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实修课心得体会简短 家庭教育实修课心得体会简短版(九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家庭教育实修课心得体会简短一
一、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很多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和爱是理所当然,不存在要感激和回报。没有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是孩子不听话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很有必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让孩子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支的习惯。前美国首富、美孚石油公司的总裁,洛克菲勒,每个星期给孩子的零花钱只有三十美分,相当于人民币2.4元。而且他要求他的孩子们每周把自己的每一笔支出都记录好,下周领零花钱的时候交父亲检查。后来,他的儿女,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不要依靠亿万富翁的父亲。新时代要求我们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的同时,也应该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入和支出的习惯,就可以将自己的财富用在“刀刃上”,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而不会由于金钱问题而时时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学会理财,也就是学会规划人生,会理财将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一段时间过去后,要让孩子算算账,一个学期,一年要用去父母多少钱。
另一个方面也要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尝试去赚钱,了解金钱来之不易,而且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这样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家庭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证。
二、宽容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严是爱,松是害”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千百年来,家长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说的最多的也是“严格要求”。的确,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发展,少走弯路,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是对“严格要求”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使孩子习惯接受,不会批判的思考,个性丧失,创新意识淡薄,甚至有的孩子心灵压抑,性格孤避,过早地失去了童真。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在今年6月末日报道的,13岁考上大学的天才儿童曾永康的悲剧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严格,更应该宽容。严格不是苛责,苛求,应该严而有度,严而有序,严而有理,宽容不等于放纵,放任,不等于对孩子的问题视而不见,不等于可以原谅孩子的所有错误,宽容更多的是对孩子感情、心灵上的宽容,让孩子有健康的心态在宽松的环境下接受严格的教育。
家长要处理好要求的严格与环境的宽松,过程的严格与结果的宽容的关系。宽容是对孩子的信任,使孩子有信心,有勇气,严格要求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严格要求自己,善始善终良好习惯。
三、民主平等的交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
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孩子开始发育了,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有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
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欢怀疑别人,却又缺乏科学依据。
因此,家长光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必须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心理断乳期,实质上是青少年们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自己判断、自己解决所面临的新的问题的时期,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要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这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
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和他们平等交流,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另一方面,家长又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为,以防孩子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比较严重的反抗行为,家长可以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的顺从行为。
四、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打造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新教育理念认为:“人人有材,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个个成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材,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是成材的必由之路。家庭教育的目的也是让自己的孩子成材,成材的道路千万条,条条道路通罗马。我们学校就有获得了湖南卫视举办的20xx年超级男声第二名的佟楠和20xx年超级女声第二的黄雅莉,他们能在数万名选手里头脱颖而出,不能不说是人才,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这都是他们自己扬长避短,学校和家长因材施教的结果。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一方面,智力与一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价值标准有关,这使得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对智力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智力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智力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他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七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
1.言语—语言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节奏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智力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这种智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作出适宜反应的能力。这种智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由此可见,我们的孩子并非无材,而是他们的材被小学到高中的模式化教育所扼杀,所泯灭。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是发现孩子独特才能的“伯乐”,也应该是孩子成长的策划大师,发现他们的长处,放大他们的优点,打造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一名别人无法替代的人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某方面取得的成绩,往往会成为他重拾自信,努力奋进的动力。
以上是我对高中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提出的一些看法,希望对高中的家长们有一些帮助!
最新家庭教育实修课心得体会简短二
膝下的孩子已过六岁,是我们生命中至亲至爱的六小龄童。从他呱呱坠地,到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到走进幼儿园快乐成长,这一路的风雨携行,让我们对“父母”这个字眼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古语说的好“要知父母恩,怀中抱儿孙”。是呀,养育好自己的子女,让他们茁壮健康的成长,是我们的职责与义务,更是爱的传递。在西开保育院老师的精心呵护与帮助下,在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得到了健康的成长,内心的激动带来了精神的愉悦,让我们尽情享受着成长的快乐,收获着久违幸福。伴随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与认识,与大家分享共勉。
一、培养习惯,感受进步
人常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将来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伴随孩子的成长,日常生活的行为我们逐渐加以规范。如言谈举止、行动坐卧,洗脸洗脚等。教育引导孩子,让劳动成为我们生活的伴侣。
进入大班,孩子开始要写作业了,我们觉得孩子写作业很正常,没什么特别的,但是通过一周的观察,我们几近蹦贵。看到孩子握笔姿势不规范,写作业不专心,写作业时间过长,且有厌倦作业的情绪,我们都很着急,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呀!于是我们主动与曹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了解到了孩子刚开始写作业的心里特点、应对策略及具体的指导方法。于是每天放学我们全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我们给孩子讲学习的重要性,写作业的必要性。巩固握笔的方法、坐姿等,边鼓励边要求,与孩子一起参与写作业活动,孩子心情放松了,幼小的心灵透射出了自信,逐渐有了做作业的意识,有了把作业做完做好的想法。自去年九月到现在,孩子每天回家能认真完成当天的作业,作为父母,我们就主动陪伴在孩子旁边看书学习,遇到问题能全家一起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不良行为及时要求,及时纠正,渐渐的营造了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在这个氛围的感染下,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喜欢学习了,两次学业水平测试进步也很明显,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莫大的鼓舞。
养成习惯是个过程,允许犯错,敢于面对,及时纠正,不断完善。家庭学习中,我们始终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我们都会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与认可,家庭的互动式学习的开展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责任,是义务、是自己的使命,是自己终身要做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快乐。用我们的身体力行,影响孩子,激励着孩子。
二、体验生活,丰富情趣
忙碌的生活占据了我们太多的时间,为了能调节疲惫的身心,放松心情,开阔视野。特别能给孩子多一些成长的空间与时间。我们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家里,我们一起玩玩具,模拟动画片中的人物进行情景表演,如扮演奥特曼,铠甲勇士,光头强等;一起组织家庭歌友会,我弹钢琴儿子唱歌,一起录制家庭视频短片;一起组织外出参加野外游玩等。去年冬天我给儿子承诺一起坐动车的事一直没实现,心里挺愧疚。于是在一个周六的早上我和儿子两人驱车到北客站,坐上了去华山北的动车。火车以时速三百公里的速度飞驰在渭北原野,儿子很兴奋。
当时那节车厢只有我们两个人,开心的场面令我们陶醉。我也很高兴,一是因为我答应儿子的事终于兑现了;二是我们都是第一次坐动车,感觉很激动,很刺激。不到半个小时就到达华山北,原想直接返回,可我发现儿子游兴正浓,不想打消他的兴致。于是临时决定登华山。我们乘坐新开的缆车,约摸二十多分钟到达了华山的西峰,顿时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说实话,很震撼。蓝天白玉,松柏矗立,皑皑白雪,人头攒动。我紧紧拉住儿子的手,小心翼翼的一步步登高前行,儿子趁我不注意抓起路边的积雪猛的向我打来,见我被雪球砸中,得意的诡笑使他直不起腰,我释然了,这就是孩子天性的释放,我们整天蜗居于城市,宅在家里,忙碌的身影,积压的情绪,大人如此,小孩亦如此。原来我们还可以如此的开心快乐,久违的感动萦绕在华山之巅……
其实开心与快乐就在身边,关键看我们如何把握,所以给孩子丰富的生活也是在丰富我们的自己的人生,同时也是给我们积累老时回忆的素材,用我们的行动创造多彩的生活,用默默的坚持积累多姿的人生。
三、家校共育,幸福学生
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是孩子成长,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所突显出的规范、条理、科学已然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同时,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能清晰的感受到贵校管理的科学化,工作的规范化,育人的人性化。作为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巩固延续与拓展,同时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与提升。如何能更好的配合学校教育,完美的整和教育资源是我们积极思考并探索的问题。准确点说,家园共育能带来孩子全面的进步。这点我们一直都不敢马虎,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了解家庭教育的理念,科学育儿的方法,通过读书,上网等形式学习相关知识,拓展教育视野,认真阅读西开保育院校报,了解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关注育人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作为家长,与老师沟通是我们家长的常规工作。平时通过电话,信息,校访等形式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引导工作,不给学校添麻烦,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上学期间,我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亲子体验活动,家长会,文艺表演,节日庆典,运动会等,及时给孩子们制作活动视频,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中的一员,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树立榜样,增强孩子生活的信心,感受他们成长的快乐,享受他们进步的幸福,给孩子人生的童年留下难忘的回忆。
最近总喜欢听一首歌曲《时间都去哪了》,那朴实动情的歌词吸引着我,那感慨且略带伤感的旋律直插心底,触碰着自己灵魂深处最脆弱的那快地方,感情的思绪随着歌曲的起
家庭教育实修课心得体会简短 家庭教育实修课心得体会简短版(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