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习心得体会和方法 物理实验的心得(8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物理实习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我们总觉得课本上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平时已学过的,应该会了,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在课堂上复习了。因此,总喜欢找一些新颖的,平时没见过的习题来让学生练习,然后评讲。认为这样复习效果会显著,会提高学生应试水平。可是,当学生对已讲过的基础考点、习题还做不起来时,我们总是埋怨学生:“我都教了好几遍了,你怎么还不会?!”,言下之意,我老师没法子了,是你学生的责任!其实不然,我们想一想,如果说:教过等于教会,学生不都是满分了?还有复习的必要吗?无论什么样的班级,也不论学生的学情怎样,都会存在一定的薄弱点。虽然要求老师对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了如指掌且对症下药不太容易,但作为老师平时应做个有心人,勤于记载,把大多数同学平时学习时存在的普遍问题,记载下来,复习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我一直提醒自己:教过不等于教会了,复习时重点问题重点讲,常错问题反复练,这样复习的针对性有了,效果才会好。
在总复习时,我们总认为总复习是为少数学生升学服务的,更有甚者,认为是为考重点中学的学生服务的。于是,复习之初,就高要求、高起点,大部分学生对复习内容都听不懂,上课迷惑不解,昏沉欲睡。还有极少数教师在改作业、阅卷时,眼中也只有尖子生!这样的复习能怪学生不懂事,不认真听课?我认为:中考首先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其次才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之一”。所以,命题面向的是全体考生,试题一定不会很难,基于此,在复习与训练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同学,对考点不必抠得太深,要不遗余力地夯实学生的基础,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求课堂结构是:低起步、慢坡度、高收尾、留思考,同平时讲课一样,一以贯之地注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我总是认为:部分大于全部!
常见现象:我们九年级老师进出教室手上拿的都是试卷,没有课本,没有备课笔记。其实,九年级中考复习,主要还是用好课本,其次才是用好一本复习资料。比如说《中考指南》,但决不能本末倒置!只要用好了课本,选择好复习教材,才能让学生远离题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还有一个多月的就要中考了,在加强对全体九年级学生进行中考复习的同时,我还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帮助和辅导,争取让他们赶上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我将继续对他们进行精准培优,争取他们在20xx年中考中考取优异的成绩。
有关物理实习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周期等概念,会对它们进行定量的计算。
2、知道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定义,知道线速度与周期,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比值定义法来描述物理量。
2、会用有关公式求简单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知识,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意义。
2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圆周运动这节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易到难,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2、常见传动装置的应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模型导入
让学生观察教室吊扇转动时扇尖的运动。
活动2【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让学生观察吊扇,的中点处,提问a、b两点哪点运动的更快呢?
学生回答:b点比a点运动的快。因为相同时间b点运动的弧长较长。
a点和b点运动的一样快。因为相同时间a、b点转过的角度一样。
教师总结:前两种答案都很有道理,所以这两种答案都是对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圆周运动。
活动3【导入】投影阅读提纲
1、结合阅读提纲阅读课本内容。
2、学生归纳知识点。
3、交流讨论,查缺补漏。 活动4【讲授】ppt:线速度
1)、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 δl 和所用时间 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2)大小:v=△s/△t
活动5【导入】ppt:角速度
1)、定义: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圆心角δθ和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角速度。
2)、大小:
活动6【活动】线速度和角速度有什么联系 线速度和角速度关系的推导 活动7【导入】ppt:周期 ,频率,转速 周期 ,频率,转速的关系 活动8【练习】ppt:【练习1】
1. 温哥华冬奥会双人滑比赛中,申雪、赵宏博拿到中国花样滑冰史上首枚冬奥会金牌.如图 5-4-2 所示,赵宏博(男)以自己为转轴拉着申雪(女)做匀速圆周运动,转速为 30 r/min.申雪的脚到转轴的距离为 1.6 m,求:
(1)申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2)申雪的脚运动的速度大小.
活动9【导入】ppt:【练习2】
2.已知某一机械秒表的分针和秒针长(指转动轴到针尖的距离)分别为 1 cm 和 1.3 cm,它正常转动时可视为匀速转动,试求:
(1)分针和秒针的周期和转速;
(2)分针和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
(3)分针和秒针的角速度大小.
活动10【导入】ppt:
已知abc三点的半径之比为
求abc三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之比 活动11【讲授】ppt:.总结:传动装置中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1.共轴转动(如图 5-4-3 所示):
(1)运动特点:转动方向相同, 即都逆时针转动或都顺时针转动.
(2)定量关系:a 点和 b 点转动的周期相同、角速度相同
活动12【练习】ppt:
3.如图 5-4-6 所示的传动装置中,b、c 两轮固定
在一起绕同一转轴转动,a、b 两轮用皮带传动,三轮半径关系
为 ra=rc=2rb.若皮带不打滑,求 a、b、c 轮边缘上的 a、b、
c 三点的角速度之比和线速度之比.
活动13【练习】ppt:
4.(双选, 年佛山一中期中)如图 5-4-7 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 r,a 为它边缘上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半径为 4r,小轮半径为 2r,b 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 r,c 点和 d 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传动过程中皮
带不打滑,则(
a.a 点和 b 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2∶1
b.a 点和 c 点的角速度之比为 1∶2
c.a 点和 d 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2∶1
d.b 点和 d 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1∶4
活动14【练习】ppt:
易错题】
5.(双选)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为零
d.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率恒定
活动15【讲授】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活动16【作业】作业 课本p18 1 、2、3
4.圆周运动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4.圆周运动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模型导入
让学生观察教室吊扇转动时扇尖的运动。
活动2【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让学生观察吊扇,的中点处,提问a、b两点哪点运动的更快呢?
学生回答:b点比a点运动的快。因为相同时间b点运动的弧长较长。
a点和b点运动的一样快。因为相同时间a、b点转过的角度一样。
教师总结:前两种答案都很有道理,所以这两种答案都是对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圆周运动。
活动3【导入】投影阅读提纲
1、结合阅读提纲阅读课本内容。
2、学生归纳知识点。
3、交流讨论,查缺补漏。 活动4【讲授】ppt:线速度
1)、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 δl 和所用时间 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2)大小:v=△s/△t
活动5【导入】ppt:角速度
1)、定义: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圆心角δθ和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角速度。
2)、大小:
活动6【活动】线速度和角速度有什么联系 线速度和角速度关系的推导 活动7【导入】ppt:周期 ,频率,转速 周期 ,频率,转速的关系 活动8【练习】ppt:【练习1】
1. 温哥华冬奥会双人滑比赛中,申雪、赵宏博拿到中国花样滑冰史上首枚冬奥会金牌.如图 5-4-2 所示,赵宏博(男)以自己为转轴拉着申雪(女)做匀速圆周运动,转速为 30 r/min.申雪的脚到转轴的距离为 1.6 m,求:
(1)申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2)申雪的脚运动的速度大小.
活动9【导入】ppt:【练习2】
2.已知某一机械秒表的分针和秒针长(指转动轴到针尖的距离)分别为 1 cm 和 1.3 cm,它正常转动时可视为匀速转动,试求:
(1)分针和秒针的周期和转速;
(2)分针和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
(3)分针和秒针的角速度大小.
活动10【导入】ppt:
已知abc三点的半径之比为
求abc三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之比 活动11【讲授】ppt:.总结:传动装置中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1.共轴转动(如图 5-4-3 所示):
(1)运动特点:转动方向相同, 即都逆时针转动或都顺时针转动.
(2)定量关系:a 点和 b 点转动的周期相同、角速度相同
活动12【练习】ppt:
3.如图 5-4-6 所示的传动装置中,b、c 两轮固定
在一起绕同一转轴转动,a、b 两轮用皮带传动,三轮半径关系
为 ra=rc=2rb.若皮带不打滑,求 a、b、c 轮边缘上的 a、b、
c 三点的角速度之比和线速度之比.
活动13【练习】ppt:
4.(双选,2011 年佛山一中期中)如图 5-4-7 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 r,a 为它边缘上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半径为 4r,小轮半径为 2r,b 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 r,c 点和 d 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传动过程中皮
带不打滑,则(
物理实习心得体会和方法 物理实验的心得(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