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党史团课的心得体会精选 党史团课感想(8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1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党史团课的心得体会精选一

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历史的验证,中国以坦荡的胸怀,无私的奉献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希望,引领华夏儿女踏上了崭新的征程。但是,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我们依然铭记于心。

年,中国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这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政党,就决定了它有最坚定的斗争意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最团结互助的观念。这还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信仰的政党,就决定了它有最科学的体系、最先进的思想,最革命的精神。中国在抗日战争中谱出了太多可歌可泣的篇章,在解放战争中奏出了太多扣人心弦的交响。从八一起义到秋收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走出去,开创了美好的新时代。中国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对此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港澳的回归,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青藏铁路的通车运营……九十五年来,中国承载着艰苦卓绝,承载着荣耀辉煌。党领导中华儿女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翻开了中华名族新的篇章,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凯歌。三万两千多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日子,中国肩负历史的重担,争得国家的独立,抚平旧中国的沧桑,在古老的华夏沃土上颂唱了一首新的壮歌。

没有,就没有新中国。”作为新中国的儿女,看到身边巨大的可喜的变化,我们怎能不感到骄傲与自豪呢?一件件喜人的科技成就,一座座华美的新式高楼大厦,一片片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一间间现代化的农村民居,一张张幸福甜美的笑脸,一份份自信的希冀……无不演奏着新中华腾飞的新旋律。养老保险的普及,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新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无不诉说着中国的英明领导。开启了改革开放的的中国正从更新的历史起点阔步向前!

回眸党的光辉历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带领着炎黄子孙在革命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顽强奋进,为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人民的富裕拼搏奋斗。

我们难忘九十五年不倦的苦苦摸索,九十五年坚持不懈的精心实践,九十五年不断胜利的光芒,九十五年历史性的跨越!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我觉得应该做到两个“牢记”和两个“必须”。

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理想信念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我们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失去了,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员。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我们党的历史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厚的底蕴,正是因为每一名人都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不畏牺牲,朝着它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建党九十五周年演讲稿党史学习心得体会,更多原创请访问中国职业写作!

牢记党的历史经验。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

党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穿行在年的历史长河,点点滴滴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我要做这长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兽还是壁立千仞都无所畏惧、坚定不移!我会一直坚定不移的拥护党的领导。我们坚信,拥着新的自信的希望,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在中国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定将走向新的辉煌,谱写新的鸿章。古老的华夏大地定会焕发新的曙光。一个富强的国家定会坚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描写党史团课的心得体会精选二

大家好!

xx年党的奋斗史,xx年新中国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和使命的秉持。1921年,在浙江嘉兴的南湖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个最初只有50多人的政党从此踏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xxx表示,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初心和使命,遵循救国、兴国、强国的历史逻辑,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历史。”xxx说。

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xxx看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展土地革命、站在抗日战争最前线、领导解放战争、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一直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是贯穿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的一条主线,并且贯穿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为有这样一个伟大的党而自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xxx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了解党的历史并且珍惜党的历史。通过学习党史,我们能够认识到当年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多么艰辛。通过学习新中国史,我们可以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与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事实上,重视对党史的学习,从自身发展的历史不断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罗平汉告诉记者,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号召全党“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194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的《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中规定,干部的初级课程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游击战争、社会科学常识”。的延安整风就是以学习党史、总结党的路线是非为开端。在深入学习和认真研究党史的基础上,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为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后,围绕《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党开展了一场普遍而深入的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教育,既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欧阳雪梅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史、新中国史经验和规律的全面总结和概括,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能够更好地理解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来龙去脉、深厚底蕴、创新发展。

薛庆超认为,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广大党员、干部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从哪里来,可以更好地明确我们到哪里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化初心为恒心,书写新华章的重要途径。”xxx认为,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从哪里来、往哪里走”“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等基本问题,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我们需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丰富营养与不竭动力,接续奋斗,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西北大学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研究院院长xxx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罗平汉提出,与老一辈共产党人往往是党的历史的亲历者不同,今天广大党员、干部对于党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有一个学习与了解的过程。虽然党内不少干部已经比较系统地学习掌握了党史、新中国史,但也有党员、干部对党史、新中国史缺少深入学习,还存在某些似是而非的认知。我们不仅要在这次主题教育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今后还应将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教育常态化,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持续抓下去,切实抓出成效。

谢谢大家!

描写党史团课的心得体会精选三

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系统完整介绍的人

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亲自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作了系统介绍。这是中国人著作中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系统完整的介绍,它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先进青年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全文传入中国的人

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把这一著作全文传入中国的人。他是浙江义乌县人,1915年留学日本,1919年6月回国后,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师,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0年6月,他参加了陈独秀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他于1919年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传播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浙江嘉兴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国内各地和旅日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13人,他们代表着当时全国总共只有的50多名党员。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大事,它标志中国革命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早年毕业于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后留学日本。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学长(系主任)。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俗称“南陈北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共产国际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3月24日,陈独秀受陈炯明之邀在广东建党。7月,虽未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却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早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那是在1920年1月。3月,李大钊等在北京大学秘密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建党作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5月,毛泽东与陈独秀,蔡和森与毛泽东、陈独秀交换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沈宏庐、杨明斋、李达等人经过反复讨论酝酿后,在上海发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据回忆,当时不叫共产主义小组这个名称,当时的名称为“共产党”,或“共产党临时中央”)。不久,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旅日、旅法勤工俭学青年中也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各地成立的党组织也不叫共产主义小组,而称“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采用“共产主义小组”这一名称,主要是根据中共一大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有“中国的共产主义组织”、“小组”和“地方小组”的提法,故后来统称为“共产主义小组”)。

建党史上的第一个宣言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于1920年11月,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该宣言是为全国建党提出的纲领性文件。在宣言中,明确提出了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理想和目的,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宣言,它曾作为当时收纳党员的标准,起过临时党纲的作用。

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0年8月,上海党组织建立了全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俞秀松担任团的书记,早期团员有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萧劲光、王一飞等20多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向全国各地发出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指导各地进行建团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公开性机关刊物━━《新青年》

《新青年》月刊,五四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最著名的革命刊物。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在新文化运动中,以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而对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革命产生巨大影响。1919年以后,大量刊登介绍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从1920年9月第八卷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公开宣传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复刊后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1926年7月最后停刊,前后共出63期。

建党史上的第一个秘密性机关刊物━━《共产党》

1920年11月7日,中共上海发起组(即后来称之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最早的党内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该刊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刊,16开本,秘密发行全国,最高发行量5000份,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必读材料之一。到1921年7月7日停刊,共出6期,李达任主编。《共产党》月刊在中国第一次竖起“共产党”的大旗,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主张,以大量篇幅刊载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材料,对各地建党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描写党史团课的心得体会精选四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此次的学习让我印象颇深,通过学习我们党的光辉历程,重温我们党从成立以来90年的成长历程和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所建立不朽的功勋,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党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该时时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下是我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回观我党100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之路,历经了沧桑

党史团课的心得体会精选 党史团课感想(8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