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年级学声乐心得体会和感想 一年级音乐课心得体会(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1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一年级学声乐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本学期我教一年级两个班,共54人。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习惯还没有养成,易失去注意力。但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实际手工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对美术的兴趣。刚入学的孩子都有着一定的共性,学生特别的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上课喜欢举手发言,喜欢自己动手绘画。但上课纪律还没有养成,由于年龄较小,所以还处于儿童涂鸦期,大部分学生的绘画简单稚拙,构图单纯。需要老师耐心的指导。

本教材以美术新课标为依据,打破了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本教材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8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如,先让小学生小学美术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常用工具、材料。再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基本形(第3课)和常见色彩(第2课),然后进行形的练习(第4课)、线的练习(第11课)、形与色的练习(第8课),最后过渡到用多种手段造型,如撕纸平面造型(第15课)、剪贴平面造型(第5课)、泥塑立体造型(第9、1 0课)、纸立体造型(第14、15课)等等。

(一)情感态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民间玩具,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色彩。

2、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阶段美术学习的内容,认识相关的工具材料。

3、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各种基本形,初步认识各种形状,了解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而成的。

(二)知识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常用色彩,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初步了解平面形的变化和胸卡的有关知识,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初步学习点、线的基本知识;运用线、激发学生大胆地表现生活中的美学习概括地表现不同种类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基本形的练习。

(三)过程方法目标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3、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一)重点:

1、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并能用绘画工具表示各种色彩,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探索感知泥性,归纳几种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3、欣赏感受剪纸、撕纸、折纸艺术美,学习剪纸、撕纸、折纸造型表现的方法。

(二)难点:

1、学生对感受物体的发表,并用简单的口语来表示。

2、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在学习活动中能举一反三进行探究。

4、领会自然界中的事物与美术作品中的区别,让小朋友们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共18课,每课1—2课时,共约35课时

六、教学措施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在学生不知不觉游戏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推荐一年级学声乐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本学期的工作中,我除了担任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外,我还是他们的班主任,这就决定了我的工作将是比较繁琐的,但是我喜欢这种状态,忙碌的工作可以使我在生活中更充满着信心,我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健康的成长!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德育纲要》为依据,以“三个代表”精神和教育法规为指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养成教育为基本内容,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加强“三结合”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61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通过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养成了爱学习认真听讲等好学习习惯,也学会了汉语拼音,会认会写要求掌握的生字。但后进生学习极其困难,需要本学期给予更多关注。

三、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学会250个生字,认识550个生字。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要求认识的字,做到离开注音、离开语言环境也能准确认读,不抄,不默,不考。

3、继续学习用铅笔写字。依照笔顺规则,书写要求学会的字。字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尽量做到美观。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合乎要求。

4、能借助汉语拼音,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逐步达到有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朗读要做到,逐步提高默读能力。借助拼音阅读浅显的拼音读物。继续认识逗号、句号、叹号、问号。

5、能用学过的词语补充句子。有说话的愿望,能根据要求说自己想说的话。能在简单的写话中使用句号、问号、叹号。

6、学会听、说普通话。能听懂别人讲的一段话一件事,能用普通话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愿意和别人进行口语交际,能主动说,认真听,大胆问,语句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7、在教学中注意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四、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教材中精美的图画、儿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开口,做课堂的小主人,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在课堂上扶、放结合,要大胆地放、巧妙地扶,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及时让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爱学习、乐学习的兴趣。五、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个单元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本册教材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已经很熟悉了学习的目的和方法了。虽然孩子们还是有一些淘气,但是这就是孩子的天性,这才是最好的表现,我应该给他们最大的宽容,最好的教育。以后的路,我还是会和孩子们度过,我会不断的努力的我将会把孩子们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

推荐一年级学声乐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本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25%的学生属于不够龄的学童,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10%的孩子就让爷爷奶奶照管,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孙子的学习。本班大部分的孩子在家都没有人辅导,故对于刚踏入小学班的孩子来说,突然间接触这么正规的教育还有一定的困难。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对于任何事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活泼,好动,可塑性很强。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特制定班主任计划如下:

一、常规教育方面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充分利用班队会及升旗的时间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

一年级学声乐心得体会和感想 一年级音乐课心得体会(7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