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简短 养老机构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简短总结(8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养老机构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简短一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理及省市区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全区养老服务机构入住老人和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提高政治站位、认清严峻形式、强化责任担当,高标准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养老服务机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先、依靠科学、依法处置、公开透明、群防群控的原则,切实履行责任,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措施,确保养老服务机构内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确保此项工作正常运转,成立民政局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一)全面加强养老服务机构摸底排查力度
按照“属地管理、部门监管、街社联动”的工作原则,重点对属地无证无照无备案养老服务机构实施拉网式、无死角、全覆盖排查,做到不错、不重、不漏,全面掌控相关情况。
(二)建立和规范疫情防控期间综合管理制度
1.外强防控方面:
(1)服务对象。疫情期间养老服务机构要采取封闭管理,取消老人外出申请,因身体原因确需外出看病的老人,养老机构要主动帮助做好防护措施,外出看病或回家过年的老人一律不准返院。
(2)外部人员。疫情期间外来人员不得对服务对象进行探视;养老机构外来人员不得进入;快递等物品在门外设置接收点等。
(3)工作人员。外地返回且身体状况正常的进行15天居家隔离观察,如出现相应症状的建议在家留治和休养,暂不返回工作岗位,工作人员上岗前要测量体温、观察有无症状等。
2.内强防控方面:
(1)服务对象。每天测体温2次(早晚各一次);每天进行3次消毒,每次消毒房间内要做到无遗漏、无死角;每天进行3次通风,每次通风半小时;每天老人和家属视频通话2次,及时和家属沟通老人的健康状况,有效缓解了老人和家属的焦躁情绪;老年人及工作人员随时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消毒;每位老年人及工作人员每天喝水不少于1500毫升;取消院内集体性活动。集体用餐改为送餐至服务对象居室;在公共活动空间应戴口罩等;加强服务对象心理调节,提供电视、广播、阅读等文化娱乐服务等。
(2)工作人员。工作入员入院每天要做到“一人一消”,每天每人进入工作场所前进行一次全面系统消毒;(包括,衣帽、裤子、鞋、手机、耳、鼻、口、手等部位进行酒精擦拭消毒);每天每人进入工作场所前“一人一测”;每天每人进行一次体温测量;(体温在37度以上,需进行居家隔离,满15天后方可上班);工作人员在休息日要进行“一人四问一视频”,询问员工休息时间内有无聚餐、聚会活动,询问本人及其家人有无与疫区人员接触史,询问员工有无感冒发烧体温超过37℃的情况,询问员工的家人有无感冒发烧体温超过37℃的情况,以上发现存在一种情况请员工及时在家隔离休息。护理主任或养老机构的负责人要对休息日休息的工作人员要做到一次视频确保本人在家中。
(3)环境、物品消毒。办公区域、服务场所及物品每天清水擦拭1次,每周擦拭消毒1-2次;厨房、洗衣房、垃圾处理(存放点)及后勤保障设施设备和物品每天消毒不少于3次。
(4)服务对象个人卫生。加强服务对象个人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洗浴,但不得集中使用公共浴室。
(三)统一建立疫情防控工作台账
1.服务对象台帐。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入院日期、外出情况(含外出地、外出时间、返院时间、有无各类症状)、外出回来采取的防范措施等项目。
2.工作人员台帐。内容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到养老服务机构工作时间、家庭住址、外出情况(含外出地、外出时间、返院时间、有无各类症状)、外出回来采取的防范措施。
3.体温测量台帐。内容包含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每日2次。
4.环境消毒台帐。内容包括消毒时间、地点、人员等。
5.服务对象外出就医台帐。内容包括就医者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出机构时间、回机构时间、患病名称、防护措施等。
6.外出采购人员台帐。内容包括外出采购人员姓名、出机构时间、到达地点、返回机构时间、体温、消毒等。
7.隔离间使用台帐。内容包括使用者姓名、年龄、身份证号、使用隔离间时间、使用原因、退出时间等。
8.老人离院台账。内容包括离院老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离院时间、离院原因,离院老人家属签字等。
9.疫情上报台帐。内容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症状、上报机构名称(以及人员姓名)、上报时间、反馈处理意见、本院处理情况等。
(四)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及应急工作流程
1.外出就医流程
2.服务对象患病处置流程
3.非疫情死亡人员处置流程
4.发现疫情症状上报流程。
(五)出具本机构疫情防控承诺书
因不可进入养老服务机构内部进行疫情防控实地检查,养老服务机构须出具承诺书。承诺书主要内容包括禁止亲属探视、禁止接收老人入院、禁止外出老人返院等。由机构负责人签字并加盖机构公章后,上报区民政局。
(六)严格落实巡查和应急值守制度
各养老服务机构要落实好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各时间段巡查。重点查看养老服务机用电安全、用气安全、取暖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当前,受疫情防控影响,老人长时间吃住、生活在房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范电器、插排长时间连电的安全隐患、吸烟隐患。要采取各种方式调整好老年人的精神状态,防止老年人情绪失落。对情绪异常的老年人,要重点做好精神慰藉和心里疏导。实行每日零报告制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向区疾控中心和区民政局报告,并立即开展调查处置工作,做好曾与患病症密切接触者隔离工作。同时加强防护设施以及日常物资储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一)提高认识,强化落实
各养老服务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担当,养老服务机构要结合民政部《养老机构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第二版)》和《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养老机构老年人就医指南》要求,进行制定养老服务机构的防控管理制度、台账和流程,要突出严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坚决遏制病毒传播和输入,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二)统筹谋划,形成合力
各养老服务机构要统筹谋划,提前做好各项应对准备,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应对各类突发紧急情况,并根据疫情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防控措施。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各养老服务机构要加强防控,积极报送信息,主动加强沟通,紧密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科学、有力、有序地进行。
(三)严肃纪律,履职尽责
做好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非凡,各养老服务机构要切实负起责任,坚决落实各项要求,摒弃麻痹大意思想,坚决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并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主动同社会上或身边的错误思想、误导言论作斗争。发生失职现象,造成一定影响和后果,将严肃追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关于养老机构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简短二
为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根据民政部及省、市、区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部署要求,有效应对秋冬季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风险,持续抓紧抓实养老服务领域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积极应对秋冬季可能发生的疫情流行,切实保障广大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结合我区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1.根据当前疫情防控新情况、新问题,健全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机制,完善养老服务领域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履行行业监管职责,指导督促辖区内养老机构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应知应会民政部《养老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指南》,以及省、市民政部门制定的有关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落实各项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
2.督促各养老机构制定完善疫情常态化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要针对出入管理、人员防护、内部管控、消毒隔离、疫情处置、物资保障等重点环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并组织实施。当养老机构出现疑似病例或感染病例时,养老机构负责人应立即向区民政部门、区卫生健康和区疾控中心报告,即时启动应急预案。不得出现迟报、瞒报、漏报现象。
(二)加强防疫物资储备
1.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场所。各养老机构要根据实际,分级分类设立疫情处置应急物资储备点,科学测算应急物资储备量,综合采取实物、协议等方式,备足医用口罩、防护服、电子体温计、消杀药品等疫情处置应急物资。加强对应急储备物资和存放场所的安全管理,落实好酒精、消毒液等危险品存放安全防范措施。
2.加强指导督促养老机构要结合机构内老年人、工作人员情况,做好医用口罩、电子体温计、消杀药品等医用防护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工作。防疫物资储备量应当满足本机构30天满负荷运转需要。严格按要求做好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储备。
(一)加强对住养老年人监测
1.养老机构应坚持每日居室巡查,用体温枪早晚各为老年人测量1次体温,并做好记录。随时关注老年人身体状况,重点观察有无发热、干咳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好健康记录。
2.返院、新入院的老年人应进行核酸检测或提供核酸检测相关证明报告后方可入住机构,重点加强对返院、新入院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监测。
(二)加强对工作人员监测
1.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应具备低风险人员证明(绿色健康码),在每次进入养老机构时出示并接受体温监测。外出购买生活物资、陪护老年人就医等频繁接触外界的工作应由专人负责,重点加强对这部分人员发热、干咳等症状监测,做好日常卫生防护并减少与老年人接触。
2.落实养老机构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机制,所有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应接受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如出现咳嗽、咳痰、咽痛、头痛、发热等症状,或其接触的老年人、探视人员及在机构外接触的其他人员被医学隔离观察或核酸检测为阳性,应及时报告养老机构负责人,做好自我隔离观察,并排查其近期接触过的人员。
(三)加强对探视人员监测
1.所有进入养老机构人员必须出示健康码绿码,并接受体温监测。同时,需要提供近15日内的活动轨迹,如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逗留经历的,不得进入养老机构。孤寡老人、远郊农村人员等没有条件申领健康码的人员,符合低风险人员条件的,可出示加盖社区(村)公章的健康通行卡、纸质“健康码”等证明(有效期14天)。
2.养老机构应控制探视人员的数量、活动区域和探访频次及时间,对探访人员实名登记,必要时实行预约管理。具体探视要求参照执行《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返院(新入住)、复工人员入院及探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德民政发〔2020〕15号)。
3.如老年人与探视人员接触后出现咳嗽、咳痰、咽痛、头痛、发热等疑似症状,养老机构在进一步确认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同时,应向区卫生健康或区疾控中心通报其近期接触过的探视人员情况。
(四)加强对食品类物资监测
养老机构所需的食品类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应从未发现新冠肺炎病毒的正规场所及渠道购买,避免采购自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冷链食品。安排专人根据食品安全要求负责采购、运输、储存、加工食品,在食品加热成熟前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做好各环
养老机构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简短 养老机构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简短总结(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