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心得体会和感想(八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一、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等我们党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发生在上海。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上海工作、生活过。上海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创造了众多第一,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个自贸试验区等都在上海诞生。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学好历史的生动教材。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汲取开拓前进的强大勇气和力量,更好地走向未来,交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时代答卷。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好抓实,了解我们党创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斗争史、我们党创立以来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切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三)目标任务
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以史为镜,进一步检视和校准坐标,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永葆坚定信念、奋斗精神、为民情怀、担当本色,为全力打造“无边界的奉贤、有品质的奉贤、英雄的奉贤、创造的奉贤”提供强大思想保证。
——永葆坚定信念。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增强认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能力,知其所来、明其所趋,继往开来、坚定前行,以“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的韧劲,全力打造“无边界的奉贤、有品质的奉贤、英雄的奉贤、创造的奉贤”,推动上海发展实现逆势飞扬。
——永葆奋斗精神。要清醒看到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充满艰难险阻、依然要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史鉴今、以史为师,充分汲取历史智慧和经验,更加坚定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瞄准“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扭住强化“四大功能”,围绕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持续打响“四大品牌”、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推动自贸区新片区建设,实施“东方美谷 未来空间”双引擎驱动战略,不断推进南上海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奋力取得新的更大突破,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
——永葆为民情怀。要牢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走群众路线、拜人民为师,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充分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演绎得更加精彩,筑牢我们党长期执政最坚实、最可靠的群众根基。
——永葆担当本色。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上海发展勾画的宏伟蓝图,传承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初心和使命,突出上海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窗口的激情和创造,体现上海矢志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能力和担当,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大力实施“奉信、奉贤、奉献”工程,争当善作善成的实干家,在干事创业中奋力创造新时代“奉贤美、奉贤强”新高峰新奇迹。
二、主要措施
(一)精心组织学习教育,分类学习贯彻始终。根据不同对象特点,对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安排、组织方式等提出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要求。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常态化,把“四史”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上海解放、浦东开发开放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专题研讨、交流学习体会。领导干部通过带头学习“四史”,带头思考,带头交流研讨,把自己摆进去,成为知史学史、以史明志的表率,以上率下带动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四史”学习,促进学习成效。通过读史学史讲史用史,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举办中层干部专题培训班,突出“四史”学习教育,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将相关学习内容列入培训计划;
高质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注重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新发展党员的“四史”教育,推动党员、干部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充分运用学习载体,确保入脑入心入行。结合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组织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四史”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有关四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和了解。组织党员干部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和第二卷、《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新中国70年》等著作。持续以“一月一训”为理论学习载体,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邀请领导专家授课、学习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以历史为镜擦拭初心、磨砺担当。继续用好学习强国、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等平台,确保每名党员、干部全年网上学习不低于10学时。通过不断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促进党员干部知行合一、学史明志,把信仰追求、诚实守信转化为发展成效,把精神力量淬炼成发展动力,激荡起砥砺奋进的强大合力,形成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三)创新学习教育方式,提升学习注重实效。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基层党组织全年组织生活始终,着力开展“一二三”活动,即上好一次“四史”专题党课,学习两组“四史”好书、开展至少三次“四史”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交流体会、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务实有效的方式调动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升学习教育实效。全面落实党委书记和班子成员党支部工作联系制度,下发专题工作提示,指导基层“四史”学习教育的全过程,抓实基层党支部学习教育成果。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责任担当,落实主体责任。各党(总)支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紧密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作出部署安排。每个党支部都要结合实际,对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作出具体安排,确保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各党(总)支部书记要承担起主体责任,亲自审定工作方案,亲自部署重要任务,层层传导压力,从严从实抓好学习。
(二)强化组织保障,加强督促指导。成立区经委“四史”学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组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于党群办,为基层党组织灵活、自主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具体指导,积极调动党员参与学习教育,提升学习教育效果。通过听取汇报、参加学习讨论、列席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基层党组织“四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
(三)注重分层分类,务求取得实效。各党(总)支部要把学习教育同坚定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等中央、市委、区委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同推动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的实际效果,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对标党委学习教育开展的时间节点和内容,明确学习重点,紧扣要求,迅速启动,层层抓好落实,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将作为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检查。
(四)坚持科学统筹,形成长效机制。各党(总)支部要坚持科学统筹,既突出重点、形成声势,又把握节奏、保持力度,营造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要不断丰富学习内容、载体和形式,及时总结、定期交流“四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形成好经验,报送好做法,总结好成果。
有关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全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全新的要求。
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和大学生的自身特点,都要求他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第一,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坚定追求信念。在二十一世纪追求物质娱乐至上的年代,当代大学生应当保持纯净的心灵,不为利所诱,树立高远理想,坚持民族大义,不要只看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精神价值。
第二,要做忠诚的爱国者,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该感到自豪。然而现今却又有许多国民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里,认为中国哪都不好哪都不如某某国家,这不好那不好,把自己的国家贬的一文不值,别的国家就是天堂一样。但其实哪里没有贫困和富有呢,把自己国家的短比他国的长才会造成这样的心里不平衡。因此,大学生应当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勇敢捍卫国家的尊严,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尽力而为。
第三,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哲人说过存在即合理,人生的真谛需要我们用心去领会。作为一名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时,更应当拿出书生意气,越战越勇,而不是自暴自弃,随便放弃。在现在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的社会,大学生应当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为社会和国家创造价值。
第四,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好的品质是人一生的财富,坚强不屈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当传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质。在当今道德滑坡的社会背景下,加强道德修养,锻炼道德品质具有重大意义。
第五,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知法懂法遵法守法。 总之,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事情做起,光说不做的话什么价值标准都是一纸空文,能做的的也不止以上所列的几点,需要在生活中细心体会。
其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
有关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心得体会和感想(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