟美生活交流纯净心灵
13.阅读滋养底气实践造就灵气
14.浸润书香,为人生奠基;畅游书海,享阅读快乐。
15.静心阅读,感受文字之美;体验情境,尽享读书之乐。
16.我读书,我进步;我读书,我快乐。
17.书香伴我成长知识伴我同行
18.读一本好书 像交一个益友
19.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20.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21.树立良好读书风尚 促进文明校园建设。
22.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23.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我读书、我快乐、我智慧。
24.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25.留一点时间给读书、多一点空闲给思考、献一份热忱给学习。
26.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27.倡导读书风尚,争做文明学生,构建和谐校园。
28.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29.阅读,滋润精神;思考,孕育智慧。
推荐阅读课讲座心得体会教师和方法三
在创建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我校充分关注社情、校情、生情,加强各项资源的整合,按照“思考启动——营造氛围——开发资源——策略研究”的思路,将课外阅读活动不断向纵深推进,“开卷有益,乐在其中”的校风悄然形成。阅读,逐渐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书香校园品牌逐步彰显。
我校语文科组进行了“课外识字——课外阅读——自主习作”发展性评价系列研究。我们见证了实验班同学在课外识字、课外阅读活动中逐渐爱上读书后的可喜变化,不仅语文能力在潜滋暗长,而且整个人的综合素养也在悄悄提升。长期广泛的阅读积累,可以为孩子搭建起成长进步的阶梯,使孩子获得道德上、精神上、情感上的文化浸润,促其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活动开展后,学校成立了“读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读书养成”系列活动方案,由少先队牵头,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书》,学校召开“读书与养成教育”活动动员大会,提出活动的要求和任务:师生共同参与。
此外,教室墙壁悬挂上了读书名言,各班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各个年级开辟了读书长廊,各班墙报内布置了读书手抄报,少先队大队部展示栏里悬挂着孩子们自制的写着读书名言的书签。
同时,学校先后开展了“读书明礼”
阅读课讲座心得体会教师和方法 教师阅读课分享和心得(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