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保专题讲座心得体会简短 农业讲座心得体会总结(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中原农保专题讲座心得体会简短一
神农山还素有“天然植物园”的美称,有珍稀植物1912种 、中草药300余种、名贵中草药近百种之多,神农谷里至今还留传着“神农谷里走一遭,有病不治自己消”的俗语;有动物216种,其中仅国家级保护动物太行猕猴就3000余只,它们在这方乐土攀枝登崖,嬉戏逗玩,平添无限野趣。神农山景区是休闲渡假、探险揽胜、科学考察、回归自然的绝好去处。
神农山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焦克公路、焦柳铁路横贯其下,晋洛公路纵行其间,餐饮游乐服务舒适周到,民风淳朴,民俗特浓,我们热情地欢迎四海宾朋光临景区,一览太行大观——神农山,壮游天下一绝——白松岭!
第一景段:云阳寨—锣鼓亭
观光游览车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马上就要开始今天的登山旅程了,为了减轻您的登山强度,景区为您准备了环保型电动观光游览车,您可以选择乘坐游览车直达神农步道。在此,我提醒大家在登山途中要注意三件事:一要注意安全,要按照景区规定线路游览,而且景区内是特级防火区,请将随身携带火种留下;二要注意环保,请您将废弃物丢到垃圾箱内;三要注意保护动植物。谢谢大家合作。
云阳寨各位游客,进入景区首先要经过的就是云阳寨,它始建于隋唐时期,历代多有整修。寨门用青石砌成,顶端有石垛和了望孔。古时云阳寨是沟通豫晋两省的雄关险隘,因此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明皇李隆基在游览神农山的时候,留下了《早登太行山言志》的名篇,他在诗中写道:“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这句诗的意境,给人以“白云”和“朝阳”之恋的无限遐想,于是后人就把这里命名为“云阳寨”。大书法家王铎在《怀州吊古》中赞道:“北面峰峦拱孟门,野王形胜沁河混”。这两句诗的含义是:北面起伏的山峦与巍峨的云阳寨门参拱相向,远眺怀川大地,就象是沁河水一样处在一片混沌迷蒙之中。其中“孟门”指的就是云阳寨门。
炎黄子孙祭祖坛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炎黄子孙祭祖坛,端座在中央的高大塑像是我们人类的始祖——炎帝神农。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树木葱茏,云阳河象一条玉带从祭祖坛左侧穿过,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整个祭祖坛共分三层,寓意天、地、人三界,主坛有4个登坛步道,寓意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登坛步道之间分置三块浮雕,寓意每季有三个月,12块浮雕寓意一年有12个月。祭坛底层的环坛路共24圈,寓意24节气,每圈由365块青石铺成,寓意一年有365天。登坛步道设九级台阶,“九”为至数,代表神农氏至尊至上的始祖地位。炎帝神农同伏羲、女娲一起被尊为三皇,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受到历代人民的祭祀、朝拜。下面,我们通过浮雕形象地去了解一下炎帝神农的生平事迹。
在我们面前的这尊神农塑像,高9.9米,重29吨,为青铜铸造,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青铜铸造的神农塑像,堪称中华第一神农塑像。是由我国著名雕塑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春生先生指导设计,北京希象环境艺术设计公司承揽制作。这尊塑像展现了炎帝神农头生双角,手捧五谷,表情庄重、威严慈祥,稳如泰山,顶天立地的帝王之相。
常言道:摸摸神农脚,一辈不吃药;抱抱神农腿,一生不怕鬼,有兴趣的朋友不防试一试……
站在炎帝神农面前,让我们一同上柱香吧:一来是对炎帝神农表示崇敬,二来是对我们华夏民族子孙后代的祝福,同时也祝愿大家工作顺利,生活安康,心想事成。
各位朋友,在炎黄子孙祭祖坛祭拜了先祖之后,我们景区极顶还有神农祭天坛,在那里你看到的将不是浮雕艺术,而是活灵活现的神农祭天表演。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块进行我们的登山之旅吧
云阳寺各位游客,经过云阳寨,我们现在来到了体现佛道合流的云阳寺和清静宫了。为什么说它体现佛道合流呢,因为云阳寺(佛教)和清静宫(道教)仅一墙之隔,这在我国宗教建筑中相当罕见。自古名山出名刹,神农山也不例外。云阳寺始建于唐代,原名叫寿圣寺,元中统元年,也就是公元1260年增建了圣果寺。云阳寺依山傍水,借助山势逐层而上,四组建筑群依次排列在高差5米的四级平台上,在鼎盛时期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0xx0多平方米。可惜的是古老的云阳寺多处已毁于战火,只留下一些颓垣残壁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不过从遗址上仍能看出当时规模的庞大,香火的鼎盛。
清静宫 大家看,在云阳寺东临就是清静宫了,它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内有玉皇阁、三皇阁、王母殿等。其最特别的地方是在建筑风格上打破了轴线对称的佛寺道观建筑格局,把窑洞和楼阁结合在一起,且取材全部为石材,堪称中原古建筑一绝。最珍贵的是,在目前我国保留下来3处无梁建筑群中,清静宫是唯一一处清代保留下来的无梁建筑群。
神农步道 各位游客,眼前这条全部用青石铺就的步道就是神农步道,神农步道从云阳寺过西贝涧达紫金顶,是专门供游客登山的步道。该步道全长3000米,总台阶4321个。入口处台阶为99级,这是因为相传炎帝神农是通过99盘山路来往于天地之间,中华民族自古又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九是最为吉祥的数字。
神农步道从20xx年5月开始修建,计划工期为1年时间,由于沁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大力投资和全民动员,整条步道仅用了5个月时间便已经全部竣工了。神农步道总共用去了16万块青石,为了不破坏神农山的自然风貌,全部石料都从外地购买。由于神农山地势比较陡峭,所用的石块等原材料不能直接用机械设备运输,全部靠人工背扛,所以仅运输费就比原材料费高出3倍,总投资达800万元人民币。因此,神农步道不是一条普通的青石道,而是一条由沁阳市44万人民的希望和汗水铺成的“黄金道”。走在神农步道上面,每走一级,您都会感受到沁阳人民对你的美好祝愿,那就是高兴而来,平安而归。来吧,朋友们,加把油,我们开始新的征程了!
关于中原农保专题讲座心得体会简短二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而又神奇的原始森林神农架,我是大家此次的导游小黎,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希望您能够玩的开心,玩的愉快,恭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神农架;
神农架最早是一座山的名称,而后是一个山系的总称,如今是一个行政区神农架林区,它是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新建的行政区,因为它的版图由神农架山系为构成主体又保留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相传炎帝神农氏首创牛耕,曾经在这里搭架采药、遍尝百草、救民疗疾,故而得名神农架林区。
它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为湖北省的房县、兴山县、巴东县给合部组成,东与湖北省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北倚房县、竹山且近武当,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的领导,辖4镇4乡和1个国家级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个国有森工企业林业管理局(保护区管理局和林业管理局均为正处级单位),林地占85%以上,神农架共有12个民族,汉族是神农架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占总人口的95%,有少数民族11个,其中的土家人口为最多,占总人口的4.5%,壮族、苗族、回族、彝族、满族、北韩族、畲民族、蒙古族、白族等民族人口极少,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松柏地区和下谷乡。汉、土家、回等民族,总人口8万人。直属湖北省管辖,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
这里还有着优美而古老的传说和古朴而神秘的民风民俗,人与自然其同构成我国内地的高山原始生态文化圈。神农氏尝草采药的传说、“野人”之谜、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川鄂古盐道、土家婚俗、山乡情韵都具有令人神往的诱惑力。这里山峰瑰丽,清泉甘冽,风景绝妙。神农顶雄踞“华中第一峰”,风景垭名跻“神农第一景”;红坪峡谷、关门河峡谷、夹道河峡谷、野马河峡谷雄伟壮观;阴峪河、沿渡河、香溪河、大九湖风光绮丽;万燕栖息的燕子洞、时冷时热的冷热洞、盛夏冰封的冰洞、一天三潮的潮水洞、雷响出鱼的钱鱼洞令人叫绝;流泉飞瀑、云海佛光皆为大观。
远古时期,神农架林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经燕山和喜玛拉雅运动逐渐提升成为多级陆地,并形成了神农架群和马槽园群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层。神农架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由大巴山脉东延的余脉组成中高山地貌,区内山体高大,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成为华中第一峰,平均海拔1700米。山峰多在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20多座,因此神农架有“华中屋脊”之称。西南部的石柱河海拔仅398米,为境内最低点,相对落差达2706.4米。
神农架茫茫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宜人的气候条件,原始独特的内陆高山文化,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也使神农架享有了“绿色明珠”、“天然动植物园”、“生物避难所”、“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清凉王国”等等众多美誉。神农架于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1980年,神农架成立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受到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成为“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神农架人文历史久远,早在20多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秦汉以来,神农架地区分属历朝历代邻近州郡县管辖(仅三国至隋初设绥阳县),清代隶属湖北省郧阳府房县及宜昌府兴山县。由于这里谷深林密,交通不便,历来为兵家屯守之地。唐中宗被贬为庐陵王后,命神农架山脉为“皇界”。清顺治、康熙及嘉庆年间,义军刘体纯部及白莲教军先后在此屯守11年之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红三军在此建立苏维埃政府。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国家以采伐木材为主要目的着手对神农架进行开发,并于1966年修通贯穿南北的公路。1970年国务院以〔1970〕国发47号文件,批准神农架林区建置,由湖北省直辖,行政地域由房县、兴山、和巴东三县毗邻区域划出,国土面积3253平方公里。此后行政隶属几经变更,终于于1987年确定直属省辖至今。
神农架文化遗存众似繁星,民俗乡风淳厚质朴。阳日古刹净莲寺、九冲佛影天观庙传承佛教衣钵,川鄂古盐道依稀再现南方丝绸之路的繁荣,残存的木雕、石刻及民间刺绣显示炎帝后裔五千年的智慧。在此发现并已整理出版的《黑暗传》被称为汉民族的创世史诗,从而打破西方关于中国没有自己史诗的百年神话。反映秦巴平民喜怒哀乐的百代民风土家婚俗、打丧鼓、山锣鼓、打火炮堪称中原文化的活化石。神农架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共同构成了神农架绚丽多彩的画卷,隽秀如屏的群峰,茫茫苍苍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宜人的气候,独特的内陆高山文化使神农架成为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净土和乐园。神农架据传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在此搭架采药、疗民疾矢的地方。神农炎帝是华夏文明开创者之一,后人将其丰功伟绩列陈有八:训牛以耕,焦尾五弦,积麻
中原农保专题讲座心得体会简短 农业讲座心得体会总结(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