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心得体会题目和方法 创新创业心得体会题目和方法总结(五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创新创业心得体会题目和方法一
开幕式当天,硚口区发布了12000个武汉大学生创新创业(汉口)基地招才岗位,涵盖了现代商贸、工业服务、健康服务三大产业,并提供1000个创业工位。葛洲坝集团、同济医院、武汉地铁集团、湖北精英盛华等招才企业代表在现场接受高校学生咨询。
开幕式上聘任了首批硚口“招才招商大使”
本届开幕式上,硚口区政府区长刘丹平向在座大学生发出诚挚的邀请,希望他们为硚口区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武汉市人社局局长黄松如也呼吁大学生们“留下来,干起来”。
各高校代表、风投机构代表、企业孵化器代表、入孵企业代表等武汉创新创业中坚力量悉数出席开幕式。硚口区为包括英特宜家购物中心集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丁晖、武汉同济现代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亦武在内的九名硚口“招才招商大使”颁发聘书,哈佛才女秦九歌与现场200多名大学生们分享了创业经验,世界冠军韩爱萍到场为创业团队助阵。
据了解,硚口区人民政府设立了不低于4000万元区级大学生创业专项配套资金,从孵化载体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补贴等方面支持大赛,大赛第一名将获得10万元创业启动金。
对参加比赛并在硚口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落户的企业或团队,硚口区提供多项扶持政策:基地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的天使投资基金、不少于500万元的科技担保基金和总额5000万元的贴息贷款用于优质项目跟踪扶持,对三板、四板上市企业给予20到100万元奖励;优秀参赛项目将享受科技企业孵化器“拎包入住”待遇,连续4年减免场租;每年为符合条件的参赛大学生提供不少于300套保障性房源。
文华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大三的学生罗文娣与两位美籍同学交流
为让创客大学生爱上武汉,留在武汉,借本届大赛的举办,硚口区组织了“万名大学生创客探创谷”活动,开幕式结束后,首批200名大学生创客来到汉江湾云谷等创业基地实地参观,感受硚口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氛围。文华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大三的学生罗文娣流利地与两位美籍同学交流着她们合作的调研项目,她告诉记者,听完秦九歌学姐的分享,她特别佩服创业者的吃苦精神和对梦想的坚持。
武汉纺织大学的张煜聪和海南大学的程鹏飞也摩拳擦掌积极准备比赛。这一年多的时间,他们根据校园生活经验,针对金融、学习、生活、工作四个方面筹备针对高校大学生的项目。“我的家乡和兄弟都在湖北,加上武汉又有这么多的创业政策,自然会想在武汉发展”,程鹏飞表示。
据大赛组委会介绍,武汉大学生“互联网 ”创新创业项目大赛,是由武汉市政府主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硚口区政府承办,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品牌赛事。赛事举办5年来,培育出260余家互联网创新企业,已成为集创业服务、众筹融资、人才交流于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大赛分初赛(20xx年5月-9月)、半决赛(20xx年9月-10月)、决赛(20xx年11月)三个阶段,为期半年,参赛对象为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在校或已毕业、已注册或待注册公司的均可)。期间将联合众创空间、风投机构等创业资源,邀请创业导师,组织创业培训、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会等活动,全方位服务参赛的创业项目。
此外,本次大赛还将首次针对武汉市特色和优势产业,在赛制上特设“互联网 大健康”主题的专项赛,专项奖设一、二、三等奖各1名,分别获得5万元、3万元、1万元创业启动金,并可直接晋级半决赛,再度争夺大赛一等奖10万元创业启动金。
主题创新创业心得体会题目和方法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培养方式日臻多样化,与人才发展息息相关的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教育部数据显示,20xx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95万人,相比20xx年(765万)增加30万人。另一方面,据20xx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截至20xx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以下简称“海归”)总数达265.11万人,仅20xx年就有43.25万留学生毕业回国,新增海归人数已经超过高校毕业生增量。可以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人才磁铁”效应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海归群体的快速增长使其就业压力更甚从前,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关注。
为持续跟踪海归回国就业与创业的现状和问题,预测未来海归就业创业的发展趋势,智联招聘与全球化智库(ccg)再度联手,发布《20xx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重点反映了以80后、90后为主的新生代海归的留学前后情况的变化、回国发展的现状、就业创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于当前留学生回国发展的看法。共收到调查问卷3032份,有效问卷为1821份,其中92.1%的状态是在国内就业,在国内创业的仅占7.9%。
调查主要发现如下:
过半海归回国后未发生城市间迁移,16.5%的海归向一线城市迁移
海归融入国内情况较20xx年明显好转
it/通信/电子/互联网和金融业更受海归青睐,近半数海归初次就业税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
专业不对口现象,在海归群体中同样明显
北京仍是海归创业首选城市,成都、武汉等城市吸引力渐显
创业艰难,过半海归有创业失败的经历,近六成海归创业仍未盈利
海归生活状态
与家人团聚是回国的主要原因,超九成的海归能融入国内社会
回国发展原因调查显示,“方便与家人团聚”和“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是两大主因,分别占比70.6%和63%。这与调查样本中70.8%的海归是独生子女这一事实不无关系。国内经济增长,政治稳定;饮食文化、国外经济形势不利于外国学生发展、国内休闲娱乐更为丰富等方面因素比例均超过25%。另外,国内社会网络关系、所学专业在国内发展前景、奉献精神等亦是重要原因,分别占22%、16.2%、15.8%。因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而归国的人员仅占8.8%。
海归回国之后,50.5%的海归能顺利融入国内生活与工作,认为虽有困难,但能逐渐克服占比44.7%。此外,4.8%的海归表示回国后始终无法完全融入。与20xx年的调查结果(一直很难融入的占12.9%)相比,海归融入国内环境的情况明显好转。
过半海归回国后未发生国内城市间迁移,16.5%的海归向一线城市迁移
回国后,50.9%海归未发生城市间的迁移,发生迁移部分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线城市之间迁移占比16.9%,从一线城市迁向其它城市占比8.4%,从其它城市向一线城市迁移占比16.5%,在非一线城市之间迁移的占比7.3%。
海归目前所在的城市中,北京和上海依然以较大比例优势领先其他城市,占比分别为24.7%、13.8%,深圳和广州位居其后,分别占4.9%、4.6%。相对于20xx年数据,在北京和广州的海归比例有所下降,分别下降2%和1.2%。
超三分之一的海归认为留学收益大于成本
调查发现,海归群体对留学效益价值持肯定态度。认为收益大于成本的占36.3%,认为收益成本相当的占18.1%,认为收益小于成本的占27.3%,说不清的占18.3%。
海归就业状况分析
超七成海归可在3个月内找到工作
在获得国内第一份工作耗时方面,花费1-3个月的占比最高,为38.6%,花费1个月以内的占32.1%,相较20xx年的40.3%有所下降。此外,花费3-6个月的占18.5%,花费6-12个月的占7%,花费1年及以上的占3.8%。
it/通信/电子/互联网、金融业受海归青睐
在就职行业方面,位居前五名的依次为it/通信/电子/互联网、金融业、文体教育/工艺美术、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汽车/生产/加工/制造,占比分别为15.5%、14.6%、9.9%、9.4%、9%。此外,能源/矿产/环保、政府/非盈利机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农林牧渔四个行业,占比均在5%以下。
一方面,it/通信/电子/互联网以及金融行业的人才缺口大,行业发展前景较好。此外,行业内高薪职位较多,自然会吸引海归的目光。但与此同时,这两个行业的竞争指数高,工作压力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建议广大海归能够根据自身专业及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避免一窝蜂扎堆到热门行业中。
在对目前单位所在行业未来十年发展前景的看法上,海归群体整理持乐观态度,认为非常有前景的占27.1%,发展平稳的占32.4%,将会转型升级或洗牌的占19.1%,认为会进一步萎缩的占11.3%,另有10.1%认为说不清。
专业不对口现象在海归群体中同样明显
海归就业的工作岗位类型分布中,排名前五分别是销售、技术、市场/公关/广告、运营、行政/后勤,占比依次为13.5%、12.3%、10.3%、9.4%、8.4%。其次是财务、人力资源和研发,占比分别为5.9%、5.7%和4.7%。设计、产品等岗位占比均低于4%。
进一步调查发现,海归群体对当前工作岗位与其海外所学专业的匹配度偏低,认为非常匹配的仅为16.9%,认为匹配程度一般的为54.5%,认为完全不匹配的占28.6%。根据智联招聘此前发布的《20xx年大学生求职指南》数据来看,有38.5%的国内大学生存在与专业不对口的情况。看来,不论是国内的大学生,还是海归群体,均存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
近半数海归初次就业税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近7成认为月工资远低于期望
本次调研中发现,海归初次就业的工资分布中,6000元及以下的占比最大,为44.8%,6001-8000元的占比22.7%,8000-10000元、10001-20xx0元的分别占比1
创新创业心得体会题目和方法 创新创业心得体会题目和方法总结(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