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心得体会精选 《廉洁》心得体会精选篇(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廉洁》心得体会精选一
视对大小官员的管理。每当有官员升迁,朱元璋都要和升迁的官员谈一次话,告诉他们应该如何为官、如何保证清廉奉公。在谈到俸禄的时候,朱元璋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他说,官员的俸禄,就象井底之泉,量虽不多,但可以天天汲水,不会干涸,他告诫官员们,要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俸禄,不图非分之财。正是因为朱元璋运用了这样治国之道,才使明朝的天下得到了巩固,并且延续了二百多年。
我想,这“俸禄”在现在来讲就是指我们的工资吧。是啊,工资,虽不能让我们住豪华的别墅,开奔驰宝马;但工资,就象那源源不绝的井底之泉,只要我们珍惜这生命之泉,我们的生活就会没有后顾之忧。
随着税龄的增加,我又觉得,这“井底之泉”又何止工资那么简单呢?公务员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安定和睦的生活带给我们的幸福,为国聚财的自豪和成就感,不是同样应该坚守和珍惜吗?
守住“井底之泉”,从理论的层面来理解,可以看成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督促与体现;从现实角度来说,则是个人心态的树立和调整。对此,我国历史上的儒道释三家均有着精辟的论断。儒家追崇“居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养性”为立世之首;道家追崇“平和中庸”、“无欲无求”;而释——也就是佛家,则从“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的反面角度阐述了对“享受”的过分迷恋和追求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历数前贤得与失,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修身养性、束缚私欲的道理和方法。
从个人,让我进一步联想到我所在的集体。近几年来,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我们地税全体干部抵制住了形形色色的诱惑,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考验:没有一个成员掉队,没有发生过一起廉政案件,没有一个同志因廉政问题受到党纪政纪的处分。这对于我们这样敏感的一个执法部门而言,显得尤其珍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敢抓廉政、愿抓廉政、会抓廉政的坚强的领导班子。区局党组领导班子始终把廉政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干部队伍在不断壮大,每进一批新人,安排的第一堂课是廉政;中层干部提了一批又一批,任前谈话始终离不开廉政。抓廉政,成了党组领导班子抓管理的重要突破口和先导。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胜于言教。在我们领导班子首先“从我做起”的带动下,我们全系统的廉政建设工作全面深入、有声有色地开展了起来:小到个人结婚、买房等事项都要向单位报告,细到接待用餐,外出学习参观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建立起一套规范的诫勉教育和监督防范机制;学习廉政文件和书籍,观看教育录像和电影,到监狱接受警示教育,写廉政学习心得,教育的形式不断创新,学习内容不断深化;每年与干部职工签订《廉政自律保证书》,每月与新业户签订《税企廉政公约》,从一年一次的纪律学习教育月活动,到一月一次“廉政教育日”活动,卓有成效的廉政行动,不断地强化着地税人廉洁从税郑重的宣言。
关于《廉洁》心得体会精选二
今年以来,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的党风廉政学习和教育,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充分发挥纪检干部的表率作用,共同营造勤政廉洁、奋发向上的工作环境。现将一年来个人廉洁自律情况报告如下。
能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辟论述,思想上能够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上、行动上时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按照市纪委的要求,我又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政从政若干准则》,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也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贯彻实施《廉政准则》、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现实需要,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干部更要认真学习、牢固树立、自觉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四是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规范了自己的从政行为。在公务活动和社交活动中都做到了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规定,做到了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没有私自从事营利活动的行为;遵守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没有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行为;奉公守法,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做到了讲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坚持廉洁从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作为纪检干部我认真遵守各项管理制度,注意从思想源头上下功夫,时刻做到头脑清醒,政治坚定,清正廉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严格按照规定和制度办事。一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按照工作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不讲无原则的话,不办无原则的事,坚持做到公平正直,不徇私情,珍视和正确行使权力,勤勤恳恳地做好各项工作,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办事,公正做人。二是坚持严以律己,不搞以权谋私。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在招待来客等方面,不搞大吃大喝和相互请吃,不搞铺张浪费。三是在各项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
一是学习不够,导致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经验不足,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把握全局的能力欠缺,导致出现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的计划性不够,有时穷于应付,工作重点不够突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创新性不够,工作成效不够突出。
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导致工作的针对性不足,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业务不够精通,工作效率不够高,业务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有待学习提高。
1.应坚持做到勤学、精学、终身学,做到自觉加强学习,接受教育,不断进步。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素质,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
2.应进一步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特点、规律的研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创新性和有效性。
3.应进一步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的疾苦,多为基层办好事、实事。
关于《廉洁》心得体会精选三
同志们:
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就党风廉政、反腐败和作风建设工作交流一下心得体会。我今天所讲廉政党课的题目为: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清正廉洁做表率。
在曲阜孔府内宅门的内壁上,绘有一幅壁画,画的是传说想吞下一切金银财宝甚至日月星辰的貔貅,孔府将其绘于内壁,就是要告诫家人:“戒贪”。东汉杨震“幕夜拒金”、宋代包拯“铁面无私”成为历史上诸多清官廉吏的典范。可见,从古至今,清正廉洁一直为人民所推崇,清官廉吏世代为人民所敬仰。
我们党历来重视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从井冈山开始逐渐形成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西柏坡的“六条规矩”,再到而今的“八项规定”,每一项纪律规矩的提出和落实都是不同时期夯实、巩固党的领导根基的关键所在。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是新形势下凝聚全党力量共同完成伟大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因此,党员干部要有正气、讲廉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公私分明,干净干事,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营造风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下面,我就围绕党风廉政、反腐败和作风纪律建设工作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主要谈四个方面:
知敬畏——认清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
存戒惧——掌握反腐标本兼治的新举措
守底线——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新精神
做表率——展示党员廉洁担当的新形象
正风反腐,中国共产党在99年的峥嵘岁月中,披荆斩棘,一路走来,以坚定地信仰,坚实的足迹,书写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历程,展示出不同时期的时代烙印和精神内涵。
(一)重温正风反腐的“六个第一”
第一个反腐文件。大革命时期,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及其后国共两党合作的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剧增至3万多人,一些投机腐败分子混进党内,趁着革命高潮之际捞取个人好处。若容留这些人在革命队伍里,势必腐蚀党的肌体、影响党的形象。1926年8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成为党的历史上首个反腐文件,表明了党对腐败分子坚定不移的斗争立场和决心。
第一个中央党内监督机构。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使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党员退党或叛变投敌,面对急剧变化的革命形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保持党的纯洁,5月9日,中共五大选举产生了第一个党内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随后,《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中增设了“党的监察委员会”一章,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执纪监督的严肃性。
第一个反腐法令。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为巩固红色政权,打击贪污公款、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1932年5月9日,原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被执行枪决,打响了惩治腐败分子“红色风暴”的第一枪。1933年12月15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了我党第一个反腐法令《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让苏区的反腐斗争有法可依。
第一次提出建立廉洁政府的施政纲领。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日,洛川会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第四条“改革政治机构”提出“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这是我党首次提出建立廉洁政府的施政纲领。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要》,开宗明义提出“厉行廉洁政治”、“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在此期间,处决了黄克功、肖玉碧,尺度之严、决心之坚,彰明昭著。
新中国第一反腐大案。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特别提醒全党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告诫党员干部做到“两个务必”。1952年2月,在新中国首次惩治腐败的“三反”运动中,刘青山、张子善被处决,堪称“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决不当李自成”的鲜明态度。两个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正式出台,为新中国整肃贪腐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改革开放反腐第一案。1978年12月,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恢复重建,为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查处了走私猖獗的广东海丰县委书记王仲,他利用职权侵吞缉私物品、受贿索贿6.9万多元,相当于当时一位普通干部100年的工资收入。他也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因贪腐被枪毙的县委书记。
通过重温党的历史上的“六个第一”,可以看出,从党的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惩治贪腐、严明纪律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从无懈怠。
(二)理解“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的概念早在改革开放后就已出现。1985年11月,中央整党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农村整党工作部署的通知》,提出“要从严治党,坚决反对那种讲面子不讲真理,讲人情不讲原则,讲派性不惜牺牲党性的腐朽作风”。这是中央文件首次明确提出“从严治党”。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正式使用了这一表述,明确要求“必须从严治党,严肃执行党的纪律”。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从严治党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并在党的十四大写入党章,正式成为我们党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
“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期间,首次公开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十九大报告中,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并列。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从“从严治党”深化到“全面从严治党”,体现的是我们党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推动提高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管党治党的质量和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郎朗乾坤。”这一论断深刻彰显了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内在规律认识的
《廉洁》心得体会精选 《廉洁》心得体会精选篇(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