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问题心得体会实用 关于诚信的心得体会(七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诚信问题心得体会实用一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诚信现状,现对某市职业中专32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归纳如下。
一、?中学生的诚信现状
从调查问卷表中显示,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中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1、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5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如果你走在街上,发现乞丐或残疾人在路边讨钱,你会不会向他(她)投钱?结果认为“会”的占50%,认为“不会”的占50%。
(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要你帮他(她)照看行李,你会不会帮他(她)照看?结果认为“会”的占37%,认为“不会”的占63%。
(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说自己远在外省,钱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资助他(她)车费,你会不会给他(她)钱?结果认为“会”的占15%,认为“不会”的占85%。
(4)你讨厌不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讨厌”的占100%,认为“不讨厌”的占0%。
(5)你认为你自己是个守信用的人?结果认为“是”的占93%,认为“不是”的占7%。
2、 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4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对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70%,70%以下的占21%。
(2)如果你班同学找你借钱物时,你会不会相信他(她)一定会还给你?结果认为“会”的占88%,认为“不会”的占12%。
(3)你相不相信学校的收费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的?结果认为“相信”的占6%,认为“不相信”的占94%。
(4)你对你所就读的学校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48%,70%以下的占52%。
3、 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3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认为你的父母对你信不信任?结果认为“相信”的占93%,认为“不相信”的占7%。
(2)你认为你父母会不会对你说谎?结果认为“会”的占18%,认为“不会”的占82%。
(3)你对你的父母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98%,70%以下的占2%。
二、中学生诚信现状的成因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中学生对调查中的诚信对象诚信度高低的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其对社会的诚信度较低,对家庭的诚信度较高。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父母爱——人类的天性,是中学生对家庭诚信度较高的原因。
家庭是中学生的港湾,是中学生的温床,人一出生所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对自己的儿女是真诚的,对儿女的关心和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在父母眼里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好象山中的小树苗长得再高大,也永远离不开那座山。儿女对自己的父母也是信任的,也知道自己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怎么会不心疼呢?
2、社会不良思想的入侵。
由于中学生正处在模仿性极强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对于不正当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心态。中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叛逆心理,对于好的事物不易接受,而对于坏的事物却接受较快。所以,稍不注意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走进思想的误区。
3、学校内部管理不善,形成了中学生对学校诚信度下降的结果。
有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态度,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些教师对学生声色俱厉,讽刺挖苦学生,违背教育规律,肆意增加学生负担,片面追求考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度。此外,学校收费方面不太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诚信度。
三、中学生诚信现状的对策
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的话题。
1、培养中学生的“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要培养中学生对社会万事万物都具有一片真诚的“爱心”,这样,社会就多了一片爱的天空,并且社会也会给予真诚的回报。不能让受骗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受了骗却去骗别人。要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中学生辨别社会真假的能力。只有自己不受骗,同时,也也不会去骗别人。这样,社会才会得到净化,才会让“爱心”滋润人间每一个心灵。
2、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摆在教书育人的首位,让中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道德教育。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时,切忌大道理连篇,唠叨不停,这样极易引起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德育的障碍。 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应注重规范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要求在校内必须佩戴校徽,注意仪表,并提倡在校内使用普通话及文明语言。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言传身教,以情动人,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同时,还应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让每个中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守法公民。
3、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通过多种媒体对其进行教育。要引导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中学生解除心理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学生先进行教育时,要让他们看到社会的亮点一面,不要过分渲扬社会阴暗面,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的真实,以增强对社会的信任。
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让他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要等着他(她)们来继续完成。我们的社会是由这么多人组成的,以后的发展还要继续,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诚信的作用,不能够忽视诚信的存在,相信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诚信才是我们立足根源的最重要的保证,以后的路还要怎么走,就靠诚信,社会能够诚信下去,我们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相信诚信社会一定会重新回到社会中!
推荐诚信问题心得体会实用二
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谎言流与口中,从而去哄骗他人,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我方还是这样认为——谎言终究是谎言,尽管善不善意,它也还是谎言。所谓“谎言”,也就是骗人。我们难道应该骗人么?从小老师就一直教导我们,做人绝对不能说谎。说谎是一种不正直的表现,我们要做正直的人。所以绝对不能说谎。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在拍卖会上,主持人厉声问道:“接下来要拍卖诚信这样东西,起价是无价,开始!” 由此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了!而且,在一个人失去诚信的同时,他的谎言还会是善意的吗?
就从我们身边来看吧,若是朋友与朋友间没有了诚信,那么这朋友间就没有了信任,会决裂?不,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会反目成仇,更有可能因为中间闹得一点的小小的不愉快而将你置身于死地。我们口中所经常讲的一个词是什么,是诚信。诚信是什么一个意思?我想恐怕不外乎两个词:诚实、信任。诚实其实与信任是两个好朋友,手挽手而行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就说实话。它将令你的对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释然。”心理学专家们也说:不要轻易扯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在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20字道德规范中,"诚信" 是一个很重要的规范,诚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正义。古人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1.这里以南加州的一个名叫汤姆的公司经理为例。汤姆每年与太太以及儿子到岳母家度感恩节。他其实很不喜欢吃岳母做的一种“有特色的”南瓜馅饼,但却对岳母说她的馅饼做得多么可口,以避免伤害她的情感。“这样做有错吗?”汤姆在向心理医生咨询时问道。这是一个不少人都会提出的问题。这名心理学家让他从岳母的角度来看待这种谎话。假设有一天,汤姆的儿子在外婆面前吐露了实情,岳母发现了汤姆的真实感受,她是会告诉汤姆“谢谢你的好意?”还是会感到情感上受到伤害,说:“这些年你怎么能这样一直误导我?你还向我隐瞒了什么?”而且,汤姆的岳母又会对自己产生何种疑问?汤姆的儿子也要模仿父亲扯谎吗?他会怎样看待父亲的人格?他今后会再相信自己父亲所说的话的吗?
2.请对方一辩注意,既是谎言?何来善意?!即是善意!何必撒谎?!
3.难道您认为在谎言前面加了善意这么一个形容词,它就变成真话实话了吗?按对方辩友的逻辑那为什么不叫善意的真话,善意的实话呢?
4.好,那咱们来看一下今天的辩题吧,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的一种,它也是谎言,违背了诚信,难道对方辩友您要否认吗?
5.对方辩友,赵本山一小品有这么一句:“小样,穿个马甲就不认识你了?”而今天怎么谎言加了个善意的外衣,您就认不出来了呢?
6.善意的谎言对他人也是有伤害的,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伤害,可谎言总有被揭穿的一天,而这个过程带来的伤害对方又怎么能避而不谈呢?
7.教育子女就一定要用善意的谎言吗?为何我们就不能诚信一点,再诚信一点呢?难道对方没有听过曾子杀猪教子吗?曾子不仅是在教育妻子,更是在告诉世人:善意的谎言不可要啊,诚信才是硬道理啊!
8.对方辩友,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善意的大实话啊!不说谎就不能善了吗?
9.“躲的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瞒的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当谎言被揭穿之后,不论你是不是善意的谎言,被欺骗的人始终会难过,为何当初不直接把真相说出来呢?
1.就如同《狼来了》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只有一个人独立去面对,自己去承受,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因为,可能来帮助他的人已经习惯了他的喊叫,以为又是他在“逗你玩”呢,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
2.善意的谎言,总是强调其善意性,而被有意的世界里划分到善的道德类别里,这样,善意的谎言似乎在道德评价中与人们所痛恨的恶意欺骗划清了界限,从而也更加容易被人们采纳和接受。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好恶而忽略了理性的思考,我认为善意的谎言带有欺骗性本质,所以,善意的谎言必然会有碍于诚信。不仅如此善意的谎言有时被戳穿了,会使被骗的人感到无比失望。
3.求诚信,古已崇尚。从孔子的“人无信不立。”到礼记中的“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无不体现着真诚实意,信守诺言,求真之意。从古至今,诚信是为人处事的最基本的准则。比如说要想真正交上几个知心朋友,首先你必须要是个讲诚信的人。因为人与人相处,应该坦诚相对,信守诺言。如果双方对自己的过去遮遮瞒瞒,一点都不了解对方,怎么会成为朋友?即使凑巧成了朋友,随着交往的深入,你所隐瞒的不光彩的一面总会有被对方发现的一天。到那时,你的朋友就会因你不是个坦诚守信的人,离你而去。反之,如果你把过去坦诚地告诉对方,并且表明你想结交他这个朋友,并会信守朋友间的诺言,相信对方一定会不计前嫌,与你交往,并因此而成为好朋友。讲诚信意味着说真话,撒谎是一种不可原谅的劣根性。说真话令别人使我们的心胸坦荡,说真话令别人对我们尊敬,说真话令事业伙伴展开良好的合作,说真话获得朋友的信任,做人也好做事也好都需要讲诚信。
4.不知道在哪里曾经看过:“做错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承认的勇气。”当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觉得说得十分得对啊!纸是包不住火的,只要你肯承认了错误,痛改前非,我们一定会原谅你的。大家因该都看过这个美国总统华盛顿与他父亲和他父亲樱桃树的故事。虽然华盛顿不小心砍倒了父亲的樱桃树,但面对愤怒的父亲,不但没有说谎话,说了实话:“父亲,是我砍倒了您的樱桃树,对不起,我只是想试一试斧头利不利。”华盛顿的父亲却转悲为喜:“儿子,虽然你砍倒了我的樱桃树,但你肯说实话。知道吗,我宁愿损失一百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
5.剖开现象看本质,辞书解释谎言为对事实进行曲解,不是真实的事情。事物美丽的外表总能迷惑一部分人的眼睛。打小师长就谆谆教导我们不要撒谎,撒谎不是好孩子,但给谎言加一个善意外衣时,击中了人性的弱点,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了善意的谎言。但是褪去了乞丐服穿上了旗袍就能摆脱其与事实不符的本质吗?所以善意的谎言依然是谎言,违背求真,所以我方认为:善意的谎言违背
诚信问题心得体会实用 关于诚信的心得体会(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