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专项培训心得体会范本 家园共育培训总结感悟(二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家园共育专项培训心得体会范本一
每个家庭都要牢固树立“创建低碳生活、保护美化环境”意识,建立健康、文明、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家家参与,人人行动,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园。以崇尚简约为荣,节能节水,保护资源;使用绿色产品,防范各种污染;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减少一次性产品的选购,抵制白色污染;注重对子女的环保教育,增强其环境意识,使她们从小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珍惜健康、重视环境的良好习惯。为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不断优化环境、美化生活,使全社会形成“简约就是时尚”、“节约能源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新理念。
每个家庭要在自己行动的同时,争当绿色环保宣传员,向家人、邻里和朋友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宣传节能环保知识,影响带动更多的人自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要争当节能环保监督员,对发生在身边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现象,敢说敢管,互相监督,协力保护资源、环境。让“低碳绿色生活”成为日常的生活方式,成为时尚的生活潮流,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项准则。
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开展家庭绿化美化种花种草活动,做好“家庭节能十五件事”,即:
(1)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拔插头;
(2)少用空调多开窗;
(3)使用节水型洁具,循环用水;
(4)温水洗衣自然晾晒;
(5)随身自备饮水杯,不用一次性纸杯;
(6)少喝瓶装饮料,多喝白开水;
(7)外出用餐自备筷、勺等便携餐具;
(8)购物使用布袋子,尽量不用塑料袋;
(9)电梯少乘几层,楼梯多爬几层;
(10)每周少开两天车,多坐地铁和公交车;
(11)每周上班走路或骑自行车一到两次;
(12)多在户外运动锻炼,少去健身房;
(13)提倡减少荤食,合理健康饮食;
(14)家里多养花种草,绿化居室环境;
(15)建立家庭低碳档案,核算每月家庭减少的碳排放量。
以做好“家庭节能十五件事”为基础,认真开展相关的家庭、社区节能减排绿色行动。
我们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自觉维护公共卫生,摒弃生活陋习,主动遵守《市民文明公约》,养成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维护者,共同营造美丽洁净的绿色家园。
姐妹们,同胞们,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环境综合整治家庭社区行动”中来,从家庭做起,从社区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树立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新理念,形成节约、环保的家庭消费新模式,倡导简约、和谐的社会新风尚,用爱心关注环境变化,用热情传播环保理念,用行动肩负环保重任,为共建温馨和谐的新乌海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描写家园共育专项培训心得体会范本二
孩子的双休日怎么安排
在托儿所或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生活表,对孩子的生活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孩子们在学校都会严格遵守,形成了一定的规律,这样就能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双休日也应该这样。
具体体现在孩子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这几方面。
卫生习惯:1-3岁的孩子可在父母及其家人的训练和影响下逐渐养成爱卫生的习惯。每天洗手、洗脸、洗脚;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睡眠习惯:卧室应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光线应略暗,环境要安静。床垫铺设要软硬合适,过软会影响孩子脊柱的正常发育。2-3岁孩子睡眠的时间约为12-14小时;4-6岁孩子睡眠时间约为11-12小时;7岁以上约需9-10小时。要训练你的孩子养成定时睡眠的习惯,不要抱着、拍着、摇着让孩子睡或让孩子含着乳头或吮手指入睡。
饮食习惯: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定时让孩子进食。2岁时可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拿杯子喝水,用小勺吃饭。要孩子从小养成不吃零食、不挑食、不撒饭等良好习惯。但不应强迫孩子进食,若孩子食欲不好,应查找原因。
排便习惯:婴儿到1岁左右即可养成自行大小便习惯,尽量不再便溺裤内,要逐渐使孩子养成上所的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能适应托(幼)集体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一)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关键一步。由于幼儿自身的条件和所年生活环境的不同,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轻声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和种种不适,如头痛、肚子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则上述症状马上消失。孩子这些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表现,如不及时地加以纠正,会严重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尽快帮助孩子适应的环境,家长应分析造成孩子入园不适应新的环境,家长应分析造成孩子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及早帮助孩子做好入园准备。
行为科学认为,适应是指个体以各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以便使自己能够顺应环境的过程。幼儿年龄小,身体机能的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使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幼儿园和家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幼儿已适应了家庭那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进入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和教师以及幼儿园的一套常规,孩子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不愿上幼儿园,想回家也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现象。
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一旦离开家庭和亲人,孩子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感而产生焦虑。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担心父母是否不喜欢自己了,是不是不来接自己了而不安心在幼儿园生活。有的孩子由于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缺乏独立交往能力,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产生恐惧,因而来到群体生活的幼儿园这一新的环境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有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要喂,走路要抱,这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畏惧心理,到吃午饭、睡午觉的时候就会想家、想妈妈,孩子那本来就不够稳定的情绪又会波动起来。除了孩子这些本身的原因,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幼儿园入园时的表现。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刚刚进入新环境的人都有一个渐渐适应的过程。幼儿园是个集体的生活环境,集体对个人而言意味着某种约束,孩子不可能像家里那么自由。一个刚刚3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有约束的新环境,会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对幼儿园产生逃避的心理。而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一些误导,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拿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用“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叫老师把你关起来,不接你回家”之类的话来教训孩子,使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认为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快乐的地方,这也是孩子人园后不适应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孩子入园的适应,说到底是个家园衔接的问题,家园过渡自然了,幼儿入园困难就容易克服,幼儿也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生活。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二)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1.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孩子入园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玩,使他逐渐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在家中和孩子玩“幼儿园”游戏。如果家长本人不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可以请邻居中已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家里玩,使孩子在游戏中熟悉幼儿园的生活,了解幼儿园的一些常规。另外,家长事先可以去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钟能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吻合,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讲讲有关幼儿园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他们学习本领的地方,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3.鼓励孩子出去交往。家长可以采用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合群性。
4.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5.主动和老师接触,使孩子在入园前能认识老师,并帮助孩子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
进入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只要引导有方,相信孩子是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的。
养个懂礼貌的宝宝
对于宝宝,说教是苍白无力的。从根本上来说,需要爸妈改善家庭教养方式,撤消溺爱与纵容;同时,也要讲究方式与策略,才能马到成功。为此,我们给爸妈提供以下一些高招让爸妈养出聪明懂事的乖宝宝。
林爸爸跟我们分享他的经验:“有一阵子,我女儿总是把爱吃的东西全霸在手里,给她讲道理也不管事。于是我宣布,以后再独霸就不给她买了。有一次,女儿霸占一包巧克力独自吃光了,以后,无论她怎样请求我都不给她买,并且让她知道这是对她独霸的惩罚。又有一次,女儿把香蕉分给大家,全家人都表扬她,我高兴地告诉她,因为她让大家吃到了好吃的香蕉,明天我还要买来请她分。就这样,我坚持赏罚分明,很快就扭转了女儿独霸食物不给人吃的毛病。”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位姓尹的家长也这样说:“我的小孩也吃独食,我就用他的行为反过来教育他。我买来一些他最爱吃的食物,当着他的面我独自有滋有味吃起来。宝宝向我提抗议了,我就用他平时拒绝的话对待他,并且让他意
家园共育专项培训心得体会范本 家园共育培训总结感悟(二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