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导游词(11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贵州导游词篇一
云台山以原始自然生态、天象奇观、奇峰丽水、佛教遗址、道教古刹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特色。面积47平方公里。公为云台山、排云关两大旅游片区,规划景点24处,山间珍稀等植物近400种,珍贵等动物近百种,被称为“植物宝盆、动物宝库”,是贵州东线探险寻幽的旅游宝地。
当游人置身山巅极目远眺,万山丛中支腾雾绕,如白龙翻滚,奇峰耸立怪石穿空露出峥嵘,深谷林莽古藤如织,山猴攀援飞禽啼鸣,晨曦透过松林光柱斑谰眼,山花散发阵阵清香,画眉跳跃枝头高声鸣唱,古松挺拔山风吹拂,构成一幅诱人的风光画卷,被诗人赞为“山中俊鸟”。
山中流泉淙淙,均从喀斯特地貌的石缝间喷出,不受污染,清澈可掬,顺着奇山怪石间自由流淌,或为池潭,或为飞瀑,或为溪涧,水声叮咚,如歌如琴,悦耳动人,游人到此,依树听泉,别有一番超凡脱俗的惬意。夏季雨盛,溪涧水涨,你又会感受到“飞湍瀑流争喧逐,旋崖转石万壑雷”的豪情。难怪历代僧侣能抛却凡心,戒除七情六欲,耐得寂寞,与世隔绝修行一生,却原来这云台山是一处难得的世外桃源,身临此山,自有世人不知之无穷乐趣。到了云台山主峰,更是别有一番景象。站在千仞绝壁之上,极目远眺,天宽地阔,近看,奇崖异石昂然列,争奇斗艳;远眺,云蒸霞蔚,千山万壑沉于足下,万顷碧绿,随山起伏,山风吹过,有如朵朵绿云飘飘欲仙,忽发奇想:或许真的有神仙存在于世,“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云台山之所以迷人,贵在“云”上。夏季的早晨,登上云台山,游人可看到磅礴的云海奇观。那云雾飘忽苍茫,忽快忽慢,忽浓忽淡,忽聚忽散,使云台山的奇山异石、巨木古藤时隐时现,如美女遮羞,又如仙妖显相,耐人寻味,朝阳出处,云蒸霞蔚,瞬息万变,仿佛海市蜃楼,远眺群山,有如一幅变幻不定的魔画。
云台山风景如画,美景是数不胜数,但是也有很多景色依然被埋藏着,就好比这张云台山留念的景色。
贵州导游词篇二
织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涧纵横,古迹众多有一番超凡脱俗的惬意。夏季雨盛,溪涧水涨,你又会感受到“飞湍瀑流争喧逐,旋崖转石万壑雷”的豪情。难怪历代僧侣能抛却凡心,戒除七情六欲,耐得寂寞,与世隔绝修行一生,却原来这云台山是一处难得的世外桃源,身临此山,自有世人不知之无穷乐趣。到了云台山主峰,更是别有一番景象。站在千仞绝壁之上,极目远眺,天宽地阔,近看,奇崖异石昂然列,争奇斗艳;远眺,云蒸霞蔚,千山万壑沉于足下,万顷碧绿,随山起伏,山风吹过,有如朵朵绿云飘飘欲仙,忽发奇想:或许真的有神仙存在于世,“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云台山之所以迷人,贵在“云”上。夏季的早晨,登上云台山,游人可看到磅礴的云海奇观。那云雾飘忽苍茫,忽快忽慢,忽浓忽淡,忽聚忽散,使云台山的奇山异石、巨木古藤时隐时现,如美女遮羞,又如仙妖显相,耐人寻味,朝阳出处,云蒸霞蔚,瞬息万变,仿佛海市蜃楼,远眺群山,有如一幅变幻不定的魔画。
云台山风景如画,美景是数不胜数,但是也有很多景色依然被埋藏着,就好比这张云台山留念的景色。
贵州导游词篇二
织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涧纵横,古迹众多,门类齐全,包括佛寺、道观、文庙、书院、会馆、祠堂、衙署、宝塔、泉井、津梁、古道、民居、店铺、作坊等方方面面,分布在一座座大理石小山上和流经城内的贯城河畔。
织金古建筑多为倚崖傍洞或濒水临泉建造的干栏式吊脚楼。大部建于“改土归流”之后,仅从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即建有武庙、文庙、斗姥阁、隆兴寺、东山寺、财神庙、城隍庙、马王庙、黑神庙、炎帝庙、地藏寺等10余座。其后屡有修建,形成现在的“四庵”、“四阁”、“四祠”、“八大庙”。
华桥位于城关镇贯城河中段。原名“奢香桥”。始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清顺治十八年(1661)整修。东西向,跨贯城河。三孔石拱桥,长18米许,宽4.7米,主孔净跨15.7米,矢高约10米。
东山寺位于城关镇工业路东端。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绪五年(1879)重加修葺。坐东向西。依山就势而建,由山门、前殿、正殿、钟鼓楼、观音阁组成。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xx平方米。现存山门、前殿、正殿、钟鼓楼。前殿坐东西向,面阔五间,通阔2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7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顶。前带廊,深2.1米,置斜靠背栏杆。正殿又名梵帝宫。坐东西向,面阔五间,通面阔16.7米,进深三间,通进深7.8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正殿前左厢为钟楼,右厢为鼓楼。
回龙庵位于城关镇清泉路东段南侧。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绪十三年(1887)扩建、维修。坐北向南。由前殿、后殿、右禅房、左山门、得月楼组成。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0平方米。后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0.84米,进深四间,通进深8.51米,前后带廊,抬梁穿斗混合式悬山青瓦顶。殿内设须弥座神龛。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0.8米,进深四间,通进深8.5米,前后带廊,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青瓦顶。得月楼面阔三间,通面阔8.36米,进深五间,通进深6.24米,带周围廊,深约1米。穿斗式木结构重檐歇山顶。
炎帝庙位于城关镇城南路中段东北侧。建于康熙十年(1671)。坐北向南。由大殿、戏楼组成。大殿面阔五间,通面阔19米许,通进深19.5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前后带双步廊,深1.9米。戏楼二层,通面阔9.12米,通进深7.12米,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青瓦顶。
太平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西侧。建于康熙年间。东西向,跨贯城河。二孔石拱桥。长28米许,宽13米许,西侧主孔净跨23米许,东侧泄洪孔小,上为引桥,矢高8米许。1976年增设大理石浮雕望柱、栏板。
日升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西侧。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因与下游月华桥共取“日月升华”之义,故名“日升桥”。乾隆十三年(1748)建成,连接东西桥头,为贯城河上5座桥梁之首,人称“上水关”。光绪十三年(1887)整修。东西向,跨贯城河。单孔石拱桥。长20米许,宽5米许,净跨14米许,矢高5米许。
童生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因位于城关镇北永安门东北河口,故又名“永安桥”。相传所拨银两恐不够支出,全州童生捐资助建,名“童生桥”。俗称“下水关”。始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次年(1749)告竣。1962年扩建后更名“重兴桥”。东西向,跨贯城河。单孔石拱桥,长25米许,宽7米许,净跨19米许,矢高12米许。
斗姥阁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南侧。建于康熙六年(1667),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坐东向西。原由阁、左右凉亭、正殿、武侯祠、偏殿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现存0,三层三重檐六角攒尖青筒瓦顶。一层长方形,面阔11.75米,进深8.15米。二层四边形,长9.5米,宽6.3米。三层六边形。撑拱、隔扇门窗、风窗等木雕精湛。
小街龙王庙位于城关镇城南小街四方井。始建于清初。坐西向东。由山门、大殿、观音阁组成。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60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通面阔9.8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米许,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青瓦顶,前后双步廊,前廊深1.82米,后廊深1米许。隔扇门窗。观音阁,面阔三间,通面阔7.78米,进深三间,通进深6.2米,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青瓦顶,隔扇门窗。
贵州导游词篇三
各位女士、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历史文化名城镇远。
我姓某,名某某,大家可以叫我小某,某导。我感到非常荣幸,有机会与各位结缘。今天我们观光、游览的品种是民族风情。那么,小某就带领大家去看过究竟。若有不到之处,敬请多多包涵。
今天,我们前往的景区叫潕阳河景区,为a线,也叫北线,沿途有不少景点。在古城镇远流传下来的颂景歌这样说道:“白米倒斗府后坡,松溪夜月永不落。五燕矶翻转金钱水,香炉岩下白浪多。五老山上施号令,二仙传道乐呵呵。文德关前云梯路,祝圣桥唱太平歌。”歌词中说道的二仙和文德关,就是我们前行途中的两个景点。其实嘛,应该是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二仙拱北、云根五漏泉、古驿道、文德关。
二仙拱北
(汽车行驶出城后,大约在加油站至金家湾一带都可以看到),请大家往左前方的山上看,那里有两座人形的山峰是吧。从方位而言,它们所在的位置处于南端,面对着北方,又因山形奇特,且较为突出。所以,古人将此列为明代外八景之一。并赋有两首诗词为证。其一:漠漠烟云万象森,仙灵飘渺接城阴。密疏绿树多风雨,明灭青灵自古今。同志祭倾唯爱日,单枕辰拱独铭心。年来兀坐江天阔,指点幽人何处针。其二:镂刻谁知造化工,昂藏道服隐山中。三更出没百灵护,万里扶摇一气雄。黔甸有山皆向北,潕溪无派不向东。行云行雨都通泽,笑傲依然倚碧空。都对此作出了深刻地描写,同时把周围环境也参揉进去了,令我们不得不佩服。
云根五漏峰
是指这一带参差不齐的,秀美的山峰中有五道沟壑,平日里毎道沟壑里面都有山泉流出。若是在大雨过后,还有增添景致的瀑布。而雨过天晴之后,在阳光照耀下的雾气慢慢的,逐渐形成一道道白云缭绕山间,有时还会出现七色的彩虹,真是美丽极了。山中的泉水甘洌清甜,为古驿道上的马帮和行人提供了方便。人们总爱在山泉旁停留下来,喝喝水,聊聊天。于是,久而久之,文人雅士们便取了个“云根五漏泉”的名称,并一直流传下来。
古驿道
大家快看,山腰中隐隐约约地露出过去的山道,那就是古驿道了。是古代印缅、云南等象队、马帮必经之路。它是经过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逐渐开凿出来的,全是用青石和鹅卵石铺砌而成。刚才说到那一带常有白云缭绕,所以,人们将古驿道上的蹬蹬阶梯称之为“云梯路”。
文德关
文德关,是云贵进入镇远古城的第三道关楼。它的原名叫“油榨关”,后来,人们在太平盛世中,将其改名为“文德关”,是取文教风化,施行仁政之
2023年贵州导游词(11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