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动地窦娥冤的历史典故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感天动地窦娥冤的历史典故,快来看看吧!
感天动地窦娥冤的历史典故
元杂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大戏曲家关汉聊的力作,明代改成传奇本《金锁记》,后人又改编成京剧。数百年来,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其实,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如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东北有个窦娥巷,就是窦娥当年居住的地方。
元朝年间的楚州城,称为楚州淮安路山阳县。当时,在山阳城北门内向东的一条蜡烛巷内,住着一户姓窦的贫苦人家,户主窦秀才屡试不第,不到50岁,夫妻双双染病身亡,遗下孤女——只有7岁的窦端云,被邻居蔡婆婆收养。蔡家靠放高利贷为生,蔡婆婆丈夫早故,只有一个儿子蔡文,窦端云被收养后改名窦娥,一家三口也还算过得去。
窦娥满15岁那年,已是肌丰冰雪、莲脸生春的俏丽姑娘,大她3岁的蔡文也已文章有成,知书达理,两人恰似天生的一对。于是,就由蔡婆做主,给蔡文和窦娥完了婚。小夫妻本来就是青梅竹马,亲如兄妹一起生活,婚后更是相敬如宾,孝顺老母,举家终年笑声不歇。
大比之年,蔡文要进就赶考,老母、少妇皆不能相陪,只好约请邻人张曲作伴。这张曲从小丧父,不读诗书,性如野马,加之他生就一副长长的驴脸儿,当地人没有一个喊他的名子,都叫他“张驴儿”。谁知这张驴儿心地歹毒,早就想把把貌美贤慧的窦娥占为己有,只恨无机会可乘。他做梦也想不到蔡家会约他为伴进京
感天动地窦娥冤的历史典故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