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的个人心得体会及收获 花鸟画作品欣赏心得(七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花鸟画的个人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它的使用价值体此刻精神和文化上,以满足人们的某种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是无可替代的,而无论作为客厅风水挂画,送礼佳品,升值等,花鸟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我国,人们都十分信奉风水运势之说,今日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之后,开始逐渐朝精神礼貌发展,而在家居或是送礼的字画中,也会讲究到风水的运用,一幅聚财、吉祥的风水画将是众人争相追捧的。而花鸟画,无论是从吉祥寓意上来讲,还是从画面展现出的精神美来说,都是藏友比较喜欢的字画类型,挂在家中或办公室、酒店、茶楼、不仅仅能够渲染艺术氛围,开拓视野,愉悦身心,并且其中所蕴藏的完美寓意,更能调节风水,改善运势,招财纳福,保佑吉祥。
下头举几个例子说说不一样的花鸟画都有何寓意。1、牡丹花牡丹是花中之王,绚丽灿烂,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牡丹画寓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也是美丽的化身,同时国画牡丹也有纯洁与感情的象征意义。
2、荷花荷花也是莲花,纯洁、崇高、廉明、清韵、长寿、清正。寓意和气,出淤泥而不染,信佛的也有寓意圆满、善心等,老人的卧室常常会悬挂此画。
3、梅花梅花的寓意是欢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平。还寓意崇高品格、高洁气质、铁骨冰心、傲骨怒放、高风亮节、万事如意、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这种题材在古代文人中颇受欢迎。
4、菊花菊花别名秋菊、黄花、帝女花等,在中国的农历九月开放,因“九”与“久”同音,所以菊花的象征意义就有象征长久与长寿的意义,菊绽开于寒霜、丽而不媚、闲适散淡的品质也是中国文人品格与精神的写照,被称为中国的花中“隐君子”。在悠久的文化历史中,菊花题材的画作被赋予了广而深远的意义。
5、喜鹊喜鹊的叫声象征着完美的寓意,喜鹊的叫声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意为“喜事到家,喜事到家”,所以喜鹊在中国民间是吉祥的象征。画家画的“鹊登高枝”,喻示一个人节节向上、家庭出人头地。
6、孔雀孔雀是最善良、最聪明、最爱自由与和平的鸟,是吉祥幸福的象征。传说中孔雀是“凤凰”的化身,象征和谐的女性容貌,而白孔雀更是象征美满的感情。众所周知,花鸟画按照画风又能够分为:写实花鸟、写意花鸟和兼工三种。而写实与写意直到今日都是国画最大的两大画派,这两大画派创立于五代时期的“徐熙野逸,黄家富贵”。自晚唐以来,艺坛上的婉约明丽的流风逐渐代替了唐朝前期雄豪奔放的风格,到了五代,由于皇帝和贵族对这种流风的喜好,其风益炽。徐熙的野逸风格总体上来说,徐黄两家都是以真实地描述自然和表现生活为主要题材,可是徐熙画得最多的是江湖间的汀花水鸟,黄筌所绘则多是宫廷中的异卉珍禽。
其中,上文提到的黄熙就是工笔花鸟的代表,黄筌绘画技巧娴熟,善于取前人轻勾浓色的技法,独标高格,是深得统治阶层喜爱的御用画家。其子居寀、居宝承其家风,成为两宋时占统治地位的花鸟派别。黄筌为宫廷画家,多写宫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鸟,勾勒精细,设色浓丽,不露墨痕,所谓“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画成逼肖其生,故有“黄家富贵”之称。黄荃之后也有许多著名的画家,比如北宋的黄居寀、崔白,南宋的李迪、任仁发,元代的王渊、边景昭、林良、吕纪,明代的陈老莲、任伯年,清代的恽南田等,都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经典的工笔花鸟作品。
在宋代,由于宋徽宗对工笔花鸟的重视,使得工笔花鸟也是盛极一时。享誉盛名的“翰林图画院”就是当时设立的。画院画家以“翰林”、“侍诏”的身份享受与文官相近的待遇,并穿戴官服,领取国家发放的“俸值”。原先五代时画院的高手都在宋画院供职。宋代的画院成为全国绘画创作的中心。为了挑选为新建的玉清昭应宫绘制壁画,画院主持向全国召募画师,应召画家竟超过三千人。这种盛况一向持续到明清,由于文人画的崛起,使得工笔花鸟地位急剧下降,人们对工笔画的这种画法开始不屑一顾,认为是匠人所为。崇尚写意画法,注重表达情感的画作。
笔者从事花鸟瓷画创作多年,个人觉得工笔花鸟成功的路还是很长。我的工笔花鸟作品的美展示在洁白如玉的瓷瓶或者瓷板上,令人心动。在陶瓷上作画亦是有许多的装饰手法,一般按大的来说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在釉上彩中我一般是选择珐琅彩或者粉彩来画工笔花鸟,在釉下彩中则是选择青花。就珐琅彩和粉彩来说,装饰效果相近,一般是与国画花鸟相通的画法作画,只是需要注意其特殊颜料的料性,还有陶瓷烧制时的注意事项,这两种装饰方式是属于釉上彩的一种,显而易见,就是在已经烧成的白瓷上进行作画,再二次入窑烧制。珐琅彩与粉彩色泽鲜亮明快,花鸟于白瓷上栩栩如生。那么青花花鸟呢青花瓷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名瓷,属于釉下彩。也就是说是在素坯上作画再高温烧制而成。作画技巧与水墨画相似,将青料在素坯上彩出浓淡变化,阴影明暗,做出空间关系。
笔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创作者,必须要拥有自我的风格与特色,多观察,多思考,结合自我的个人经历,创作出能表达自我的画作。如果想让工笔花鸟更加受人喜爱,就必须冲破框架,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似与不似之间找到平衡,不断超越和突破自我,加强艺术修养,创作出更新的作品来。
描写花鸟画的个人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花鸟画在中国画上千年的发展史中,逐渐构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和哲学范畴。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资料,所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都是以儒释道的哲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主张虚无、崇尚虚境,在有限的空间里追求无限的意义。因而,意象、意境成为衡量花鸟画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如果说花鸟画“师造化”、“写真”有其内在的必然性,那么“重趣”、“尚意”,追求“神与物游”、“象外之境”,以及诗意空间的表达,则更契合花鸟画“以物喻志”、“以画喻理”、“诗中有画,画巾有诗”的审美主张。从宋代院体花鸟画,到近代于非闇、俞致贞、陈之佛等工笔花鸟画大师的诗意空问表现概莫能外。
正如文艺复兴晚期样式主义画家面临的困境一般,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也被“影响的焦虑”所困扰,而“空间”正是他们的突破口。艺术作品中的空问表达是艺术家对于存在的感知,如今,全新的生命体验带来了不一样以往的诗意空间,或清灵梦幻、或凝重丰蕴、或安谧孤独……工笔花鸟画中亘古的留白最终不再盘桓不去,多变的空间语言成为新一代工笔画家诠释内在感受、传达个人体验的新工具。在这类作品中,空间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行云流水般的柔润过渡,时而温厚、时而轻盈。满构图和水墨淋漓的大面积渲染一改传统工笔花鸟画中均质单调的白色虚空,将它变得流动、柔软。画面的主体被蕴藏着生命动感的虚灵背景绵绵密密地包裹,仿佛在鸿蒙的混沌里。流动空间既是当代时间、空间碎片化的隐晦表达,又是绵延不绝生命体验的象征形式。它是当代空间语言中最具古意和文化积淀的一种,因为从形式看,它借用了写意画水墨渲染的效果,依旧坚持了传统画面的虚实关系;从审美看,则秉承道家“阴阳相感,化生万物”的哲学理念。
笔者的《清露》是一幅很典型的流动空间作品。淡淡的水墨罩染让画面笼罩着一层似有若无的水汽,也让点染在画幅中部的胭脂与石绿带有盛夏的绿意、清润得沁人心脾。画面右下角那片墨色,浓重却不失空灵,仿佛浓荫里闪着微光的潮湿水汽,轻柔地飘荡在湖面上。画面中间的一只水鸟与荷花彼此顾盼,水色渲染的空间、交融之处的淡淡墨迹、若隐若现的分割,让夏日的宁静安谧如烟、如梦般带着内心的寂寥回响,在画面上袅袅缭绕。而与流动空间相对应的是画面中凝滞的时光,如同飞逝岁月的一小片化石,剔透、纯美。
与《清露》的清润隽永相比,笔者的作品《清秋》则显得甘冽醇厚。画面右侧经历过风雨摇曳的残荷,记录着生命的丰盈与凋败,它们以往竭尽全力地盛开,仿佛王尔德笔下那朵夜莺的玫瑰,浸润了生命的血与汁液、如泣如诉。看似不经意的浓墨渲染让画面的空间流动起来,熹微的光芒弥漫其间,如悠长的琴声,轻轻诉说着久远的故事,低吟浅唱。工笔的精微被轻盈的空间处理得虚实有致,如同空谷的埙声,绵长、浑朴,交织着怡悦和忧伤,这正是画家对生命的体验。
流动空间搅动了匀质的混沌,在虚实、阴阳、黑白的二元变幻中折射出原初的统一。它是怀旧的,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分界点上欲起身远行,却又忍不住回首深情凝望,就如华夏古老礼貌的守望者一般。那是来时的路,也是中国画的根。
现代礼貌击碎了阿卡迪亚的幻梦,将人们闭锁在都市生活的水泥格问里,孤独、隔绝。原本开放的画面空问中出现了一只器皿、一个盒子,它们是围合的,有时封闭、有时半开敞。嵌套空间是都市人对存在的感知,是心理上的多重隐喻,影射出生命的孤寂与交流的悖论。能够说,这类作品运用的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当代花鸟”的空间语言,围合空间的描绘则引入了西方绘画的线性透视法,这是传统中国画所没有的;而画面深层蕴含着的个体意识则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石,它与“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华夏哲思迥然不一样。
何曦的作品《和平颂》颇具代表性。画面巾央的玻璃罩子,透明、冷硬,仿佛蜗居在钢筋丛林中的个体,包裹着一层脆硬的外壳,看似坦荡清澈,却始终无法被真正触及。这是一个隐喻的心理空间,细心地安放古老的梦想:破碎的爱奥尼亚柱头可能是雅典娜神庙的残片,橄榄枝绿意葱茸,和平的期望含蕴着,即将吐出新芽;鸽子被内部空间的美所吸引,徘徊着。而透明的玻璃外壳隔开了这两个世界,让它们彼此关注,却无法相拥、相守。这幅作品关乎孤独与梦想、关乎爱……它们是当代个体生命体验的视觉隐喻。
有时,画面中心的围合空间不是完全封闭的。雷苗的作品《搁物架6》构成了半开敞的空间,左侧格子里放着各种形状的玻璃器皿,高低错落排列在一齐。瓶中插着浅蓝淡粉洁白的花儿,右侧格子中则仅有一株柔蓝的花被独自搁在一侧。薄雾般的银灰色罩染统一了内外两个空间,让它们不再隔离。这是格子间的另一种存在状态,依旧坚持着必须程度上的私密性,却开放了彼此交流的可能。
所谓异质空间的并置指的是两种或更多种的空间同时存在于一个绘画平面中,它会带来意象的拼贴甚至交叠,构成逻辑的悖论、非理性的迷宫。这在西方称作超现实主义。如今,这一艺术语言与工笔花鸟画碰撞,仿若一场盛大的烟火表演,绽开在旷远的时空之渊上,一朵朵绮丽的花徐徐升起又缓缓落下,一次次撕开夜色浓黑的寂静。背景留白好比约束传统花鸟画的一道封印,一旦被揭开,空间语言蜂拥而出;年轻一代艺术家不再犹疑踟躇,他们大胆融合各类艺术手法,宣纸矾绢释放出不输于油画布的表现力。花鸟画不再只是扮演文化品格的象征符号,[本文来自于]空茫的抽象空间获得具体的形态,幻化为自然空间、生活空间、记忆空间、梦境空间……
即使最简单的构图也可能糅合了几种不一样的空间,高茜的作品《忧郁症》就是一次精彩的演绎。画面中一张桌子,一只玻璃烧瓶,瓶里一尾金鱼,似乎是很普通的静物写生。然而,瓶颈处漂浮的云朵,提示着这非现实的场景。艺术家在此拼贴了一片梦境空间,一尾想飞的鱼被困在一只连转身都困难的烧瓶里。梦想与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与矛盾,忧郁自然难免。回味画题之后才能完全明确,那里竟是一个隐喻的心理空间,联想“庄生梦蝶”、“子非鱼”的典故,不禁让人对这些作品的巧妙心思会心一笑。
相比之下,要认出徐累作品中的各种并置空间则无需大费周章。如《守夜者》,画面右侧的布帘界定了一扇窗,将观众所处的现实空间与画面相连。画面左下角,幽蓝的水面是自然的空间,而太湖石则暗示着庭院,它属于生活空间与自然之间的过渡。戴着礼帽的驯鹿,以它的非理性占据了梦境。所以从下向上,从左向右,依次是自然空间、庭院空间、梦境空间和生活空间。它们的并置,构筑了艺术家超现实的诗意空间,仿佛拉开窗帘,就能看到守望自我梦境的麋鹿温柔的黑眸,倦意如深幽的海水般潮湿,细小的浪叩击在太湖石上,轻柔的拍打声融于梦境里。
与嵌套空间和并置空间的三维深度相比,构成空间则是运用平面设计的构成原理,将所有资料抽象成点、线、面的基本形式要素,彼此交错穿插。节奏与韵律是构成空间的主宰,它把传统花鸟画变成纸面上的舞蹈,时而充满张力、时而自由灵动。这类作品就如建筑设计一般,像凝同的音乐传达着生命的节奏。与流动空间相比,两者同样富于变幻,一个是感性的,没有明确边界,是一种随意无定形的流动;而另一个则是理性的,边界清晰,哪怕再复杂的交错穿插,依旧分明。
最富音乐感的作品莫过于万芾的《光影》,黑白灰的背景彼此交错、长长短短、疏密有致,像极了蒙德里安作品的黑白版。同样以黑白灰三色塑造的小鸟,娇俏可爱,仿佛黑白琴键上散落的音符。深灰绿的细线条是随意的曲线,打破了几何分割的冷峻,为素净的画面带来丝丝生机,同时也为画面增添了节奏层次感。凭借构成空间的表达,这晨曲的韵律甚至能够直接用眼睛捕捉——因为形式在歌唱。
黑白构成的正负形相借也是构成画面节奏感的重要手法,在林
花鸟画的个人心得体会及收获 花鸟画作品欣赏心得(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