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土楼的心得体会是什么及收获 南靖土楼美文(4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南靖土楼的心得体会是什么及收获一
(来到大门前)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只有少数的官邸豪宅才起宅名,然而在土楼民居中,几乎每一座土楼都要取一个吉利祥和的名字。像这座楼的楼名叫”和贵楼”就是这样。和贵楼,顾名思义就是劝人以和为贵,因为一座土楼就像一个扩大的家, 一个缩小的国。和贵楼最盛时曾住过300多人,这么多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和睦相处,以和为贵至关重要。大家看楼的大门联:”和地献奇山川人物星斗画,贵宗垂训衣冠礼乐圣贤书”,两扇大门的门联:”和亲既康禄,贵子共贤孙。”这些隽永深远的藏头嵌字联,构成了简氏传统族训的核心,高度概括他们家族的传统文化心理,对后人起着灌输、训戒、警策的作用,形成土楼内部独特的文化氛围,也说明了先民渴望子孙”读圣贤书”的良好愿望和重教兴学的精神风尚。
(进入门厅)各位游客:和贵楼只有一个大门出入,当您跨进和贵楼古老而沉重的大门时,您一定会为它突出的防卫功能而惊诧不已。大门的两扇门板都是用可耐火的”咬冬木”制成,厚达10多公分,在门的上方,也就是在二层之处,设有三个灌水道,若遇盗匪用火攻门,可从灌水道往下灌水,把火淋灭。加上底层对外不开窗,二层只开一条不足20厘米的通风缝,三至五层窗洞也内大外小,所以,只要把大门关起来并上了闩就固若金汤,楼内居民就可以安枕无忧了。
(来到楼内天井)这是一块”进士”牌。这块”进士”牌是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吏闽浙总督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盐课魏无熄赐给进士、工部屯田司主事简逢泰的。
简逢泰就是建这座楼的简次屏的孙子。他自幼聪明好学,12岁考中秀才。当时小逢泰骑在父亲的肩上来到考堂,山东籍的主考官看他身穿长衫,头发又结了个辫子,便嘲讽地说:”福建来了只红鬓马”,小逢泰看到主考官脚上穿着黑色的官靴,便脱口回道:”山东出了个黑脚驴”,主监官暗想:”好厉害!” 接着问:”你读多少年书?”小逢泰说:”不多不少读了十二年”。主考官看他还是个毛小孩,就问:”你今年几岁?”小逢泰说是十二岁,主考官说你一生下来就读书了?小逢泰说七岁才读书,主考官说这样哪来读十二年书?小逢泰说我日读六年,夜读六年,如此不刚好十二年!主考官一听感到其言在理,又对小逢泰说你进三步,他毫不犹豫地向前走了三步,主考官又说你后退三步,小逢泰这时却屹立不动,主考官问为何不退,小逢泰说有道是大丈夫有进无退!主考官拍案说道:”好口才”因此被当场授以秀才。几年后,小逢泰进京赴考得第二十三名进士,道光戊戌年科会试中式得第七十三名,殿试得了第二名,后官至”两广分巡道”。
(走进楼内院)这是一座”三间一堂式”学堂,过去,楼里的孩子读书就在这里。像简逢泰孩子的时候也是在这里读书的。大家看,左边墙上悬挂着一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由简羡强立的”兴学敬教”牌匾;右边悬挂着的是二十六年十月由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陈树林委员长赠送,由简羡强立的”兴学利侨”牌匾。简羡强是什么人呢?他是长教简氏的第19代孙,早年生活很艰苦,20岁时跟人一起到缅甸谋生,由于他在生意场上辛勤耕耘,逐渐发迹,曾担任缅甸救济总会负责人,海外侨务委员会副主席。简羡强发迹不忘国家、不忘家乡,三十年代,他捐资在村里建了一所小学一一崇文学校,还给国民政府捐了很多资金用于发展国家的文教事业,同时积极发动侨胞,捐资、捐物支持抗日活动,因而受到当时国民政府的表彰和人们的敬重。林森不仅赐给他一块牌匾,而且奖给他一枚国民政府勋章,以表彰他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这些牌匾虽然有些陈旧,但却给和贵楼增添了许多”风光”。
1939年,南靖有名的土匪头张河山,曾带领”土匪兵”到和贵楼,扬言要把楼烧掉,当他们一伙人来到楼里看到林森颁发的牌匾,知道惹不得,只好放弃烧楼的念头,是匾保住了和贵楼。
这是学堂天井。人如果在天井里用力一跳,整个地面都会晃动,(谁有兴趣可以跳一下)。若用一根长长的铁线,可随意从天井的卵石缝向地里穿插3-4米深(示范),可见地质之柔软了。
这是块方圆3000平方米的沼泽地,到处都是稀稀烂烂的泥土。既然是烂泥地,又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如此高大的土楼呢?据说,长教简氏第13世简次屏是个读书人,看到这个地形像肚腰兜,就去请教地理先生,地理先生察看后说:”此乃风水宝地也。”简次屏问此话怎讲,风水先生说:”这个肚腰兜后面的山脉从平和县到长教打石洋有数百里来龙,龙山脉没有穿过坑、河道, 没有断凹,而前面则是河水环抱成玉带,故为风水宝地。若在此建楼,以后子孙会人丁兴旺、读书中举、福禄寿全。”简次屏一听,连考举人都不去了,决心在此建立基业。
于1732年破
南靖土楼的心得体会是什么及收获 南靖土楼美文(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