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生物化工生产技术心得体会及感悟 关于生物化学的心得体会(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生物化工生产技术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1、掌握显示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反应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3、掌握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检测方法

1、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许多胺类氧化为有色化合物,用联苯胺处理标本,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联苯胺氧化为蓝色的联苯胺蓝,进而变为棕色产物,因而可以根据颜色反应来判定过氧化物酶的有无或多少。中间产物蓝色联苯胺是不稳定的,无需酶的参加即可氧化为棕色化合物。

2、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基因控制的,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

3、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根据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进行显微观察是检测细胞凋亡的一种直观、可靠的方法。

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

1、在载片上滴一滴pbs缓冲液;

2、取骨髓细胞:用断颈法处死小鼠,立即剪取后肢,去除肌肉,剥出后肢股骨,剪开股骨一端,用牙签尖的一端插入剪开的小孔中,抠取少许骨髓细胞置滴有pbs的载片上;

3、涂片:用另一玻片将骨髓细胞沿一个方向涂布推开,室温晾干;

4、媒染:在涂片上滴0.5%硫酸铜液,以盖满涂片为宜,处理30秒-1分钟。5、倾去硫酸铜液,直接滴入联苯胺混合液反应6分钟(以盖满涂片为宜)6、清水冲洗,番红复染2min。

7、镜检:清水冲洗,室温晾干,先低倍镜下观察,后换高倍镜下观察(油镜100×)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与观察吉姆萨染色:

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95%乙醇固定5min

4、pbs缓冲液洗2次

5、吉姆萨染色液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

7、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吖啶橙染色:

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

3、甲醇:冰醋酸(3:1)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每次1min

5、0.01%吖啶橙染色液在避光环境下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

6、选用蓝光激发滤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1、根据随机选择的几个视野的统计,该样品的细胞凋亡率=227/506×100=44.9

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核染色质的形态变化(吖啶橙染色)

1、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细胞凋亡是一个受基因调控、众多细胞膜受体和胞浆蛋白参与的细胞主动自杀过程,其触发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细胞内诱导因子和抑制因子对细胞凋亡的调控。

2、细胞凋亡的特征

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

3、研究细胞凋亡的方法

定性的研究方法: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脉冲场倒转琼脂糖凝胶电泳、形态学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

定量或半定量的研究方法:各种流式细胞仪方法、原位末端标记法、elisa定量琼脂糖凝胶电泳。

关于生物化工生产技术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关于生物化工生产技术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校园里的生物园或许没有一个大花园那么漂亮,没有草原上的植物那么多,但它却是美丽的。

生物园被我称为绿色家园,位于学校的角落。它被各种的花草树木守护着。走上斜斜的石径小路,远远望去:一丛鸡蛋花出现在眼帘里。鸡蛋花身披乳白色的外套,如同神仙降临,里面包含着一个黄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小花仙。这时,我终于知道鸡蛋花这个花名的来源了。

再看看那翠绿的叶子,差点儿就把我的眼睛也给染绿了,看着十分舒服。时常会有晶莹的露珠静静地躺在绿叶上,仿佛有一个小宝宝在上面睡觉,又像是在和飞过的蝴蝶来一段优美的舞蹈。

绿色家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就要数8字形的小池了。池里的水很清,清得让你不知道水深还是浅,清得可以看见沉在水底已发黄的枯叶和色彩斑斓的小鱼儿。鱼儿们穿着花衣裳,尾巴随着身体摆来摆去而形成完美的弧线,很是活泼和快乐。每当它们受到惊吓时,就会惊慌地四处逃散。虽然鱼儿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但水面上的泡泡和一道道扩散的波纹却为我们留下了寻找它们的证据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使得静得像一面镜子的水面闪闪发光,那景色非常地迷人。

绿色家园里还种植着一棵高大挺拔的木棉树,和对面的另一棵木棉树一起保卫着学校。现在,春天的脚步已慢慢地向我们走来,木棉树结了一个个果子。不久后,果子就要变成美丽又有营养的木棉花啦!

威武的仙人掌、长脚的爬山虎生物园里还有很多植物没有向大家一一介绍,因为它说也说不完,就等你们来细细观赏啦!

生物初一作文600字2

许许多多的人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海底的生物,未知的海洋世界对于人们来说是那么的陌生,是那么的神秘与神奇。

海底植物的差异是很大的。他们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紫色的,也有红色的……他们的形状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就拿海藻来说吧,最大的海藻足有二三十米长,最小的都需要用显微镜才可以看清。

海洋中,有一种很漂亮的鱼,被许多人称为会游泳的蝴蝶,他就是狮子鱼。狮子鱼胸鳍和背鳍长着长长的鳍条和刺棘形状酷似古人穿的蓑衣,又像京剧演员背后插着的护旗幅威风凛凛的样子,在阳光下看起来非常亮丽而多彩,在海底自由自在遨游的时候像极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可是它看似很美丽,却有剧毒,就像美丽的玫瑰带刺一般。

海洋中还有一种很神奇的鱼,叫做魔鬼鱼。它是鳐鱼中的一种。形状非常像天空中飞翔的蝙蝠,体长约7米,重可达20吨。它的腹部是雪白的,没有一丝别的颜色,鞭状的尾巴在遨游的时候为它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它那两只小巧的眼睛镶嵌在头顶上,而它的嘴鼻则长在腹部,奇特的是它的嘴鼻连在一起呈“口”形。吃起东西来更是特别,它把小鱼吸入口中,一抿一抿地像没牙的老婆婆在吃东西。非常惹人笑。

最华贵的就要数海象了。它的体长达45米,是热带淡水鱼中的“巨无霸”。它的头部像蛇,背鳍和胸鳍比较靠后,如一枚即将发射的鱼雷。身体又圆又壮,皮肤呈浅黑色,在成长过程当中,它尾部的红色就会渐渐加深。看上去仪态万千,非常高贵。它还很喜欢跳,一跳就可以跃出水面六、七米高,去捕食飞翔的小鸟。

海洋里还有许许多多奇特的生物,有四四方方的木瓜鱼、有横行霸道的炮弹鱼、还有很爱生气的刺豚鱼……都非常的惹人喜爱。

生物初一作文600字3

你知道我们班的“生物学家”是谁吗?他圆圆的脸蛋,肉嘟嘟的两颊;一双又黑又圆的大眼睛,看上去充满了智慧;还有那干净利落的板寸头,显得格外精神。

我和这位“生物学家”是不吵不相识的好朋友。一年级刚入学时,我们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吵了一架。当时,他吵着吵着就哭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可怜巴巴的模样。我看他哭得那么伤心,就先做了让步,向他道了歉。从此,我们认识了对方。之后,我们遇到问题就会互相沟通,就这样,我们成了好朋友。

他简直就是一本移动的昆虫百科全书。他看过很多生物书籍,知道丰富的生物知识,还经常给我们讲解一些生物的特征和习性:蜗牛啊,蜜蜂啊,鼻涕虫啊......其中,他对蚁类最有研究。比如红蚁会咬人;白蚁会“拆房子”;割叶蚁特别大,这些都是他告诉我的。

他还是一位善于发现的“生物学家”。有一次下课,他向我借了一包干脆面,说他有重大发现。原来,他在阳台发现了一个隐蔽的蚂蚁洞,想通过“美食诱惑法”把蚂蚁引出来。我也很好奇。于是,我们在蚂蚁洞前洒上许多干脆面渣。第二节课一下课,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冲到蚂蚁洞前,想看看蚂蚁运食的奇观。你猜怎么样?洞口成群结队的蚂蚁黑压压的一片,忙碌而有序地挪动着干脆面渣。他们像正赶赴战场搬运着粮草的士兵,场面壮观极了!这个消息很快在全班传开了,班里顿时掀起了一阵“蚂蚁热”。

这位“生物学家”不但生物知识丰富,还会打羽毛球、下围棋、游泳、打乒

生物化工生产技术心得体会及感悟 关于生物化学的心得体会(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