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分享心得体会简短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简短句子(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家庭教育分享心得体会简短一
(一)首先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的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爱别人和爱自己。如果缺少家庭的关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看到过许多的案例,孩子的堕落,麻木等等问题,都是因为家庭缺少爱,试想一个孩子连自己的父母和家人都不爱,他还会去关心体贴陌生人吗?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快乐无忧的生活。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在不经意间给孩子巨大的影响。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礼貌尊重他人的时候,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做到了呢?记得有一次,孩子犯了错,我狠狠地训斥了她,还说了一些重话,说你再这样我就打你了。本来没觉出问题,可是后来她居然学会了这句话,动不动就说我打你。这让我很后悔,也很伤心,后悔以前不该对孩子这样说话,伤心的是孩子对妈妈说这样的话,所以趁孩子还能纠正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谨言慎行,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三思而行,不管你是在多么生气的情况下都要想到我这样做这样说会对我的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三)奖罚有度,实事求是,孩子发脾气冷处理
孩子做对了,我们要积极的夸奖,孩子做错了,我们也要及时的纠正。奖励和惩罚都要有度,适可而止。虽然现在教育专家都提倡多称赞孩子赞美孩子,可是我觉得这还要分什么事情,因为我这是有切身体会的。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她玩积木,本来是搭错了,可是我想她第一次玩就给了她称赞鼓励,本想能促进她
进步,结果却恰恰相反,反而使她每次搭都出错,而且变得还特别固执,我再怎么说她还是不听不接受,这就让我想到,如果在她第一次搭的时候,我就给她纠正,也许就不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了。所以我坚持家长在称赞孩子方面还是要实事求是,不能一味的盲目地夸奖称赞。当然批评就更要有度,如果批评过度,甚至打孩子,慢慢地孩子就会变得反叛,当孩子做错的时候还是坚持以道理说服,而且就事说事,不能翻旧账,最重要的是你说的话能让孩子听懂听进去。以前孩子做错的时候我都会跟她说一大堆的道理,结果她还是我行我素,后来听了专家的建议是让你说的话孩子更能接受,不要说一些空泛的大道理。而且,在孩子任性发脾气的时候,你说任何道理她都不会听的,所以我的做法就是冷处理,让孩子自己去闹,家长可以做个冷眼旁观,等孩子觉得哭闹也没有意思,冷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再去跟她说道理,这样反而更能让她接受,如果在她发脾气的时候还去跟她说这说那,只会加重事态的发展。
(四)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首先父母就要先学会尊重孩子,这是我一贯的坚持。有人会说,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意见,其实不然,虽然孩子小,可还是一个个体的人,她也有思想,所以我们更要尊重她。
(五)及早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在孩子刚会坐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她放在凳子上和家人一起吃饭,虽然那个时候她还不能自己吃,但是我们坚持让她看我们大人是怎么用餐的,所以慢慢的孩子自己就学会吃了,而且是很早就学会拿筷子吃饭,家里只要能让她做的事情,都是坚持让她自己做,比如扫地、洗菜、拿碗筷、搬凳子等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能干什么呀,还不是越帮越忙,其实做不好是肯定的,但是只要她参与就好,如果你总是阻止她干活,她就会觉得妈妈不需要我,久而久之就不再愿意干了。而且劳动习惯的培养会让她更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比如说自己玩的玩具不要乱放,垃圾不乱丢等等。
(六)营造孩子的学习环境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有一段时间家里人看电视看的多点,孩子也跟着看电视看多了,后来觉得不能再这样,所以现在家里人都学会看书,即使不看书也会看报纸,这样孩子也跟着学会了阅读。俗话说,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所以只要有时间还是会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更能让孩子接受。
七)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 不溺爱孩子
生活中,我总是有意无意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过分宠她溺爱她。例如,当孩子摔倒的时候,我从来都不扶她起来,总是鼓励她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然后拍干净身上的土。如果摔破了,即使心里心疼,也不会表现出来,只对她说没事。所以现在孩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能勇敢面对。
以上就是我在家庭教育中的心得体会,还是那句话,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没有万能的教育,只能是每个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断的摸索实践,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人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也是在不断成长的,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长大吧!
有关家庭教育分享心得体会简短二
有这么一组数字:《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书累计印数近300万册,156集同名动画片在多家电视台热播;有这么一件趣事,曾有个小男孩气呼呼地对父亲说:“你再打我,我就不要你了,去找„小头爸爸‟。”“大头儿子”这个大脑瓜里装满奇思妙想的孩子,和他的小头爸爸、围裙妈妈一起,演绎了一个个温馨美丽的故事,打动了千千万万孩子的心。生活中真的有大头儿子吗?大头儿子的妈妈——作家郑春华生活中又是怎样一位母亲呢?创作的灵感确实源自这位女作家的大脑袋儿子。十多年前,每逢节假日,郑春华和先生都要带着平日全托的儿子外出痛痛快快地玩耍。一家人在草坪上、在大海边尽情嬉戏。有时,郑春华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父子俩的欢声笑语会引起她莫名的感动。作为少儿读物的编辑,她曾听到孩子们太多的抱怨:“爸爸回家只知道看报纸。”“爸爸要看足球比赛,我就不能看动画片了。”“爸爸从来不跟我玩,不关心我。”
孩子们对父爱是多么渴望。那一刻,女作家的心弦被拨动了。她要用自己的笔,描绘一个理想父亲的形象。 而“大头儿子的妈妈”也成了作家郑春华的代名词。如今,当年蹒跚学步的大头儿子,已是名牌大学一位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了。这位作家妈妈的育儿经是如何抒写的呢?
让孩子从小读到最优秀的故事。大头儿子出世的时候,郑春华已是以《圆圆和圈圈》、《紫罗兰幼儿园》等儿歌、童话而引人瞩目的青年女作家了。作家妈妈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儿子才半岁,她便把他抱在膝上讲故事。一次,郑春华捧着杂志给儿子讲故事,偶然翻到自己的作品,就把名字指给儿子看。以后儿子一翻开书,就找妈妈的名字,还从此迷上了认字。那时大头儿子才三四岁。无论到哪里玩,他只要看到字就要求大人念给自己听。字认多了,儿子出去玩都带着书,
会一个人安静地看上半天。有时大头儿子到妈妈的出版社玩,最吸引他的不是花园里的假山、大人们给的零食,而是堆满了书而显得逼仄的图书门市部。他一头扎进花花绿绿的书堆里,叔叔阿姨们逗他也不搭理,直到出版社下班的铃声响了,才老大不情愿地站起来。
不过,书虫儿子也有让妈妈烦恼的时候,他趴着看书,蜷着看书,上学前吃早饭时看书,作业顾不上做还看书。每次吃饭作家妈妈就成了女巫,歇斯底里地尖叫三遍,儿子才边嘟哝着“烦死了”,边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本。直到一个夜晚,当妈妈的突然发现儿子泪水涟涟,手边是一本美国作家怀特的《夏洛的网》,心里掠过一阵欣喜。四岁半的儿子被一个优秀的儿童故事打动
家庭教育分享心得体会简短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简短句子(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