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格式(五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格式篇一
笔者在暑假前曾信誓旦旦,打工回来后怎样怎样。可到苏州后才发现情况不妙,心中疾呼被忽悠了。但那时已是离校的第七天。兜里的钱也所剩无几,精打细算也只够一张回家的车票和一顿快餐。于是买了车票决然离开那个‘是非’之地。暑假临了,有和同学沟通关于暑假打工的事,从他口中惊悉,今年大学生打工被骗已并非新闻,不知哪位同道哀呼:‘世道变矣’。为了解大学生暑假打工情况及其最终结果,有意对此进行了调查。
南职大秋季开学伊始
南通职业大学
职大在校学生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有过打工经历的学生,其中男55名女45名.(依据学校男女比例)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大学生假期打工的基本情况,寻找其中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
随机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
问卷说明:本次问卷设计了22道题,且采用无记名方式,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性。
(1)当下,大部分大学生赞同并且做到了暑假打工。作为九零后、祖国建设的新生代的当代大学生,曾被怀疑,是否能够承受社会发展大潮的洗礼,成为祖国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我想,这份微小的调查应该能过说明问题。大部分大学生勇于入世,小的层次讲,他们已经有自食其力的愿望并尝试去实现;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行为表现出祖国建设接班人的成长,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
(2)在调查的打工者中,有45%的同学分通过中介找到工作,可以看出还有很大部分同学没有选择中介,这也体现了当前中介不是一种很可靠的手段,即使通过中介,中介费用也在200元及其以下,如果超过了200甚至达到了500元,很有可能被骗了,因此一定小心。
(3)大学生对自己的打工经历‘幸福指数’偏低。
首先,大学生,入世未深,对社会的适应性较弱,实践经验较少。
其次,由于大学握大学生假期打工的基本情况,寻找其中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
随机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
问卷说明:本次问卷设计了22道题,且采用无记名方式,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性。
(1)当下,大部分大学生赞同并且做到了暑假打工。作为九零后、祖国建设的新生代的当代大学生,曾被怀疑,是否能够承受社会发展大潮的洗礼,成为祖国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我想,这份微小的调查应该能过说明问题。大部分大学生勇于入世,小的层次讲,他们已经有自食其力的愿望并尝试去实现;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行为表现出祖国建设接班人的成长,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
(2)在调查的打工者中,有45%的同学分通过中介找到工作,可以看出还有很大部分同学没有选择中介,这也体现了当前中介不是一种很可靠的手段,即使通过中介,中介费用也在200元及其以下,如果超过了200甚至达到了500元,很有可能被骗了,因此一定小心。
(3)大学生对自己的打工经历‘幸福指数’偏低。
首先,大学生,入世未深,对社会的适应性较弱,实践经验较少。
其次,由于大学生所处在的特殊“转型”阶段(从相关专业的懵懂到对行业精通的知识型人才的转变过程),而这个阶段也是最尴尬的:期间(绝大多数)大学生未能胜任专业相关工作,而为了实现独立、自给、实践、锻炼自给的愿望,只能从事基础的、专业性低的工作。这在调查中以充分得到验证:在能接触的工作中,志愿者、促销、快餐钟点工、家教、学校勤工助学等类型的工作成为他们的首选。而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长,但与工作岗位的增长比例却不相协调,导致工作岗位的竞争激烈。不少商家雇主也趁机在其中杀价超额使用已雇的劳动力,比如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 30%名同学选择9小时工作时间 40%名同学选择了10-11小时 13%选择了超过11小时工作时间。这些大学生,工作时间已超出正常标准,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需额外支付薪酬。但是他们面对的是多重压力:原职工的熟练技能;其他同意接受不合理要求的大学生的低薪酬;对自己的入世期望等等,虽然有相关国家法规的保护,而成为雇员的大学生,为了获得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对此也只好隐忍。然而‘自愿’接受不合理要求与诉求劳动者权利两者无疑是相互矛盾的。这体现了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整体诉求意识的缺乏。
再者,工作过程中,不少大学生认为自己难以面对的困难是个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欠缺。
还有大学生的工作环境等与期望的不相符合,等等,都对大学生的打工经历‘幸福指数’产生了负面影响。
(4)对于大学生整个群体,权益受到侵害的程度较为严重。
在对本校大学生的调查里,打工时他们认为面对的最大困难时权益无法得到保证。一些从事家教、翻译等比较轻松的工作,广告写着只要交纳押金就可以马上上班。学生辛苦了一个假期,由于没有正式的合同,工资被克扣,然而在校期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不受〈〈劳动法〉〉的保护。四川大学法学院教师、法学博士莫小雨对此分析说,“〈〈劳动法〉〉没有将大学生列在调整的范围内,劳动监察部门无权受理投诉,在校大学生只能按照〈〈民法〉〉打官司来维护自己打工的权益,其成本之高远远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所要争取的是几百上千元钱,但诉讼成本可能高达好几千元,并且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自认倒霉。本怀着满腔激情,有些学生弃父母的‘社会很现实’等箴言不顾,投进了暑假打工者的行列。可结果却令人寒心,这样的‘打击’可谓不小。笔者在暑假里就曾经历了这样的一段心路历程:你为了能获得些许报酬不遗余力地努力工作,最后老板却想方设法拖、扣工资,感到自己好无助······
也有在〈〈每日新报〉〉上读过一篇题目为“大学生暑期打工小心陷阱”的报道,文章列出了常见的受骗表现:
1.骗取押金或培训费,单位以工作服或培训为由要求交纳费用,不开收据,学生辞职时便以各种理由不予退还,或是培训时压根什么也没有学到。
2.是非法中介,先承诺找到满意工作,收取中介费后,便迟迟不能兑现承诺。
3.发工资时候,单位不兑现当初的工资承诺,或者老板干脆直接失踪。
作为九零后、祖国建设的新生代的当代大学生,在假期打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的情况下抉择如何行走自己的路,已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打工还是不打?选择打工,可自己又处在‘在校期间的兼职不能视为就业,不受《劳动法》的保护’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遭受侵权后难以获得相应的权利诉求,不能不产生退却的心里······
而这,在民主、法制健全的国家是不可思议的。我想,作为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国家应该尤为重视。一者因为他们是民族、国家的中坚力量;再者大学生也是个相对脆弱的群体。它需要国家的关怀与呵护。
就本次调查所反映的相关社会现象、事实,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有些惊心,也真心希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为此,我们研究、讨论,最后整理出可行性较强的建议如下:
1、大学生自身
不管怎样,世界,是大学生自己闯的,需要锻炼的是他们。再好的环境,也只能算作铺路。所以,只有我们大学生发自内心的去丰富、学习、成长自己,才是硬道理。在校期间,学习、掌握专业课程是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石;同时,立身于世,也不能忽视自我保护,相关的法律知识、常识,也有必要掌握一些。
2、学校方面
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知识,但真正接触的东西不能仅限于此,他们需要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满足这个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大学教书育人的范畴。大学生暑假打工,是为涉世,学校应当建立专门的指导机构指导大学生兼职工作。我们设想,学校能不能与社会交流,给学生争取、提供可能的兼职岗位?
3、政府方面
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建立制度保障机制,保证、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大学生在权益受到侵犯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4、社会方面
社会应当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
大学生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格式篇二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因此我选了这个主题。
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为了了解他们的消费观,让父母知道他们在学校的生活消费情况,因此,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此次调查。
1、调查对象: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由于调查的困难性,选取了本学院进行调查)
2、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大学生个人消费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关于个人消费基本情形和情况。
3、调查方法:对建筑学院的全部学生(限于三年级以下)进行分层,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层,在总体中抽取容量为60的样本,在每层中进行系统抽样,根据每层样本量占总体的比重,在三层中分别抽取容量为22,22,16的样本。随机选定某一学号后,间隔10进行抽样,得到样本。
从调查结果发现,月费用1200元以上的人占10%,月费用700——1000元的人,占30%左右,500——700元的人占40%,月费用600元以下的人,占20%左右。在这些学生之中,超过50%的学生拥有电脑、约9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当代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支出:伙食费,买服饰,恋爱,上网费,手机费等。
1、伙食费。
除了在校内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个体餐馆就餐的比例达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95。7%。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一个重点。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可以但不要太频繁。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6—15次各类同学聚会。这部分消费基本上每学期需要150—600元之间。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和同学朋友聚会一般选择在普通餐厅,但也有2%的选择在高档餐馆。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老乡相识、放假归来、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班干部、得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上一顿,否则被视为不够交情。
2、购买服饰。
从消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男生买衣服的宗旨是不买则已,要买就买质量好的、价格高的;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不喜欢了,马上就不穿了。大学生购买品牌的商品,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购买产品更是能够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在对"当您拥有一件产品时,您最希望谁能够注意到您拥有这样的品牌"调查后发现,70%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朋友同学能够注意到自己拥有的某个品牌,17%的人希望陌生人能够注意到自己,12%的人希望自己的恋人能够关注自己拥有某个品牌。4%的人表示希望自己父母和家人能够了解。3%的人表示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可见选择产品对帮助大学生自己的交往,能够起到帮助作用。而大学生由于在读书期间,主要生活费来自父母,而购买品牌的消费品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所以大学生只有4%的人愿意父母知道自己使用的产品。
3、恋爱消费
对问卷中"你谈恋爱了吗?每年为恋爱花费多少钱?"的问题,77%的大学生承认有恋爱经历,每年用于恋爱消费的钱从200—700元不等。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有几千元者(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一个大二的学生在女朋友生日那天送了一条价值7800元的铂金钻石项链);在恋爱消费中,支出较大的还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200—400元。
4、上网费用
调查结果显示:在每周上网时间方面,12.7%的学生在3小时以下,20.9%的学生为3—7小时,30.1%的学生为8—10小时,19.5%的学生为10—20小时,16.8%的学生在20小时以上;在上网时段方面,23.2%的学生在白天上网,33.9%的学生在晚间上网,35.2%的学生在周末上网,7.7%的学生还经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时计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5、手机等通讯费用
根据调查结果,85%的学生都拥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价位一般都在800——3000元之间,月消费在20——150之间。消费者的月手机话费也与其月生活费相挂钩,生活费用少的话费也相应较少,控制在50元以下,但也有部分高收入用户的话费也在此列,共占了样本的25%,学生月话费主要集中在50—100之间,约占了调查总数的62%,属于中档水平。其次月话费在100—150的有18%,而150以上的高消费者主要是月生活费在1000以上的5位,与其的经济实力基本相应。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6、大学生消费问题建议
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好。
大学生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格式篇三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年少轻狂,经不住暴风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我们不能辜负他人的期望,我们要为自
最新大学生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格式(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