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获奖教案
设计思路
《兰亭集序》是一篇著名的宴游诗序,虽名为“序”,但实与一般的序言不同。它借题发挥,由一次普通的宴游活动论及人生的意义,言虽简而意颇深。由于学生自身的生命体验有限,加上对魏晋那一特定时代的疏离,学生在阅读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本文文风清淡,不尚辞藻而多情致,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美文。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也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鉴赏能力。因此,本文易“深”文“浅”教,在学生把握基本文言字词句、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以读入文,在深入的诵读中品情悟理,掌握本文的行文特色,从而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生命追求中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序文特点,背诵全文。
2. 掌握重要文言实词的多义性及词类活用、省略等语言现象。
3. 了解并学习本文借题发挥,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等行文技巧。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累重点文言知识以及探讨作者的人生态度。
2. 以读入文,以诵读教学法为主并辅之以点拨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情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示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由这次集会而抒发的人生感慨,理清作者的感情脉络。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2.正确认识作者的生死观。
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充分预习;多媒体课件制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预习了rong>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累重点文言知识以及探讨作者的人生态度。
2. 以读入文,以诵读教学法为主并辅之以点拨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情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示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由这次集会而抒发的人生感慨,理清作者的感情脉络。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2.正确认识作者的生死观。
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充分预习;多媒体课件制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预习了此文,谁能告诉我作者想讲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死生亦大矣)既然“死生”是一件大事这是众所周知的,作者为何还大费周章的讨论一番呢?(学生讨论)(板书文题)
(说明:导入看似笨拙,实是针对本文思想性深的特点设计的。是为了先让学生又快又准的把握主体,让学生带着兴趣疑问走进文本的欣赏。此外还可指点学生知人论世,从而自然转入对作者背景的介绍和“借题发挥”行文技巧的把握上)。
二、背景介绍,以读入文,整体感知
1. 背景介绍
(说明:教师提供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土壤,为诵读创造氛围,但不宜过多展开)
2.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多媒体显示生字词。
(说明:用声音把学生带入文本情境,引导学生在倾听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感情变化)
3. 学生自由朗读、齐读,以读入文
4. 整体感知
感知一:本文既谈“生死”,作者是不是一上来就大谈“生死”呢?作者这样安排行文是一种什么技巧?(学生讨论)
明确:借题发挥,这也是本文作为一篇诗序的独特性所在。
感知二:本文既是一诗序,请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明确:作诗缘由 作诗情形 成书经过 成书意义(略)
(说明:此环节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归纳,培养学生速读检索的能力)
感知三:概括各段的要点,并从每段中找出一个字表现作者的感情变化(学生发言)
板书:记会—修禊之乐 慨叹—死生之痛 明意—今昔之悲
(说明:此环节主要是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进一步了解“借题发挥”的特点,并逐步认识作者的感情变化)
三、释疑解难,积累知识,培养语感
1. 学生展示各小组在预习时整理出的疑难词语
2.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寻求隐含信息,并联系旧知识推知疑难词句的意思
3. 小组之间展开讨论交流,教师补充并用多媒体展示本文需学生掌握的主要文言知识,方便学生积累巩固(略)
(说明:此环节注重文言基础的落实,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注意方法的点拨以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文言能力)
四、以读入文,研读赏析,感悟探究
1. 研读第一段
(1) 本文既然借“题”发挥,就先来仔细研读这个“题”--兰亭集会。请大家自由朗读本段,就自己喜欢的语句背诵欣赏。
(说明:本段语言清新,音韵和谐,学生自由朗读可以以读入文,倾听作者心灵的声音,自主赏析表达可鼓励学生拥有个体的阅读体验,培养鉴赏力。也为欣赏写景技巧做准备)
(2) 既然作者感情落脚在“乐”上,那作者何“乐”之有?(学生讨论交流,可用书上的语句回答)
明确:朋友之情 山川之美 春光融融 饮酒赋诗 畅叙幽情
师点拨:杜丽娘曾用“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唱出了内心的苦闷,而今作者却五乐齐臻,足见“信可乐也”
(3) 作者是怎样抒发心中之“乐”的?
明确: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师点拨:王国维曾曰:“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之眼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可见宴游之上真是其景其情,其乐融融。
(4) 学生朗读
师点拨:要读出“乐”应该以轻快明朗语调读之
(4) 投影显示《兰亭集序》摹本,学生对照摹本朗读全文,并在读中感受字里行间流动的生命气度。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全文
2. 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写一段摹山范水的文字
3. 研究性学习:感悟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方法:分小组协作,收集自己喜欢的一位文人的作品、生平资料等并进行研究,在网上或班里展示交流研究的成果
兰亭集序 获奖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