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助力文化建设心得体会及感悟 扶贫宣讲心得体会(五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扶贫助力文化建设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一、__年工作总结
(一)省级重点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__镇__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73户3_人,耕地面积_63亩,人均有粮470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_.3万元硬化村庄道路5条2850平方米;投资9.3万元新建蓄水池1个60立方米,铺设管道3.1公里;投资0.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0亩;种植经济林果核桃255亩,改良基本农田地25亩;投资0.3万元建标志碑1座。该项目总投资26.7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_万元,群众自筹11.7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__镇__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3.5%。
二、农村致贫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关于扶贫助力文化建设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xx村全村辖8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面积2200亩,人均耕地0.7亩,养育着771户、3463人,其中,五保户6户,低保户65户,扶贫对象180户、648人。我村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其他诸多因素造成农业产业规模化小,产量低,成本高,效益低,畜禽养殖规模小,科技水平低,群众增收空间小,增收缓慢。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村,按照省、市、县有关帮扶工作的要求部署,紧紧围绕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三个方面工作,提出了“以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调整结构发展产业提高农民收入为突破口”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整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具体作法是:
一、科学规划,完善机构,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我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研究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并召集全村村民代表进行讨论、商议确立工作的重点及发展规划,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邀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参与,设立了规划小组、实施小组、监督小组,并强化各小组的职责。结合本村实际,民主决策,制定扶贫开发五年发展规划,围绕规划发展产业、实施项目,使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
二、理清思路,明确重点,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针对我村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现实状况,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和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防止僧多粥少的局面,我村制定了优先原则来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首先是优先基础条件最差的自然村;其次是优先群众办事热情高、主动性强的自然村;其三是优先群众自愿筹资筹劳的自然村。通过优先原则,克服了各小组等、看思想,提高了为民办事的效率,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一年来,我村改造了村级公路3条,池塘清淤改造4口,有效改善了全村群众出行条件。
三、立足实际,加大宣传,认真做好扶贫开发培训工作
我村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同时邀请农技专家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增强培训效果。一是加大农技技术培训,提高每个贫困农民农业技术水平。上半年,组织人员800余人(次)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场(次),有效改变以往农民群众“想致富,没技术”状况,为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别是贫困对象的劳动力转移,使贫困对象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从根本上使贫困对象脱贫致富。三是竭尽所能筹集贫困助学资金,去年以来,我村多方筹措资金0.8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0名。
四、能人驱动,产业带动,着力开展产业扶贫
发展产业是
扶贫助力文化建设心得体会及感悟 扶贫宣讲心得体会(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