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历史手抄报实践心得体会精选 历史手抄报活动总结(4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历史手抄报实践心得体会精选一

1.立足基础,重视主体

本套历史试题遵循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资料的考查,试题灵活且易于入手。第一题选取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占总分的30%,覆盖面较全难度适中,强调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大部分题目透过创设的历史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知识迁移潜力。第二题为简答题,共15分,占总分的30%:第1题设问明确,答案唯一,重视知识的认知和潜力再现;第2题题型新颖,共设置有3个小题,有务必梯度和难度,重视对学生审题潜力的考查。第三题材料分析题共20分,占总分的40%:给出了三个材料,设置了四个问题。能够说是一个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现潜力,历史的空间思维潜力,知识迁移潜力。设问由浅及深,贴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

2.坚持注重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三维一体目标

历史学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选取题第10题,11题,13题等题的设置正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启迪。

3.体现学科性,突出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

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潜力。强调历史学科用史实说话,论从史出的原则是这套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如:17题中第1小题,第3小题的设置,图示材料与问题之间关系紧密,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潜力,这对今后的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总之,这套试题注重课本,重视基础,更重点考查学生对该学科识记资料的掌握。虽然具有灵活,新颖的特点,但只要识记准确,学生都能够准确应答。

学生整体考的差,及格学生占不到30%,绝大多数学生成绩在20分左右,部分学生得分出现个位数,甚至有的一分的学生,真让人难以想象。就整体而言:第一题得分在7-10分之间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5%,得分在12-15分之间的学生约占15%,还有一半学生得分在7分以下;第二题(示图)材料题,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读懂材料,失分尤为严重。一半以上学生该题没有得分;第三题材料分析题,仅有10%-20%的学生得了分,但答案不够准确完整,所以得分不高。

1.加强双基教学,突出“三维”目标

基础教育重在“基础”。在课改的探索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过分强调潜力,忽略基础知识的倾向。历史知识的传播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是扩展学生学科潜力的条件,所以应让学生掌握最为基础的历史知识。课堂复习要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仅有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重点知识。能够说,八年级历史学科资料都是基础也都是重点,八年级历史教学更应注重基础,注重课本。目前的考试反对的是过分强调识记,反对死记硬背,但绝不是不要识记。熟悉课本并有务必的识记是必要的,这也是此刻考试要求的。如果课本知识不熟悉,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就根本无从作答试卷。

2.端正态度,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

我觉得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要摆正态度,明确目标。从这次考试得分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因而学习、复习比较浮躁,课本没有认真学习和复习,才导致如此结果。

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和融会贯通。历史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用心性,用好教材和社会生活素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发掘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的潜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仅有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才能使历史学科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总体来看,试卷设置全面实效,命题角度灵活,提问新颖,对今后命题设计和历史教学具有务必的指导性。

推荐历史手抄报实践心得体会精选二

根据一练和中考的时间,拟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复习进度、教学案的编写、检测的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时间大约在2月10日—4月25日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中考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时间是在4月30日—5月30日,将六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结合时政热点分类、分专题进行复习,并进行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行综合、形成能力。

第三阶段是查漏补缺。模拟测试,时间大约在6月1日—6月10日进行中考模拟训练,根据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历史复习内容较多,一共考六本书,但课时少,虽然《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内容,但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本书的内容很多,在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同时又要有侧重点,《历史考试说明》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此外,我们认为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四、六、七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四、七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内容,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

(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对基础知识一定要识记熟练,通过做题训练理解分析能力、表述表达能力等。

(3)注意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

推荐历史手抄报实践心得体会精选三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唐宋

后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 b、“礼”(“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 ②非攻 ③尚贤、尚同 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

历史手抄报实践心得体会精选 历史手抄报活动总结(4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