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复习心得体会及收获 阅读的体会和收获(9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阅读复习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以语文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新课改的理念,通过复习,力争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每位学生获得长足进步,力争在今年的中考中,合格率、均分和优分率都有大的进步。
通过对201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的分析,我们在2020年中考语文备考过程中,值得注意以下方面:
1、进一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说明,做到备考有的放矢。中考命题是遵纲守本的,必须认真分析,明晰、准确地把握中考语文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减少盲目性。中考试卷的总体布局是基本稳定的,各个试题的测试目标、立意、设问角度以及答案、评分标准等等,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
2、学会分类整理,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语文学科不同其他学科,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散见于每一篇课文中和每一堂语文课上,复习时应加强语文学科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要注重对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读写基本技能进行全面地归纳整理。
3、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同科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料共享,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努力朝着统一进度、统一步骤、统一练习、统一课件。
(一)整个复习过程分为3个阶段
第一轮复习阶段:回归课本,系统归纳,专题复习,重抓基础。(xx月——xx月下旬)
第二轮查漏补缺阶段(xx上旬月到xx月上旬):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与综合测试(校模、区模、市模、省模)的形式进行检测。
第三轮自主复习阶段:以学生自主巩固知识,查缺补漏为主。
(二)复习内容、课时安排、复习顺序
1、早自习进行1——9册古诗词默写,文言字词,现代文字词检测。
第一轮:xx月至xx四月下旬,五十篇古诗文,篇篇过关,人人过关。
第二轮:xx月,练习检测,以专题试卷和各复习资料中默写训练题为主。
第三轮:xx月初至中考,划出重点句子,学生突出重点内容再次巩固。
2、文言文复习(16课时).
(1)全面复习7-9年级6本书中的基本文言文篇目。(7课时)每篇过一遍,圈出关键实词和虚词,学生加以掌握。课外习题以《课外文言文阅读》为主。
(2)文言知识点复习(课件):4大块实词(2课时);7个虚词(1课时);4种句式(1课时);节奏划分(2课时)练习2课时;古诗词赏析:4课时。练习以《赢在中考》为主。
(三)语言运用
1、字形、字音、词语、成语:1课时。
2、病句的辨析与修改:2课时。
3、语序排列:1课时。
4、句式变换:1课时。
5、仿句与对联:1课时。
6、标语、广告、台词、短信、开场白:1课时。
7、新闻标题、口语交际:1课时。
8、图表转换:1课时。
9、名著导读:1课时。
10、合性学习:1课时。
(四)现代阅读
1、记叙文(16课时)
(1)文意把握:4课时。
(2)要点概括:4课时。
(3)内容探究:4课时。
(4)作品感受:4课时。
2、议论文(5课时)
(1)论点的辨析、提取、归纳:1课时。
(2)论据的认识、分析、添加:1课时。
(3)论证方法的辨析及作用:1课时。
(4)论证的结构的理清和划分:1课时。
(5)论证方式的把握、议论文语言的准确和严谨:1课时。
有关阅读复习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这学期是初中学习的最后阶段,这阶段的复习是中考备考的重要阶段,对中考成功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此这个阶段的安排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中考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阶段的复习工作呢?从目前学生现状出发,我制定出如下计划:
一、充分抓紧时间,完成新课任务。
本册教材还有一个单元未讲完,这部分内容新知识点少,侧重复习巩固。因此我计划用两周时间完成。基于教材特点,我计划把他设计成边学边复习的新旧知识穿插的课堂。既完成新课任务,又为以后复习打下基础。既要有速度更要有质量。
二、运用“三轮复习法”,进行系统合理的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求全面复习初中英语基础知识。这轮复习计划在五一前结束,以教科书为本,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讲透语言点的运用,对各单元的要点进行梳理。同时注重基础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这一轮切忌炒冷饭,要做到“温故而知新”。这就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单元复习前,让学生预习本单元重点短语和句型。教师归纳时,可与其他短语作横向和纵向比较。帮助学生巩固运用。
第二轮复习至五月二十日左右完成。这一轮复习一是针对重点语言知识如词类和句型等方面进行。一定要突出重点,反对面面俱到,精讲精练,引导学生自主复习,真正做到触类旁通,变知识为能力;二是针对重点题型如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听力训练等进行专项强化训练。
第三轮复习注重于语言的应用能力,即按照中考题型进行模拟考试。每次试后,认真分析不同学生的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面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全面巩固。为最后冲刺储备力量。
总之,现在距中考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教师和学生一定要精密配合,共同准备迎接中考。
有关阅读复习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标准,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教学与复习目标。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教师分析命题依据,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抓”,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考试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
4、递进复习,讲练同步。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分册复习(3月中旬——4月中旬):全面复习课内篇目和相关知识;二、分专题复习(4月中旬——5月初);三、模拟冲刺(5月初——6月);四、梳理调整(考前一周)。
5、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以学科为平台,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四、具体安排与措施:
第一阶段
分册复习(约五周)3.13----4.15
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学生理解与记忆。
复习顺序是: 6、5册,一周一册;此后是1、2、3、4的顺序。2、1共一周;4、3各一周。
复习要点:
①课文中的字、词、句,理解记忆。
②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与区别。(落实到一至六册课本中的重点篇目中的重点语段的阅读和理解。)
③古诗文的相关知识与背记。
④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了解与运用。
⑤课后附录的古诗词、名著和语法知识的熟悉与掌握。
⑥课文中的补白。
⑦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
第二阶段
专题复习(大概用时四周)4.15----5.05
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分五大类进行专题复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专题。
(二)阅读专题。1.现代文阅读专题(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2.古诗文阅读专题(主要复习课内讲读文言文及与课文内容相当的浅易的课外文言文)
(三)名著导读(考纲要求篇目)
(四)作文指导与训练专题。
有关阅读复习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演讲的题目是《感恩,也是一种习惯》。
当鱼儿在水中自由欢畅,那是它在报答水养育了自己;当雄鹰在苍穹之上拍击长空,那是它在回报蓝天历练了自己;当小草在泥土中茁壮成长,那是他在感恩大地抚育了自己。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为你付出,而你却不觉;失败时,常有一些人为你加油,而你却不觉;岔道口,常有一些人为你而选择放弃,而你却不觉。读了《感恩阅读》这套书后,我不得不感叹:身边为我们付出的人太多太多!而当他们的爱已成为习惯时,我们也需养成感恩别人付出的好习惯。
感恩养育我们的人,是他们让我们体验生命;感恩教育我们的人,是他们给我们精神的洗礼;感恩帮助我们的人,是他们让我们跃渡难关;感恩关爱我们的人,是他们呵护我们
阅读复习心得体会及收获 阅读的体会和收获(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