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心得体会范文 教学设计与实施心得体会(3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1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心得体会范文

1、说的文体特点:奇巧而善辩、文艺性的议论文

2、《马说》的寓意、比喻说理

3、虚词“也”的用法,体会文中的“气”

1、由“马”到“意”,透过文中情,体会文中气

2、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文学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文学研究

1、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构思。

2、掌握本文灵活多变的语言。

3、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等名句的含义。

《马说》是一篇简短的议论文,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领会文章的深刻含义。

朗读法、品味、交流。

熟读课文,查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疏通课文。

新授课。

二课时。

1、简介文体及作者:

“说”(见前文)

韩愈(公元768~824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亦称《韩昌黎集》)。

2、阅读课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⑴ 骈( )死于槽枥( )之间

骈死:骈,两马并驾。骈死意为并列而死。

⑵ 才美不外见( )

外见:从外表上显现出来。

⑶ 食( )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

邪同耶 材同才

3、教师范读全文。

4、学生朗读课文。

5、阅读课文并思考:

⑴ 课文的中心与层次:

中心: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层次: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6、重点朗读第3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7、课堂练习:阅读课后练习,完成练习三。

8、课后练习: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1、检查复习:背诵全文

2、课文学习指导

⑴ 第一节:伯乐知马(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着决定作用)首句千古感叹到底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全文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次句──愤愤不平千里马倒常有,可没有伯乐发现,愤世嫉俗。

末句──描写千里马的终身遭遇,“不以千里称也”“也” 肯定语气,寄予无限同情。

⑵ 第二节:不知马,害了马(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首句──千里马的特点特别能吃,因此特别能跑。

次句──全节之关键,“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末句──“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一顿,作低回之势。接着,以“不饱,不足,不外见,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层层蓄势,反问作结。“也”反问语气,愤怒谴责“食马者”害了千里马,向读者寻求公道与正义。

⑶ 第三节:太不知马(辛辣嘲讽“食马者”的愚妄无知)

首句──活画“食马者”的愚妄无知的丑态

神态:“执策而临之”洋洋自得愚妄浅薄

语言:“天下无马”有眼无珠

末句──发表感叹归结全文中心“不知马”

其真不知马也( )“也”推测语气,辛辣嘲讽“食马者”的愚妄无知。

句末可以用“!”(强烈的讽刺感情)“?”(推测语气,表达自己的观点)

(问而后答,一锤定音)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发表看法。

⑷ 归纳寓意,附板书设计,并作课外拓展。

学生思考:本文的观点是什么?形象是什么?借伯乐与千里马来比喻什么 ?

对于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心得体会范文

1.学会围绕课题、同学的回答和课文内容的省略处提出问题,并通过反复读课文,与学习伙伴讨论,解决问题。

2.通过比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走失”“详细”“不紧不慢”“指点”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是不是”提问;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读懂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1.制作幻灯片课件:

(1)课题,配背景;

(2)“学习提示”上的两个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背古诗两首

二、情境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两团橡皮泥。请甲同学来按左边这团橡皮泥,请你轻轻按。请乙同学来按右边这团橡皮泥,请你用力按。(甲、乙两名学生分别轻轻、有力地按压橡皮泥)

师:请同学们猜猜,刚才他们各按了一个手指印,那么左右两团橡皮泥上的指印是不是一样深?为什么?(生答:不一样深)

师:如果要让左右两边的指印一样深,该怎么做?(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看来,今天的课一定能上得很好!

师:同学们见过骆驼吗?骆驼长得什么样?有哪些本领?

生:骆驼身体高大,背上有驼峰,蹄又扁又平,蹄底有肉垫。有双重眼睑,不怕风沙;很耐饥渴,嗅觉灵敏,能嗅出远处的水源,也能预感大风的到来。有“沙漠之舟”的美称。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你们说谁最需要骆驼的帮助?

生:在沙漠中行走的人。

师:如果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不小心丢失了骆驼,那该有多糟糕啊!可有个商人偏偏遇到了这事,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找骆驼的!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读完一遍之后请站起来读第二遍,读完第二遍的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2、到底读的怎么样呢?张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瞧,生字朋友们来了,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真不错,把生字都记住了!

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学生说)

教师追问:你能按照这样的提示来说吗?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商人( )了一只骆驼,向老人( ),最终( )了骆驼的事。

这样我们就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了,你觉得这样表达是不是清晰呀。

师: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编书的叔叔、阿姨,为了帮助我们学习,在课文的前面也提出了问题,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师: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问题一:商人的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四、细读理解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读一读课文,到文中找一找,商人的骆驼有几个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标画出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三个特点。

(教师板书:左脚跛;左蜜右米;缺一颗牙)

追问:“跛”什么意思?在文中呢?做一个动作告诉我?

师: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心情如何?(生答:心里高兴)从哪儿看出他心里高兴?(对极了)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指名某学生扮演)我们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指导加上动作)点评:我们配合的真不错,是好搭档。

师:再读一读老人说的话,你们发现老人的话有什么特点没有?

(生答:都用到了同一个词语──“是不是”,这个问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3、是呀!这位老人对骆驼的特点了解的这么详细,是不是真的见过骆驼,还是把骆驼藏起来了呢?(不是)那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呢?

4、答案就在文中,你看看在哪部分呢?(第十自然段)

(二)第二部分:

1、我们要弄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可以有这么几种学习方法:

(1) 填表:

看见什么

知道什么

(2)批注

1)老人看见了什么?用直线画下来。

2)老人知道了什么?用曲线画下来。

(3)其他方法。弄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生说师板书: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左蜜右米;牙齿印(展示第一种方法)

师: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不一样的快来改一改。

师:我们一起来合作读一读,男生读看见的内容,女生读知道的内容。

师:商人以为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所以忿忿不平,连对老人的称呼都变了。来读读商人的两次问话,记住加上表情。(生读,课件出示句子)

师:骆驼走失以后,商人和老人的态度完全不同。老人是不紧不慢,商人是忿忿不平。我们来分角色把9、10自然段读一读。

当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出推理过程之后,他才恍然大悟。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来做一回聪明的商人。当你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能不能用上“是不是”来问一问老人?

(先听老师示范:请问,您是不是看见了……,所以知道……)

师:同学们会问吗?自己试着问一问老人。

(同桌互相说,然后群体表演)

3、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有个问题。看见了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怎么就能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儿跛呢?老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呢?(请学生结合课前的游戏回答)能不能反过来说,要是骆驼的左脚是不跛的,那么──

(生答:两只脚印应该一样深浅)

师:很好。谁能来讲一讲老人看见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师:老人看见树叶上骆驼留下的牙印,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所以他想:要是这骆驼──谁能接下去说?(师指名学生回答)

师:聪明的老人就像你们一样通过细心观察,动脑思考进行推理,得到了一个结论。

五、转化语言

明白过来的商人说:“老人家,谢谢您。我这就按您的指点去找。”

商人告别了老人,沿着老人指点的方向去找骆驼。————————————————

请动手写一写吧!

教师:到底老人的推理是否正确呢?你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果然,)那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可见老人的推理很有道理。

六、总结

师:故事很有趣,读了课文大家肯定受到很多启发。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课文的哪些词语或写法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师:相信这些好词好句会随同《找骆驼》这个故事,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 —— 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 —— 驮着蜜和米

啃过的树叶 —— 缺牙齿

(观察) (思考) (论证)

对于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玲玲的画》的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件:爸爸的话。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培养善于思考的情感。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初读识字

1、请大家齐读课题。(指导玲的轻声读音。)

2、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3、你们刚才想的问题,玲玲都知道。我们一起去问问她吧!

4、玲玲是个很任性的小姑娘,谁要是没把生字学会,没把课文读熟,她是不会告诉你答案的。你们能做到这些吗?老师相信你们自己一定能把生字学会把课文读熟。我们开始自学吧。

5、现在,我替玲玲检查你们自学的情况。看,这是本课的生字卡片,谁读完生字再组一个词?

6、玲玲还有一个特别的能耐,就是看到大家读的口型不用听就可以知道你们读的什么字。要不要试试?

7、现在,我就是玲玲。请大家开始看着生字卡片做口型,记住,可千万别发出声音啊。(学生做口型老师读生字)

1、齐读课题。

2、玲玲画的什么?玲玲的画怎么样? 这一课写了什么事呢?

4、能。自主学习。

5、认读生字。

6、要。

朗读感悟

1、生字认得很好。课文读得怎样啊?

2、很好?愿意试试吗?

3、你们愿意齐读呢还是愿意个别读?当然分角色读也可以。

4、那大家得先练练。这样吧,三人一组,一个读爸爸的话,一个读玲玲的话,一个读叙述部分。开始练习。

5、那个小组先来?

6、读的非常生动。下面该你们小组了。

7、小朋友们把课文读得这样好,玲玲已经把答案告诉你们了。

8、不信?那我问你:玲玲画的什么呀?

9、她画得怎么样?

10、怪了,一幅已经弄脏的画怎么会得一等奖呢?

11、说的好,这就是这一课主要的一件事。

12、看,你们不是都知道了吗?其实聪明的小朋友都知道,是谁告诉了你们?

13、对,就是你们自己。是你们自己通过读书读懂了课文。看来,会学习的孩子不仅能提出问题,而且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14、如果你是玲玲的好朋友,得知她得了一等奖,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1、很好呀!

2、愿意。

3、分角色读。

4、练习分角色朗读。

5、分角色朗读。

6、分角色朗读。

7、没有啊。

8、我家的一角。

9、很漂亮,还得了一等奖。

10、玲玲的画脏了以后,在爸爸的帮助下,把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得了一等奖。

12、我们自己。

14、⑴ 祝贺之类的话语;

⑵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写字写句子

1、玲玲这么可爱,大家想和她交朋友吗?

2、但是,和玲玲交朋友可不容易。她很挑剔:任何人和她交朋友都得先递上自己的名片,而且,名片上还必须写着她最喜欢的两句话,还要写的好看。你们猜猜,她最喜欢的是哪两句话?

3、真聪明!玲玲最喜欢的就是这两句。(课件出示这两句话)不过,这两句话当中可有几个字特别难写。就是那几个红色的。能写好吗?

4、第一个糟字我可以帮大家。请先看老师写,然后大家再跟着写。(示范写糟)

5、还有三个字,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就能发现这三个字有相同的地方,而且这个相同的地方还有点不同。仔细看看。

6、嗯,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7、哎呀,看的真准!看来大家遇到问题能认真动脑筋想办法,都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了不起!那就先把这一个字一个词写一遍吧。(巡视)

8、写的很漂亮呀!好了,现在大家可以动手写这两句话了。写的时候还要注意:这是写句子,不能看一个字写一个字,那样既慢又写不好看,要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连着写。最好能一句一句地连着写。我建议大家把这两句话再读读,读熟,记在脑子里才好呢。开始读吧。

9、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开始!

10、第二,写句子时,最好能理解你要写的句子的意思。你们理解吗?

11、请把手放下。不要说它的意思,我想听大家说说你遇到过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事情,如果说的好,就说明你真的理解了。

12、玲玲是把脏地方改成了什么才得了一等奖的?

13、所以,我觉得她一定很喜欢小狗。你们可得把小狗的狗写好看哦。我先帮帮大家(范写狗并讲解反犬旁)请大家也写一个狗字吧。

14、好了,现在可以写了。不过,最后提醒一点:还要小心那两个黑色的字,很容易写错的哦!

15、写完了咱们就下课,回家做名片去。下课! 1、想。

2、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3、能。

4、看后再书写。

5、三个字都有月。

6、⑴ 肯字下面的月字底要把撇变成竖。⑵ 脑字的月字旁要写的瘦瘦的,长长的。⑶ 筋字中的月字要写的瘦瘦的、小小的。

7、写字。

8、自由读句子。

9、齐读句子。

10、理解(纷纷举手)。

11、说例子。

12、小狗。

13、写字、写句子。

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心得体会范文 教学设计与实施心得体会(3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0.03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