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心得体会范本 田园课堂的心得人体会(八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田园心得体会范本一
2、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孟浩然《田家元日》
3、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李世民《咏雨》
4、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野望》
5、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王建《寒食》
6、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王建《田家行》
7、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孟浩然《田园作》
8、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9、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10、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
11、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王守仁《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12、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姚合《庄居野行》
13、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14、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王维《辋川闲居》
15、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韦应物《观田家》
16、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17、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18、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李白《山中问答/山中答俗人问》
19、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0、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21、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23、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24、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颜仁郁《农家》
25、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
推荐田园心得体会范本二
1、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曾几《苏秀道中》
2、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戴敏《初夏游张园》
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4、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5、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6、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
7、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
8、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9、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杨慎《出郊》
10、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11、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徐玑《新凉》
1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3、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14、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方向《咏儋耳二首》
15、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崔道融《田上》
16、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徐玑《新凉》
17、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18、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
19、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0、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21、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22、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李贺《南园十三首》
23、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
24、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王维《渭川田家》
25、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戴复古《初夏游张园》
推荐田园心得体会范本三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诗境,自己必须批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在课堂上才会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开放周我与同学年老师进行深入的故诗教学的研究,我看了一些有关古诗教学的理论知识,课堂实录及《四时田园杂兴》的背景资料介绍,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在与备课组的教师讨论后,结合四年级的年段特点,决定以“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为教学重点,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结合这两点谈谈我的教学感受。
我觉得,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句解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大胆“放” 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前一节古诗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预习做得非常充分,都已经批注了诗意,他们毫不费解地照本宣读,根本没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晓义。于是学生在自学时已经了解到的诗意,上了课后,还是处于同一种水平,也就没有真正习得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经过备课组教师讨论后,决定对这个环节再进行精心打磨:第一步,一句一句理解。如果学生预习充分的,就由意到词回扣,如果学生说起来比较困难的,就解词理句来点拨。第二步,在学生基本会说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仅仅把意思带进去说,还缺少什么呢?想想还可以补进什么!让学生再次练习,加上时间、地点、人物、动作、神态等说得更加具体,说得流畅。然后再来交流评价。这样一来,层次清晰了,教学就显得更丰满,更扎实了,让学生真正经历了“解词一理句一连意”这么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也为之后迁移运用借助注释的方法,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之“梅子金黄杏子肥??”作好了铺垫。
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地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再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可在试教中发现,学生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终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学生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
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捉动态的信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讨论后,决定把原先分割成几块的“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同时,教师予以随时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也是我们在试教中讨论最多的,在最后的教学中感觉重点一落实的还可以;重点二教师的引领还可以再放一些,学生的那种情感体验可能会更到位。反观自己的整节课,觉得还可以适时融入一个“写”的环节。比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名句,或者改写诗的内容等,让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学生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诗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种和谐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课堂也时时充满着和谐的气氛,因而我将继续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推荐田园心得体会范本四
《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在
田园心得体会范本 田园课堂的心得人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