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品读心得体会精选 庄子心得全文(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庄子品读心得体会精选一
2、德无不容,仁也。 ——庄子《缮性》
3、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周《庄子》
4、小人甘以艳。 ——庄周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6、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庄子
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周《庄子知北游》
8、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
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0、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
11、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庄子《大宗师》
12、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庄子《寓言》
13、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天道》
14、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
15、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庄子《逍遥游》
16、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庄子
17、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子
18、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庄子天道》
19、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周《庄子》
2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余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庄子内篇养生主》
21、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
22、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庄子
23、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庄周
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庄子《知北游》
25、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庄子
26、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庄子
27、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
28、随意漂流,不知道有何追求;任心狂放,不知道去向何方;无拘无束,游于无穷.我又知道什么.——庄子《庄子》
2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30、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31、虚者,心斋也。 ——庄子《人间世》
32、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庄子《人间世》
3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34、通于一而万事毕——庄子
35、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庄子《秋水》
3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庄周
37、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38、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庄子《庚桑楚》
39、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庄周
40、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 ——庄子《在宥》
41、一气之变,所适万形——庄子
42、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庄周
4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庄子大宗师》
44、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橐允,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
45、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46、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47、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48、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庄子《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49、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庄子《刻意》
50、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庄子《应帝王》
51、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庄周
5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c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庄子内篇大宗师》
53、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庄子
5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沮,举世而非之而不加劝,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庄子》
5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
57、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庄子《庄子》
58、爱人利物之谓仁——庄子
59、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60、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 ——庄子《渔父》
61、天机不可泄露——庄子
62、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庄子
63、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庄子《如梦之梦》
6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周
65、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子《逍遥游》
66、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而不虚——庄子
67、其欲深者,其天机浅。 ——庄子《大宗师》
68、莫逆于心,遂相与友。——庄周
69、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庄子《山木》
70、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庄子
71、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庄子《人间世》
72、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庄子《人世间》
73、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庄周《达生》
74、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讲横话——庄子
75、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庄子》
有关庄子品读心得体会精选二
在当今这个热闹喧嚣,生活节奏快速的时代,许多人都感到太累。繁复琐碎的家庭生活、工作竞争,还有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世俗却又无可躲避的红尘俗事,往往令我们心生疲惫,加重心灵的负荷,难以保持内心的安静。这个时候,不妨读一读于丹的《庄子心得》,学会放空负面情绪,给自己的心灵来一次减负,为内心寻找一份宁静,保持生命本真。
人生在世,最难放得下的就是名与利,许多人为此而付出宝贵的时间和自由。谁都知道名利乃身外之物,可是,要真正拥有恬淡的心态,做到宁静致远、超越名利却非易事。
古往今来的贤哲们都重视内在的精神财富,庄子也不例外。庄子在《逍遥游》一个故事中提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于丹诠释说:“一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小的鼹鼠在河里饮水,即使有一条汤汤大河让它畅饮,它顶多喝满它的小肚子而已。”这与“食不过三餐,寝不过一床”的道理相一致,淡泊为大,知足常乐。庄子提倡这样一种宁静恬淡、清心寡欲的精神境界。名利权情,所有的荣华富贵乃身外之物,毫无意义。过份地追求这些,我们的心智就容易受虚名浮利所累,从而心生浮躁,心理失衡。
《庄子》讲述的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知,是一个人精神层次的超脱。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远离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是为了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那里有着一个比天空、比海洋还更加辽阔宽广的精神空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于丹借庄子在《逍遥游》里描述的理念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活是可以由态度来改变的。”以超脱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坦然接受生命中的潮起潮落,花开花谢,关注自己的心灵世界,为内心找到一份安宁,才能保持灵魂的清新和丰盈。
作家周国平曾这样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一个人能够拥有这样的精神境界,即使人生的境遇不如人意、变幻多舛,他也能够“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上云卷云舒。”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从容不迫,淡定安详。
一个人的境界大小在于他有没有一颗甘于寂寞、甘于平凡的心。有很多人一生随波逐流,追求虚名浮利,难以恪守生命本真,因为他耐不住寂寞孤独。置身于红尘俗世中,内心的任何一丝一毫的惶惑和游移,都足以坍塌我们曾经坚持的秉性,甚至是坚守的精神信念。
《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所涵盖的思想寓意有着我们后人学习和思考的精神财富。认真细心地研读、体会于丹的《庄子心得》,你会悟到,只要有勇气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淡泊名利,超越世俗,毁誉由人,宠辱不惊,你会发现你的内心深处也有着“游心于淡,合气于漠”的淡定从容、虚怀若谷、豁达洒脱、超然逍遥的心智力量和博大的精神境界。
有关庄子品读心得体会精选三
庄子何其人: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二人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化身。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境界有大小: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当你具有大境界时,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感悟与超越:要想真正感悟“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薄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认识你自己: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就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又经常会被外部评价所影响,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在所谓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
总有路可走:庄子借用了一个个外表丑陋近乎狰狞的怪人,来表达了自己的一个观点: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谈笑论生死:庄子之所以能够笑谈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
坚持与顺应:“内化”就是不要受变化万千的外部世界影响,“外化”就是对于外在的社会环境要通达顺应,否则将无法在社会中安身立命。
本性与物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心态与状态: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
大道与自然:《庄子》寓言故事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有关庄子品读心得体会精选四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红楼梦》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古典小说,它书写了无数书中人的悲剧?它不仅体现出了一个封建权贵家庭走向衰败的过程,而且从侧面彰显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一边是功名成就,一边是金玉良缘。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让我们看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有时琢磨不透这里面的一切,书中900多名人物,而最让我能为其流下辛酸泪的只有她——林黛玉。林清玄说过:“爱的开始是一个眼色,爱的最后是无尽的苍穹。宝玉的“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让宝黛从一开始就结下不解之缘。她与宝玉相爱,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雪芹先生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人感到,世间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一尘不染。但黛玉性格里的叛逆和孤僻,令她显得特立独行。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种种这般,都使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以我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这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总是患得患失,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红楼梦》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几本书卷,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次次读次次悟,常读常新,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000字 篇14
我读过的古典小说是很少的,四大名著尚有一本未看过,《论语》《庄子》更不过是在初中老师一再要求下读过。对于《红楼梦》,心里谈不上痴迷,甚至也未曾买过所谓红学家写的红楼评析,所读过的不过最近才读的张爱玲的《红楼梦魇》。所以很多看法仅仅是自己感受到的,未曾受红学家的影响。
这形形色色的胭脂群粉,围绕在这一方小小的大观园里,演绎着平凡而不平淡的故事。
古代的女子是什么样的形象呢?首先是宫怨诗,“入宫十六今六十”“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这些都是我读过的句子;这些女子怨的是青春辜负,或是白白辜负没有“遭到”君王的玩弄罢了。再看那三寸金莲,裹得畸形的小脚,便想到女子为了美丽宁肯这样残损自己的肉体博得男子的爱怜。更有堂而皇之的正史上字字泣血的写道,古时围城,守城将帅便带头杀了自己的爱妾分给战士吃,然后是全城的妇女,杀光了才是老弱的男人。他们不知道她们的美,被杀的女人里,有聪慧可人的,有温柔体贴的,有才华横溢的……这些他们都不知道,通通像杀猪一样杀掉了。
从没有人认认真真为女子立传,即使是初步反映了觉醒的《牡丹亭》,杜丽娘也不过是心神微微一荡。起码我所读过的书里,除却《红楼梦》,认真描摹女子一生的唯有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所以《红楼梦》弥显珍贵。这里没有平庸,只有独一无二,属于每个女子的独一无二,谁也不是谁的影子。林黛玉亲手写就诗词,才气无人可比;薛宝钗精明世故,早通人事;史湘云巾帼豪气,令人叹服……薄命却非凡。
美丽若没有人来欣赏也是徒劳。贾宝玉本是通灵宝石,后为神瑛侍者,不管哪一种身份他都怜香惜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污浊不堪”这样的话独宝玉有之,只有他知道什么是天地山川之精华。他写《芙蓉女儿诔》,痛哭潇湘馆,都是为女性唱悲歌唱颂歌。他说自己是人类的“渣滓浊沫”,是因为他身边生活着那么多聪明美丽的女子,他为她们又悲又愤,他痛恨自己是须眉男子。在我眼里,人类的“渣滓浊沫”何尝是宝玉,更应当是贾琏、薛蟠之流,他们恐怕更庆幸自己是须眉男子,可以玩弄女人而将其视作理所当然。宝玉固然手里心上也不干净,但他至少对这些女孩子是“敬而昵之”的,他不肯违背姐妹们的意愿,认真对待每个女孩子交给他的事情。这是我眼里这个“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男孩最美的地方。
红颜薄命。古时崔莺莺,霍小玉,再到民国时孙曼娘,冷清秋,如今风行网络的各大写手更不惜用最狠的笔调写女子悲惨的结局。即便如此,因为她是女子,我依然为她们惊心动魄的美而欣喜,而落泪。
红颜悦己,记忆伴随流转一生,这是《红楼梦》红颜如花十几载给我最深的感受。
有关庄子品读心得体会精选五
1、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3、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4、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
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6、大家都听过现在流行的一个词——江湖,这个“江湖”是从哪儿出来的呢?很多人想到武侠小说里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说“相濡以沫”的这句话中。
7、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8、“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9、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1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1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2、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16、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庄子
17、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1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9、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0、在我看来,庄子也罢,孔子也罢,所有作用于生命个体的古圣先贤学说,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最大的提升人的幸福感,只要你的内心觉得你是清醒的充盈的,你有幸福感,那我就觉得这就是先贤的一种意义了。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2、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庄子
23、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
2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25、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26、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战国)庄子
2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9、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庄子
30、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31、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34、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35、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36、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庄子大宗师》
37、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
38、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39、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40、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41、如果您喜欢《庄子格言大全》记得分享给更多好友噢!
4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4、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45、第部《庄子》庄子(战国约公元前—前)
庄子品读心得体会精选 庄子心得全文(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