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家庭教育蓝老师心得体会怎么写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教师写的(九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家庭教育蓝老师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一、详尽调查,深入了解我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

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对教育的深远意义认识不够,所以为了顺利的展开家长学校工作,我校在工作展开的前期,对学生家庭教育进行了详尽、深入的调查。经过我们的细致工作,调查结果显示为:

1、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盲目性太强。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够出人头地,可又不知道怎样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平时忙农活、忙家务,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很少过问。也有的家长平时让孩子信马由缰,但见孩子考试成绩不佳,便“一股脑儿算总账”,对其进行打骂。由于大多数家长文化素养质偏低,所以他们虽有“望子成龙”之心,却无“教子成龙”之方,这是农村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

2、多数家庭缺乏文明教育。家长们语言粗鲁、口无遮拦,即使在孩子面前,也是满嘴脏话、言语污秽;此外,农闲时,有的还经常酗酒、赌博,严重污染了家庭的育人环境。

3、“唯我独尊”的家长作风。一部分家长要求孩子必须惟命是从,若有不顺,便采取“高压政策”,甚至拳脚相加、施以棍棒。据统计,相当一部分的家庭教育中都有打骂行为,这些家长似乎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却认定孩子不百依百顺就是错的,要让孩子“改”掉“叛逆”行为,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体罚,这些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致使一部分孩子形成了怯懦、孤僻的性格。

4、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缺乏家庭教育。我校存有个别单亲儿童和一部分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进城经商的留守儿童,他们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接受隔代教育。这些家庭的隔代教育往往含有很大的溺爱、娇宠成分,所以他们也根本无法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

二、认真分析,制定切实的家庭教育措施。

总体看来,我校的家长受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的影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的困惑。为了使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能够与孩子平等沟通、平等交流,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我校家庭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我校采取以下措施来指导家庭教育:

1、组建家长委员会。家校合一为最高教育境界,我校在了解的基础上,聘请了六位文化素质较高、在村民中威信较好的学生家长为家长委员会成员,与他们及时沟通、交流,达成共识,以他们为辐射点,对家长进行潜滋教育。

2、进行家庭教育理论培训。我校按计划每学期为家长们上两次课,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理论培训,同时向他们介绍孩子在校学习及其他方面的表现情况,目的是让学校家长互相沟通、不断交流,共同探讨教育的新路子,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衔接起来。经过几次的家庭教育理论培训,家长们对待孩子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尽量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采取悉心教育的态度,因此,我校学生也渐变得乐观、开朗了。

3、建立家校联系册。利用联系册向家长告知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向家长和孩子提出相关的要求,家长也通过联系册告知老师孩子在家中的各种表现。一年来,我校利用这种无声的交流获得了很多家庭教育信息,如“孩子是否按时休息”、“孩子如何与家长交流,并有和交流困难”等,在这样的沟通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得到了有机结合,为健康培育每一个孩子奠定的基础。

4、开展教师访活动。本学期初,我校就组织教师进行了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例如我校四(一)班的侯江涛同学有较长一段时间一直闹着要退学,通过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了解调查发现:该生是独生子,父亲外出打工,孩子经常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由于家长的溺爱,他养成了好吃懒做、自私自利的习惯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哭着闹着要退学。得知此事后他的父亲、母亲及时赶到学校,可无论怎么与孩子够沟通交流都无济于事,最后气急败坏的父亲动手打了孩子,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进行了及时制止。班主任老师随即将孩子的父母叫到办公室,从孩子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作为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怎样与孩子平等方面与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感动了孩子的家长,像这样与学生家长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事情还有很多,他们提起庙上小学的老师,都竖大拇指,说“把孩子交给他们,放心!”

5、展开家庭教育调查问卷。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家庭教育,我们设计了“庙上小学家庭教育调查问卷”,试卷从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学习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与孩子、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思想端正、教育方法好的家长是少数;教育态度比较端正而教育法不够完善,自身感到教育能力欠缺的是多数,教育态度不端正,父母本身有问题的是少数。我校还对家庭教育问卷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学生家长也欣然接受我们的建议,还要求我们多做这样有益于他们思想成长的活动。

三、反思总结,再增加家校教育的合力。

做了这么多家校教育的工作,难免有疏漏,“为了更好,只有努力”我们发现,今后工作中还需完善的地方有:

1、部分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认为只管吃饱喝足为本份,学习成绩有学校,一遇到学生成绩下滑,直接指责教师。这种家长的片面认识还需耐心疏导。

2、参加家庭教育理论培训的人员偏少,应该加大家长委员会的宣传力度,“不求次次参加,力求有次参加”式的渗透,让家庭教育越来越优。

3、多次、及时地向家长们普及教育科学知识,及时传播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配合学校教育完成学生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会更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及时了解广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帮助措施,相信“明天会更好”!

有关家庭教育蓝老师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隆重的家长会终于落下帷幕了,送走了最后一个学生家长,我长长地舒了口气,置身焕然一新的教室,还留存着浓浓的爱意,我倍感欣慰!是啊,长达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凝聚了我和孩子们无数的心血!

一、家长会发言稿,它是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也是展示自身素质的最佳平台。我在最初设定的大体框架上,重点穿插了“孩子的变化”这一板块,让家长们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孩子小学仅仅半个月时间里,学习及行为习惯变化的有多么的大,几易其稿,反复修改,终于完成了一份令自己和家长满意的答卷。

二、家长会基本情况

首先,针对五年级学生,学校先组织了集体的会议,具体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详细要求和纪律,充分展示了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及成绩。然后是分班召开,由班主任老师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具体的介绍和事项安排。我班具体介绍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学校的近段表现,还有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纪律、学习、生活方面的要求。令家长都特别的积极和支持。

二、意见建议

在召开家长会的过程中,部分家长还向学校和老师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现在简要总结如下:

1、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重视安全知识的学习,在学校周边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学校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更全面的成长。同时希望不要因为太多的活动耽误过多的孩子学习的时间。

3、教师应该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多下功夫,加强学校和家长、老师和家长的联系。

三、总结反思:

从会后与家长的交流和周一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本次家长会开得相当成功,有效地加强了家长和老师的联系和交流,通过报告会学生家长也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学到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时加强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共同配合,教育好每一名学生。

有关家庭教育蓝老师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特别注重家长学校的建设,认真实施"家长教育素质工程",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指导教子方法,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有效地把家长学校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完善组织建设,密切家校联系,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1、成立家长学校领导机构——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

为开展家长学校工作,切实把家长学校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由校长担任家长学校校长,由德育副校长任家长学校的副校长。各位领导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力求做到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任务、有举措、有成效。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在工作中我们做到有章可循,落到实处,我们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家长学校管理的各种制度,有《家长学校管理制度》、《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家长委员会章程》等。执行制度时,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教材、有活动、有教师。同时,将其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学校发展规划和班主任考核之中,以此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家长学校工作。

3、家校联系密切。

各班在注册的第一周就把家长的各种资料建立档案,如电话号码、工作单位、住址、职位、家属情况、家长常到的地方等。同时要求每位班主任老师将个人、教务处电话号码公布给家长,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随时解决发生的问题。

现代通讯的发达与畅通,老师常常以电话联系代替家访,但电话始终不能代替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尤其是我校学生中,父母外出打工,这样的联系方式对孩子的教育

家庭教育蓝老师心得体会怎么写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教师写的(九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