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实岗锻炼心得体会及收获 实践锻炼感悟(三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产业发展实岗锻炼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分级负责,共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采取分级负责的实施方式,中央层面重点抓好“百县”试点示范工程(含县级市、区、旗、新疆兵团和黑龙江农垦团场等,下同),乡级、村级试点示范参照县级方式,分别由省级、县级有关部门负责。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工业和信息化、商务、国土资源、旅游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试点示范工作。
(二)合理确定试点示范规模。综合考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农村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与数量,适当考虑脱贫攻坚等因素,确定各省(区、市)试点示范县、乡、村数量。其中,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的省(区)试点示范县数量不超过5个,其他省(区)不超过3个,直辖市不超过2个,计划单列市不超过1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可确定2个团(场)开展试点示范。各省(区、市)试点示范乡、村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试点示范县数的10倍、100倍。
(三)择优确定试点示范名单。(注:名单附后)
(一)优化县域空间发展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合理规划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引导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通过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实现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二)探索多种产业融合形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持试点示范县结合地方资源优势,通过推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种形式,探索并总结一批适合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融合商业模式,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激发产业融合活力。重点是探索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农村产业融合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支持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以及营销设施,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发展,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
(四)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鼓励试点示范县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鼓励试点示范县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五)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渠道。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投融资体制。指导试点示范县制定具体办法,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利用一定比例土地,按规划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探索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资金优化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融合服务。支持试点示范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支持试点示范县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优化农村创业孵化平台,提供设计、创意、技术、市场、融资等定制化解决方案等服务。
(一)基本条件。一是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有开展试点示范建设的积极意愿,地方已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民创业创新具备一定基础。二是县域经济范围内以农业农村为基本依托,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广泛应用,农村一二三产业已经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在探索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已有较好基础。
(二)分类与标准。为避免试点示范县类型过于单一或雷同,将试点示范县共分为6种类型。各省(区、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尽可能选择不同类型的县(市、区)进行试点示范,每种类型最多选择1个,并在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中明确。
一是农业内部融合型。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比例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实现统一,种养结合等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是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向后延伸或者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业向农业延伸,促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结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直销等。
三是功能拓展型。农业通过与其他产业的功能互补,赋予农业新的附加功能。如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能源工业等相结合衍生出的休闲农业或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和能源农业等新业态项目。
四是新技术渗透型。技术密集或信息化程度高,农产品生产、交易和农业融资方式先进。例如,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产生的涉农电子商务、农业互联网金融、智慧农业等项目。
五是多业态复合型。同时兼有上述四种类型或者融合其中几个类型,一般以龙头企业为主要投资主体,农业资源集约利用程度高、产业链条完整、农业多功能性明显、示范带动作用较强。
六是产城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合理,二三产业在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聚度较高,较好发挥对人口集聚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
(一)尽快确定试点示范名单。省级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国办发[20-]93号文件和本方案要求,尽快组织开展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乡、村的申报、筛选等工作,并于2016年4月底前向国家七部门上报试点示范县具体名单。
(二)完善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根据各地上报的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省级有关部门要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指导各县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并于2016年6月底前将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上报国家七部门备案。同时,要及时组织对试点示范县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推进各项工作的能力。
推荐产业发展实岗锻炼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白涧镇全镇面积43.14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镇域内户籍人口20902人,常住人口21016人,其中农业人口18685人,非农业人口2217人。是天津市蓟州区的西大门,距县城22公里,东与邦均镇接壤,南邻尤古庄镇,西与河北省三河市相连,北接许家台镇。距天津110公里,北京市中心约70公里、离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新城40公里。镇内有京哈铁路、大秦铁路穿过,102国道、宝平公路、京秦高速等3条交通干线贯穿全境(京秦高速在本镇设有服务区和高速出口),去往京、津、冀地区交通便利、快捷,有着巨大的人流、物流承载和疏导能力。人民政府驻白涧村附近,以镇政府为中心,有乡村公路通向各村,通信光缆、有线电视通达各村。
一、四十年农 业 发展情况: 1979年,该镇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经营制度。1983年,完成以“土地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劳动力,加大了对自己承包地的种植和管理投入,
1983年开始,白涧乡开始发展苗木花卉种植。开始,知识个别农户在自家庭院里种些榆树、柳树、柿子树及白毛杨等一些常见树种,从而调动了个别农户的积极性,投入了较多精力,不断引进试种一些其它的品种,从而使花卉苗木从庭院发展到责任田,从责任田发展到承包土地,从一户发展到几户,从一个村发展到几个村,甚至十几个村,使白涧的花卉苗木种植业不断发展扩大。20xx年,白涧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产围着绿色调,二产围着资源调,三产围着旅游调”的发展战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花卉苗木总面积达到了5000亩,成为白涧镇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形成西三百户、辛东、吴四庄、杜吉素南北两大基地,并辐射十几个村,品种达50多个,主要品种有白玉兰、红玉兰、月季、金橘、银杏、雪松、白皮松、法桐、云彬、桧柏、小檗、黄杨、女桢等各档次品种。苗木大户如白涧村刘凤山、三百户刘文奎、古兆山、古兆起等种植面积都在百亩左右。同时,全乡拥有苗木运输专业户40多户,并有支30多人的销售队伍,在北京、天津、内蒙、东北、唐山等地区占有很大市场,创产值20xx余万元。
在此基础上,镇党委政府加大了服务力度,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00万元,修筑高标准花卉苗木工作路4.2公里,打配机井6眼,铺设输水管道1万米,安装50kva变压器两台,假设高低压线路1万米,使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政策及措施。
20xx年,白涧镇实有耕地面积13514亩,种植夏粮700亩,种植秋粮7024亩,花卉苗木11173亩。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钻打机井4眼,铺设灌溉管道6000米,治理坑塘16个。一是稳步推进“一减三增”,调减粮田20xx亩,完成全年计划任务。二是抓好“一村一策”工作,充分发挥三个市级帮扶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为企业和苗木花卉种植户组织政策宣讲活动5次,走访企业和种植户85家,为4家种植户落实贷款179.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310元,同比增长13.3%。白涧镇共有山场面积3190亩。截至20xx年末,全年累计造林120xx亩,林木覆盖率90%以上。
二、四十年工业发展情况
20xx年以来,白涧镇党委政府把原来“西瓜芝麻全捡”极力扩大工业产业数量、规模,转变为“环保立乡,招商强镇”的工作思路,一到六月份,全镇工业企业实现招商引资一亿三千四百五十二万元,占年计划的百分之七十九点六,同比增长百分之九十三点三。在实现企业数量、规模扩张的同时,白涧镇严把环保关,污染严重、耗费资源严重的企业排除在招商引资范围之外,同时,对新引进的企业和老企业,积极进行引导、监督,投资四百多万元,安装环保设备,不断加大“环保立乡”工作思路的落实。真正实现了企业、环保、社会多方效益的丰收。20xx年工业生产总值115529万元,拥有工业企业2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1665万元,销售收入107046万元 ,利润总额8628万元的好成绩。
20xx年,我镇工业企业21家,从业人员760余人,其中页岩砖制造业5家,建筑材料制造3家,水泥制品1家,食品业1家,机械配件企业3家,造纸业及纸箱制造业2家,其他制造企业6家。
我镇工业集中区位于镇政府东侧的工业园区,占地400亩,主要行业有新型建材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20xx年实现工业产值1.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一是天津市福华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水泥制造公司,占地45亩,注册资金100万元,总资产1600万元,年产值20xx万元,创利税150万元。二是天津裕津页岩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4月,位于官善村北,占地192亩,主要厂房有生产车间及办公区,建筑面积共计20xx0 平米。 20xx年公司申请了产品商标,拥有注册商标“金”,并通过了iso9000认证。20xx 年工业总产值3000万元,销售收入3000万元,纳税23万元,利润100万元。安排从业人员60人。三是天津市逸爽食品工贸有限公司占地55亩,注册资金120万元,是一家生产蜜饯类食品的公司。20xx 年总产值3200万元、营业收入3200万元、纳税22.5万元、利润125万元。天津市钰圣吉祥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主要产品是用于各水泥厂,
产业发展实岗锻炼心得体会及收获 实践锻炼感悟(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