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考研班的心得体会精选 考研数学课程心得体会(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数学分析考研班的心得体会精选一
本次期中考试使用的是外区县的检测试卷,试卷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较好地把握了本册教材前四个单元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检测知识分为小数乘、除法的有关计算,观察物体,以及用字母表示数和解方程。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大了对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力度。命题基本以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生活为背景,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的理念。本次试卷题量多、计算量大、概念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较频繁,题型偏难,时间也稍显紧张,个别命题虽有待商酌,但也反映老师教学时知识拓展面还需放宽。
1、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书写较前几个学期有大幅度提高: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解题步骤清晰,能做到按要求答题,答语完整。
2、计算能力抓实,准确率较高。第一题40道口算题,大部分孩子能全对,第二题包含:竖式计算、脱式计算(简便计算)出错率也相对较低,解方程只有一个孩子没写解,仅有几个孩子错了2题,个别是得数算错,文字题列式计算能做到完整的理解并列出综合算式,只有几个孩子第一题没带括号。其中3.6×1.9+0.36×81超出了难度,但80%的学生还是能根据数据的特征,依据运算定律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3、空间观念较强,观察物体考核面较少,98%这部分没有失分。
4、解题的灵活性较强,学生能够灵活地选择题中的信息解决问题,解题策略多样化,从分步式到综合式,能够综合运用。
1、概念性知识掌握不牢,表现在填空,判断,选择题中,如填空第4题:一个两位小数保留成3.0,原来这个小数最大是()部分孩子数理不清晰,错误率较高;第9题一个数除以2.4时,小马虎把除号看成乘号,结果是8.64,部分孩子对数学中倒过来算(还原法)没学好,导致无从下手。说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运用体验不深刻,对相近知识分辨不明,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完整。
2、没有攻破算理这一难关,算理和算法想脱节,表现在0.117÷0.99.6÷0.22,这两题是考查学生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遵循一看二变三算的计算方法,然而有孩子就盲目的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都去掉来计算。
3、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还需加强训练。题中给出的数据与用来计算的数据不一致,出现了抄错数据,看错数据的低级错误,如:前面算到9.6+6=10.2,1.5×4=4.5的错误。
4、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解决问题4:长方形广告牌,宽4.5米,长是宽的1.2倍,每平方米用0.5千克油漆粉刷,需要多少油漆?有的同学不是先算长,再算面积,最后计算油漆的量。解题思路不清晰,导致出现4.5×1.2×0.5,4.5×1.2×4.5÷0.5等错误解法,
5、单位进率掌握不牢固,填空0.40小时=()分有填40分、0.04分、0.15分等;820平方米=()平方分米有几个孩子填成0.82.
总之审题不细,不按要求完整作答的也有部分孩子,说明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养成。
1、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水平。
2、重视基础,强化运用和延伸。对有关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综合理解运用,有的孩子就是模糊不清,因为他们对定义知识机械地背诵和记忆,并没有领会知识的联系,这样也就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前提下,要强化所学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运用,使所学知识能够得以延伸拓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知识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不断体改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4、加强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注重学生审题意识的培养,读题仔细,做到三思而后行,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推荐数学分析考研班的心得体会精选二
新学期,初三从新分班,学生情况尚不明了,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分式、三角形相似、证明一、数据的统计、二次根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证明一的学习初步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对数据统计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分式四则运算,二次根式的相关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第一章分式:本章教材重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体现了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本章安排了大量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兴趣和能力。重视用类比方法。从分数概念到分式概念,从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四则运算法则到分式的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四则运算法则都运用了类比方法。在学生对分数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式与分数的类比,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分式。重视转化思想。解分式方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最大不同之处: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验根。因为解分式方程的第一步是去有未知数的分母,而这带有未知数的分母有可能等于零,导致使原来的分式方程中的分式的分母为零而无意义。在强调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教材没有对解分式方程中增根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而是通过具本例子展现了解分式方程时可能出现增根的现象,并结合例子分析了什么情况下产生增根的方法,然后归纳出检验增根的方法。
第二章相似图形:从实际问题引入数学内容,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得出结论,认识相似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观察、测量、画图、推理等方法让学生探索得出结论,强调发现结论的过程,加强合情推理。逐步渗透一些逻辑思维方法,体现数学的理性特征。教材中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也给教师的教学留有一定的余地,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助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也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强调相似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加了位似这种特殊的相似,并用坐标来确定位置的内容,加强坐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了用坐标来研究图形变换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形间的关系。
第三章证明(一):本章是在对前面几何结论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虽然只是证明的初步,但他对证明的必要性,引进公理的必要性,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定义、命题、定理等非常重要。同时通过平行、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的证明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证明的方法和步骤。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通过
数学分析考研班的心得体会精选 考研数学课程心得体会(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