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点工作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隔离点工作人员心得体会300字(6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隔离点工作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一
凡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人员、从省外尤其是湖北省或武汉市返(抵)*人员,必须严格落实隔离医学观察14天。此前已返(抵)人员,须主动报告所在镇乡(街道)或村(居)委会,并居家医学观察14天,接受体温检测等管理。
对上述需隔离人员一般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乡镇街组织进行居家隔离。如居民住所不能满足居家隔离条件,可由乡镇街负责帮助寻找符合条件的隔离场所;如乡镇街无法提供满足条件的隔离场所,可与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取得联系,组织居民到市委党校、宾馆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我市在市委党校建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可提供35个房间;在宾馆预留93个房间作为三级备用隔离场所。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重点疑似病例,在市人民医院建立有11个房间的隔离病房,可一次性隔离10人。
1.居家隔离期间,必须单人居住,不得外出走动,自觉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及时报告健康状况,同时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测温等工作。
2.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房间应当单人单间居住,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具有独立卫生间。
3.隔离病房电梯应当具有容纳急救转运担架条件,具备独立的可封闭管理的医疗废物暂存地。
4.非隔离对象不得擅自进入隔离点。隔离时间不得少于14天。
(一)转诊
隔离观察对象在隔离期间如出现发热、四肢酸痛无力、咳嗽或出现其他突发病情时应当及时转至市人民医院或上级定点医院;诊断为确诊病例,应当及时送至市人民医院或上级定点医院。
(二)隔离解除
1.居家隔离解除:从掌握隔离对象情况起,抵达满14日,且通过隔离随访观察,没有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的。
2.集中隔离解除: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认后,符合解除隔离条件的观察对象,应当立即离开集中隔离点,解除隔离或转为居家医学观察。
3.住院隔离解除:体温正常3天后,病毒核酸检测2次阴性并结合临床症状经市级专家会诊后决定。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当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对于隔离点工作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二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做好重点人员防控工作,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九华乡重点人员隔离防控工作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分设定点隔离防控组、居家隔离防控组。
定点隔离防控组组长:姜瑜晖
定点隔离防控组组员:赵杰、陈宏明、姜红星、邵俏敏
居家隔离防控组组长:裴春风
居家隔离防控组组员:各涉村组团联村团长
(一)严格执行疫情监测上报工作制度。由各组制定巡查监控名单,对防控对象进行24小时监控;协调卫生院配合做好防控人员体温检测工作,一旦发现体温异常情况,按照程序流程及时上报、送医。
(二)积极做好防控人员配合工作。对重点防控对象由各组成员和卫生部门工作人员、村干部做好思想工作,引导防控对象自觉配合病情监测和隔离防治,对拒不配合的相关人员,由组长负责协调卫生、执法、公安等部门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三)严格落实执行乡村干部责任落实制。定点隔离组要采取24小时值班制度和“日报告”制度;居家隔离组要建立“一人一策”防控工作机制和“六个一”防控工作队。各组成员要结合防控对象实际情况细化责任分工,既要保障隔离防控不留隐患,也要保障防控对象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对于隔离点工作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三
1 环境和建筑要求
传染病院应离开人群密集的市区,到城区周边外建院,并在医院周围有充足的隔离地带,种植防护林,外筑围墙。如为综合性医院传染科,应离开医院的主体建筑,成为独立的建筑单位。
(1)门诊部接诊室:工作人员应有各自出入口。综合性医院应设专用挂号、收款、化验、x线、取药、治疗等科室。(2)病区:应设工作人员卫生通过间(包括更衣、淋浴)。病房要分设小病室,不同病种病人分别安排在不同隔离病室(东北地区较常见的传染病种有: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在病室内部应按严密的隔离原则进行建筑,内设卫生间及防护门。通道走廊墙壁上设有两层传物窗,工作人员可以不进入病室而传送饮食、药品等(轻病人)。病区内需设专用消毒间。(3)其他:如洗衣房、消毒供应室均应有符合隔离的建筑,还应有必要的消毒设施,如污水处理站、焚烧炉等。
2 隔离区的划分
门诊、病区等单位均应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1)清洁区:即没有与病人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如更衣室、办公室、治疗室、库房、值班室等。(2)半污染区:被污染或被间接轻度污染的地方,如走廊、化验室。(3)污染区:指被病人或排泄物、用物等直接污染的地方,如病室、外走廊、病人卫生间(厕所、浴室、洗脸间)地面等。
3 隔离设备
(1)隔离标记。(2)门把手上放消毒毛巾。(3)隔离衣、衣架。(4)设福尔马林熏箱、消毒一般用物。(5)门口设踏脚垫、用消毒液浸湿。(6)洗手用法、避污纸等。
4 隔离制度
(1)按病种分室接诊、分区收治,有条件的医院每一病种占用一个病区。(2)病人住院入病区时,除带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一律不得带入。(3)病人住院期间,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病人活动最好是局限于污染区内。(4)严格对陪伴及探视人员的管理。尽量控制不让家属陪伴及探视。特殊病情危重的患者,经医务人员允许可以陪伴,但必须遵守医院隔离规定。出院时必须经适当的卫生消毒。(5)医务人员进入污染区、半污染区工作时,需穿工作服,隔离裤、鞋、戴帽子、口罩,接触病人前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彻底冲洗是预防医源性感染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接触污染物品,以及更换床单,收污染被服,打扫卫生,应立即用0.2%过氧乙酸浸泡、双手并彻底清洗。(6)医护人员接触不同病种病人须更换隔离衣,穿隔离衣不得进入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操作前后一定要流水洗手。(7)病人所接触的一切用物应相对固定,必要时专用如体温计,可用含有效氯0.5%~1%的消毒剂浸泡。如不经消毒处理,不可给他人应用。(8)防止和病人的血液、体液、骨髓等标本有直接接触的机会。盛放标本的容
隔离点工作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隔离点工作人员心得体会300字(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