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遵义朱传红事件心得体会精选(5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遵义朱传红事件心得体会精选一
清早起来吃过早餐,我们一行人分乘四辆车兴致勃勃朝海龙囤进发。
大约一个小时,我们来到龙岩山下的小村前。刚下车,村里的一位小姑娘便迎了上来,说是愿意给我们做导游,谈好价,我们便沿着山路开始登山。
小姑娘姓刘,瘦削的身子,大约十六、七岁,初中毕业辍了学,干起了导游。别看姑娘年纪小,可开朗大方,导游词背得滚瓜烂熟,给我们介绍起来一点也不含糊:
海龙囤是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军事古城堡,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即把军事防御与政治统治合为一体的土司城堡遗址,是研究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关隘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城区西北的太平乡龙岩山,故又名龙岩囤。其始建于唐朝,扩建于南宋及明朝,之后焚毁于明朝。
海龙囤遗址南距遵义市区25公里,北距娄山关风景名胜区40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其高居于群山之巅,四面陡峭,左右环溪,沟壑纵横,山势险峻,仅山后仄径一线可以攀登,现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边走边听小刘介绍。山路很陡,加上天气有点热,虽是早上,也不一会就大汗淋漓了。几位女士关心的自然是大概要多久才能登上山顶,小刘告诉我们:至少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于我们男士,当然算不了什么,且行且止,拍拍照,不也就当休息了?
经铜拄关、铁柱关一路攀爬,我们来到了“歇马台”。“歇马台”是一个平台,连接着上下关口,原为军事瞭望哨,凡登囤人马必须在此等待验贴之后,方能进入“飞虎关”。台边竖有“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的石碑,台的三面用仿木栏杆圈成了一个观景台。立于台前,放眼四望,千山万壑,逶迤连绵;俯瞰脚下,深渊万丈,杂树丛生,藤蔓相连。我顾不得汗水往眼里钻,对着眼前壮丽的景色不停的“咔嚓、咔嚓”。
利用大家拍照、休息的空挡,小刘不失时机地又为我们作起了介绍:
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南诏攻陷播州(今遵义)。公元876年,朝廷派鄱阳镇守穆星天前来平乱,获胜,圣喻“世袭”播州。原播州侯罗太汪赴泸州邀杨端返播,设计毒死穆星天。其时,朝廷内忧外患,根本无力定勘杨端之罪,只要边关无患,便上上大吉。遂命杨端迁居白锦堡,穆家军驻军老鹰岩(今海龙囤),故此地又称穆家寨,从此穆、杨两族400余年纷争不断。直到公元1220xx年,杨粲举大军斩首穆永忠,才结束两族纠纷。南宋末年,为防“元兵”来犯,杨文选址穆家寨,改名龙岩屯,并扩建加固,增修“养马城”等,与附近的“娄山关”、“鼎山城”形成完整的纵深防御系统。
听完小刘解说,我们继续前行。由此上囤顶有两条路,一条是为方便游客,新修的便道,一条是经由“天梯”入“飞虎关”的旧道。尽管我们知道“天梯”难行,还是选择了旧道。
所谓“天梯”,果然名不虚传。陡峭且不说,单是那三十六级,每一级约七、八十公分高的石级,要一级一级接二连三往上爬,就够人喝一壶了。我还好,一身短打,腿迈得开,抓住栏沿轻轻一跨就得一级。女士们就有点难了,我和几个劳力好一点的男士只好一个拉一个,将她们一步一步拉到了关前。
“飞虎关”,亦称“吊桥关”,乃利用半崖上的天然石壕凿成的城门,是名副其实的雄关。据说原先除了有一道厚厚的石门外还设有吊桥,其关隘前有“天梯”,后有绝壁,更兼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易守难攻,任何来犯之敌均只能“望关兴叹”。
描写遵义朱传红事件心得体会精选二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我是你们导游小时,大家也可以叫我时导。话说1934年10月10日这天夜里,由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江西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长征初期,博古等领导人在军事上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
使红军蒙受重大损失。湘江一役,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可是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红军会成为“石达开第二”吗?
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放弃
向湘西进军计划,改向敌人薄弱的贵州进军。1935年1月,红军来到了黔北重镇遵义,并在1月15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即是著名的遵义会议),解决迫在眉睫的军事问题。
今天我们要去的遵义会议会址就位于遵义老城。现
在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会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当时,他可是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原是国民党二十五路军(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红军进入遵义后,将红军总司令部设立在了这里。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心中的圣地到了!大家请看这门楣
上的大匾,这是毛泽东于1964年题写的黑漆金匾,上面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这也是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因而特别珍贵。原来这大门两侧有八间铺子,是当年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的店铺。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为曲尺形,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楼顶有老虎窗。楼层有走廊,可以凭眺四围苍翠挺拔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玉屏山、凤凰山诸峰。 会址主楼上下的门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镶嵌彩色玻璃。
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部与一局即驻在这幢楼房里。
从1934年到现在,会址主楼的房间逐步复原了遵义会议会议
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作战室)、周恩来办公室兼住室、朱德与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以及刘伯承的办公室兼住室等。 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面积为36平方米,长方形。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原物)和两个壁柜(原物),其中一个壁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
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原物),四周围着一圈木边藤心摺叠靠背椅,共20只,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
作战室在会议室正对的楼下,面积为56平方米,两间长方形的房间组成,中间布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屋子正中陈列着两张黑漆大方桌,桌上有铁座马烟、订书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信、报纸做的信封、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分省地图册以及《陈中日记》等。
屋子的西窗下陈列着两张桌,桌上置西部皮包电话机,桌下立着线拐子。东
描写遵义朱传红事件心得体会精选(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