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母亲的感悟心得体会和方法 我的母亲心得体会(8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两位母亲的感悟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在备课时我预计孩子能想到计算57 29=86的多种口算方法,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我认为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和算法的优化,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但是在算法的优化上,我觉得我的处理有些仓促,如果将孩子的`各种算法出示在一张幻灯片上,通过交流、比较,这样效果会更好、更直观。
而在计算57-29=的口算方法上我备课时就认为这个难度稍大些,因此我课件上设计了一种方法是:将29看成30,用57-30=27,27 1=28。但是课堂上出乎我的意料,有两个孩子想出了不同的算法。
一个学生的方法是:将57看成59,
用59-29=30,再用30-2=28
另一个学生的方法是:把29看成27,
57-27=30,30-2=28
虽然我准备的方法和孩子们类似,但是我认为这是本节课精彩的地方,因此我就没有出示我的方法,这也让我重新认识到要充分信任学生,大胆地放手,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课堂上有些情况并非我们主观臆测的,我应该善于抓住教学中学生精彩的地方并让它成为一个个亮点。
其次是对于这两个孩子想出的好的方法时,我认为自己的评价语不够丰富,如果能多用些鼓励的话语表扬他们,同时鼓励其他孩子向他们学习,课堂效果会更加的好。
本节课口算有些枯燥,总是孩子说算法,孩子会表现出厌烦的情趣,这是课前我想到的,因此我设计了男女生竞赛、小组大比拼的形式激励孩子学习的欲望,但是缺少了合理的规则和评价标准进行比拼,因此设计的游戏显得逊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小组大比拼环节,我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学习小蜜蜂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进步,但是并没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不成熟之处请各位老师们多多指正。短短的40分钟的课,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它再次提醒我: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多反思、多学习。谢谢!
描写两位母亲的感悟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学习内容:第9页例1 做一做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过程:
教师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内容。
请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事。
引导学生发现每班的人数和车辆的准乘人数。
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如果学生提不出乘车问题,教师就提问: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请代表发言。
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什么?
预计发生:
生1: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师:为什么?
生1:这两个班的人数合起来是66。
师:你是怎样算的?说说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由于学生能口算,教师板书得数。
1、请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算的,
说时边摆小棒边讲。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谁会写竖式?
请学生写写看,师生对其写法进行评价。
2、教师教写,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36”,在36的左下方写“ ”,再写“30”,写30的时候要注意与36对齐数位,再写“——”。
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3、请学生自己写竖式,
指名写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其他学生同位互查。
4、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用投影出示题目,
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写在书上。
全班学生看投影片,集体订正。
然后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教师投影出示练习题:
35 2= 26 30= 45 20= 86 3=
请学生任意选两道题,用竖式计算。
同位检查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书写、计算正确的可以画一颗星。
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板书: 3 6
3 0
6 6
描写两位母亲的感悟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的口算。(和在100以内)
课前我先准备了几道整十数的加减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题目,学生做起来非常快。然后告诉学生,笔算是有效的计算方法,而口算方法灵活多样,可以更快速地进行计算。今天学习的口算就是要将复杂的两位数加减法转化成我们比较熟练的加减法,从而加快计算速度。这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为了使计算教学不至于太枯燥,使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以二年级四个班乘船去鸟岛游玩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探索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思考,把学生的想法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大家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爱动脑的好习惯。在口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能理解的口算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练习过程中,我采取小组评比奖小红花的方法。每个组轮流派代表进行口算,根据他们口算的正确、快慢、口算方法适当三方面来进行总体打分。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口算速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有疑惑和不足的地方。
在创设情境引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时,我用了过长的时间让学生来提问。学生思维活跃,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这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存在,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育机智,并能够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从而更好地把握时间。我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由于学生先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先入为主”的观念使部分学生倾向于在心里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对于口算有种不重视的嫌疑,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不太高。另外,对于《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出现的算法多样化及优化的评价该如何实施,是本节课面临的又一个挑战。虽然教学过程比较民主,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但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因此,本节课教学后,学生的计算方法依然停留在相同于笔算的从个位算起的方法上。
描写两位母亲的感悟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64页
1、知识与技能: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多媒体课件、小棒(9捆带9根)
看情景图的方法、探究法、练习法等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填空:
3个一是();3个十是();3个十和5个一是( )。
2、口算练习:
30 30=5 3=30 4=50 20=
4 20=8 30=3 3=60 5=
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口算小能手真多呀!
小朋友们当老师让你们在练习本上写字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肯定非常的高兴,因为你们又学会了写其它的字,你们的心情是不是很高兴呢?(出示主题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跟同桌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集体交流: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再写2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设计意图:创设发书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到学习中。)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同桌讨论)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个问题(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二、探索交流,
两位母亲的感悟心得体会和方法 我的母亲心得体会(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