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简史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医学史的感悟文章(七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中国医科大学简史心得体会范文一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最新中国医科大学简史心得体会范文二
奋进新时代,强军向深蓝
每当我站在辽宁舰宽阔的飞行甲板上,看着歼-15舰载战斗机依次滑跃起飞,一种属于新时代人民海军的骄傲与自豪在心中油然而生。
能成为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是我今生最大的荣耀!在与辽宁舰相伴同行的日子里,我有幸亲历了中国航母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见证了航母战斗力一次次历史性突破。
中国航母舰载机部队的发展建设,始终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没有改革开放积蓄的时代伟力,就没有中国航母舰载机的横空出世、振翅海天。
__年9月,我被选拔为首批航母舰载战斗机试飞员。刚接触歼-15舰载战斗机时,它还只是一架没有编号、没有标志,全身涂满黄漆的试验机。当时,试飞机场还在建设中,只有跑道和简易塔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开启了试飞的征程,和战友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摸索,慢慢敲开了舰载机事业这扇厚重的大门。
2012年11月23日,歼-15迎来首次着舰的历史性时刻。我驾驶舰载机在辽宁舰上首次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迈出了海军航空兵从“岸基”到“舰基”的关键一步。
时常有人问我,舰载机成功起降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它不仅标志着航母初步形成了战斗力,更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综合国力的跃升。
辽宁舰交接入列6年多来,航迹从近海向远海大洋不断延伸。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强军之路。这一次,我有幸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这既是对我个人的褒奖,更是对舰载飞行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肯定。我知道,是改革开放让我们的军舰驶向更远的海洋,让我们的飞机飞向更远的天空,也让个人的梦想有了实现的舞台。
展望2035年,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正召唤着我们披荆斩棘、展翅高飞。
最新中国医科大学简史心得体会范文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现代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岗爱业、热爱学生、德育为先、为人师表、与时迁移五个方面阐述其对现代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师德建设继承积极元素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1672-8181.2014.04.143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赋予教师特殊的尊严和使命,为了维护教师尊严和承担社会使命,在历代统治者及教育家的传承发扬下,教师职业道德不断发展、丰富、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师德传统。鉴于此,本文拟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一视角,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德建设的积极元素,以期为当代师德建设的构建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在传统文化中,教师地位与“天地君亲”并举,上升到“导民众、正民风、安邦国”的高度。在这种特殊文化背景下,教师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敬岗爱业精神。那么,教师如何做到“敬岗爱业”呢?首先,教师要具有“诲人不倦”精神。如孔子认为“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教不倦,仁也”(《孟子・公孙丑上》),体现了“孜孜不倦”是教师高贵人格和崇高精神境界。孟子则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即把教书育人当作人生的三大乐事之一。其次,教师应具有无私教诲的胸怀,无私无隐地传授知识。孔子曾说过“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尔乎。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尔》)。他以身作则、毫无保留地把知识、思想传给学生,甚至有些奇闻趣事连他亲生儿子从未曾听过。最后,教师要具有积极主动的育人态度。墨子主张“虽不扣,必鸣者也”(《墨子・公孟》),主张教师要积极主动的教书育人,以“为义”精神进行“说教”和“劝教”。
对于教师而言,爱人就体现在爱护、关怀学生,这是教好学生、搞好教育的前提。在传统文化中,爱生情感体现在三方面。首先,要尊重学生、平等待人、亲近学生。孔子提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要求教师自己最大的诚意和耐心去教育学生。清代唐甑提出“教者贵亲,亲者易知;承教者亦贵亲,亲则易化。煦妪覆育,如鸡之伏卵,而后教可施焉”(《尚书・讲学》)。认为只有教师对学生有了爱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接近他,才会更容易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其次,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不是放纵迁就学生。孔子曾严厉地批评和谴责宰予的学习怠惰,他认为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刻苦磨练生活、学习、意志品质。孟子也主张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要“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王夫之曾明确指
中国医科大学简史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医学史的感悟文章(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