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南京大屠杀的心得体会精选 对南京大屠杀的体会(4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看南京大屠杀的心得体会精选一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南京是中国古代都城的重要代表,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曾有十二个朝代定都或迁都于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故而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深远的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尝以为中国古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物制度,照耀千古者,长安、洛阳而外,厥推金陵。北京虽为辽、金以来帝王之都,然史迹不过千年,非若金陵建都之远在南北朝以前也。他若汴京、临安,一开都于五代,继于北宋;一肇建于吴越,偏安于南宋,其为时较短,而历史遗迹,亦不若长安、洛阳、金陵、北京之众。而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与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金陵古迹图考·序》……论者每谓金陵形势,偏于东南,都其地者,往往为南北对峙之局,不足以控制全国,统一宇内。故三山驻师,终鼎足割据之势。五马渡江,开南朝偏安之局。
实则金陵一隅,实中国民族思想之策源地。《世说》所谓“过江诸人,暇日辄至新亭,周觊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王导曰:当共戮力王室,何至作楚囚对泣耶?”其民族意识之浓厚,可以想象。自后明祖奠都金陵,以伐胡元,终成一统之业;太平天国虽未成功,然亦以金陵相号召;近者如辛亥革命,国军北伐,皆莫不以南京为策源地。金陵之于中国,亦犹frankfurt a.m.之于德,orleans之于法,moscow之于俄;虽未必尽为全国中心,然有事之秋,登高一呼,天下响应。此郑成功之所以海道千里,直薄金陵,恸哭孝陵,以图恢复也。况时移势异,古今未必尽同;昔日中原群雄角逐之场,关中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今皆化为贫瘠,全国财赋之汇,趋于东南,经济重心,厥在江浙。
长安形势虽佳,终不过位列陪都而已。至于北京,固为千馀年来帝王之都,且与东北边防,关系尤重,然形格势禁,殊难恢复首都地位。诚能以金陵为国都,长安为西京,北平为北京,番禺为南京,励精图治,不遑宁处,据龙蟠虎踞之雄,依负山带江之胜,则中兴我民族,发扬我国光,其在兹乎!--《金陵古迹图考·金陵之形势》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天下山川形势,雄伟壮丽,可为京都者,莫逾金陵,至若地势宽厚,关塞险固,总扼中原之夷旷者,又莫过燕蓟。虽云长安有崤函之固,洛邑为天下之中,要之帝王都会,为亿万年太平悠久之基,莫金陵、燕蓟者也。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南京城的气魄,无与伦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五城记--南京》我第一次来南京,就寻寻觅觅,走过了太多古迹。我去寻找乌衣巷、朱雀桥、我走过胭脂井想起张丽华,秦淮烟波那么多的故事,紫金山下看看滚滚长江淘尽千古英雄……我们生活在南京这个地方,受到的文化濡染涤荡还少吗?这座城市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情的城市,它也是真正的繁盛帝王都。中国前一千年的历史你看西安,后一千年的历史看南京。所以,真正看懂西安和南京,中国历史中的血脉沧桑变化也就都了解了。
主题看南京大屠杀的心得体会精选二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去中华门城堡参观游览。我们的车正行驶在中华路上,这条路原来是六朝及南唐时代宫城前面的御街,是历代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现经拓宽改造,成为既保留明清古建特色又融入现代风格的商业街,特别是沿街底层的骑楼,富有方便行人的人情味,为千年古街增色不少。
前方横亘在路端的古城堡就是中华门,穿过三道城门驶入第一道瓮城,我们就处于古城墙四面包围的天井之中。请大家顺着蹬道临瓮城城头。我向各位介绍一下。
[古城之邦]各位朋友,谈到城这样一个古代战争的防御设施,各位没有不知道的,我们从小就熟悉天安门城楼、万里长城等名词,它已成了古老祖国的象征。一部封建社会历史贯穿着造城的历史,自始至终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衰。三干多年以来,历朝历代都把大兴土木筑城当作兴国安邦的重大举措,“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安民”。秦始皇调集百万军民建造万里长城,给我们留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被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同样汉武帝修造仅内城即有35平方公里的长安城,而在其后的罗马城也不过14平方公里,拜占庭才12平方公里,使通过丝调之路来到长安的西方人无不惊叹。城的规模就是国力强盛的标志。封建社会越发展,城池就越坚固复杂,它体现了创业君王的雄才大略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屹立的城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到建国前,我国有二干多座城池,到现在保存完好的有山西平遥古城、(周长13.7公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荆州古城、寿州古城、西安古城等。至于世界名城如雅典、罗马早已灰飞烟灭,以巴黎为代表的数以万计的古堡,除边远的骑士庄园城堡外,大都在大革命中纷纷倒塌。当今世界首屈一指,在硝烟炮火中矗立六百余年,原长34公里,现存21公里的南京城,是任何一个缄池都无法比拟的。
[应天京城]各位朋友,南京是六朝古都,但这些朝代大多是南北分裂偏安江左的小朝庭,其中统一全国、政唯此出的只是大明王朝的初年。元朝末年,农民出身的红巾军首领朱元璋看准了金陵的王气,选此作为立基兴业的根据地,江东沃土的南京山川形胜,物阜民丰,横可以东进西讨,纵则能南征北战。他于公元1356年攻下元集庆路,改为“应天府”,即应受天命之意。他深谋远虑,稳住脚跟,以图宏业。公元1366年接受皖南休宁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就是巩固根据地防守,贮备充足的粮草,不先出头,避开群雄的矛头,蓄积力量,后发制人,争霸天下。筑起高大坚固的城墙,就是实现这个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在南唐都城、宋建康府城的基础上扩建应天府城,“建泰山不拔之基,为万世无穷之计”。尽管其中有移都中原及故里兴中都的考虑,但最终还是接受了刘基的主张,力排众议,把南京定为京师,继续扩建完成。
朱元璋调集20万匠户,筹集资金,直到公元1386年共用了21年的时间,才建成了应天京城。连瓮城在内城长达33.676公里,有13616个垛口,二百多个屯兵窝棚,墙高14~21米,基宽14米左右,上宽4~9米,全部用砖块条石砌成,沿江的墙段部分以岩石峭壁作为墙身和墙基,保留了石城的特色。从江南5省152个州府县调运城砖,统一规格质量,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每块砖上均有铭文记着出产的州府县官员、保甲及工匠师的姓名,遇有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这就是几百年前的承包责任制,但这种责任是以头颅来担保的,因此城砖的质量非常优良,几百年都未见严重的分化d筑城是分几个阶段进行的,先是结合皇宫建造拓建南唐都城东部,接着利用原城的南墙西墙加厚加高和延伸,最后扩建北城,环湖带江,城的面积比南唐城大三倍,达到43平方公里。施工中充分利用山形、旧城、旧堤,用条石打牢城基,有的地段如通济门至三山门用长1米左右,厚30厘米,宽70厘米的条石砌成7公里的城墙,勾缝用糯米、石灰、桐油、蓼草等熬成极粘的砌浆,并且下宽上窄,断面为稳定的梯形,再处理好各种排水设施,这样的工程历经数百年,还坚固如初。
南京城的形状是按地形变化决定的,以当时作战的军事要求选择走势,不是采用方形对称的古制,而是依山环水,据山脊筑城,把制高点富贵山,鸡笼山、复舟山、清凉山、马鞍山、四望山、狮子山等十几个山头作为城基,既居高临下,增加险固,又减少了工程量。并连接河湖作为城壕。这样南京城就形成了多边的自然葫芦形。各位可以看一看南京导游交通图,葫芦的嘴部在狮子山,玄武湖、莫愁湖是两个牙腰,中华门、通济门是底边。可以看出朱元璋不讲虚华最讲实用,不拘古制,以适为宜的务实创新的作风,为了弥补紫金山控制城内制高的缺陷,朱元璋又在京城外围兴造长达60公里的外廓,负山带江,以土筑城,号称土城,设有18个城门,也就是“外十八”的来由,加强了京师的防御屏障。
[聚宝盆的传说]朱元璋造城之时,割据江东一隅的地方势力,财力不丰,而且连年征战府库空虚。这样筑城经费就摊派由江浙富户来承担,大概要占到一半的费用。作为江南首富沈万三被大大地放了血,至少独家领占了三分之一的摊派。这个老南京家喻户晓的人物原名富,仲荣,排行老三,有当时最富者的称号—万户三秀,又称沈万三。浙江湖州人,迁居苏州,现昆山水乡小镇周庄仍有沈家故居,因善于经商理财,积累巨富。人们传说他少年时,在田野里蛇口中救出一只青蛙。这只青蛙是天上的仙女,因罪被贬下凡,为报救命之恩从口中吐出聚宝盆酬谢沈富。聚宝盆只要投入金银时,立即溢满全盆,取之不尽,成了沈万三滚滚而来的财源。也该他这位富可敌国的巨商倒霉,朱元璋不仅要他出几百万两银子的工程款,还要征用聚宝盆,吃了鸡蛋还要杀鸡。传说建造聚宝门时,内外秦淮二水相夹,有水怪作祟在城基挖掘洞窟,城堡屡建屡塌,工程一再延误。朱元璋指令刘基察访内情,这位军师大人串街走巷,忽听见孩童唱着金陵民谣“金陵城,金陵城,金陵有个聚宝盆,找到聚宝盆,再找戴鼎成。戴鼎成头戴聚宝盆,埋在城墙根,城门笃定建得成。”刘基本是通阴阳晓卜算的术士,听懂儿歌的含义,向朱元璋建议寻找名叫戴鼎成的人,再向沈万三索取聚宝盆。朱元璋也是一个迷信取谐音讨口彩的人,造宫殿填钟山脚下的燕雀湖,杀了田(填)得满才把湖填平,建后湖皇册库杀毛(猫)老人以镇鼠,故刘基的建议颇合圣意。但沈万三的聚宝盆也不便强取硬夺,便派徐达前往沈家,声称皇上借用,于五更时天亮即予归还,沈万三岂敢违抗,只好悻悻捧借。谁知宝盆一去不返,让戴鼎成头顶着跳入城墙根活埋于城基,只见金光一道,河妖逃遁,城门立马造成。朱元璋无盆奉还,就想出一计,下令南京城所有的更夫都不准打五更报时。沈万三坐等天亮盼着五更报时,直等到天大亮仍不听五更,知道堂堂天子又耍滑头赖帐了,但也无可奈何。自此南京城与其他城不一样,不打五更天就成了惯例。沈万三最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除筑城资金,还要出百万两银犒劳三军,皇帝认为他与已比富,他用茅山石铺街心,说他是“谋反”,虽逃死罪,但落得个抄没家产充军云南的结局。
[城门、瓮城]明南京都缄辟有13座城门,民谣“里十三,外十八,城门栓子往外插”及“三山聚宝临通济,洪武朝阳镇太平,神策金川定钟阜,仪凤淮清到石城”,用顺口溜的语言顺序编出了13座城门,即三山门(水西门),聚宝门(中华门),通济门,洪武门(光华门),朝阳门(中山门),太平门,神策门(和平门),金川门,钟阜门,仪风门(兴中门),定淮门,清凉门,石城门(汉中门)。其中有7座城门增建瓮城加强防守。三山、聚宝、通济四城三瓮,石城门三城二瓮,正阳(洪武)、清凉、神策二城一瓮。各位朋友,什么叫瓮城呢?就是在主城门的内外加建一至多道圈城,形状似盛水的陶瓮。古代有“请君入瓮”“瓮中捉鳖”的成语,指的就是难以逃脱坐以待弊。有了瓮城可以增强防御纵深层次,利于歼灭犯敌。类似的形式还有罗城、子城、月城等。南京的瓮城有不同于其他城的独到之处,就是瓮城在主城门内,仅有神策门一道瓮城在外,城内有层层防御。这也是朱元璋讲求实效,匠心独具的地方。可惜这些瓮城除聚宝门、神策门完整保存,石城门大部保存外,其余都看不见了。
[明城风光带]1988年南京城墙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保存下来的有21.35公里的墙段。
随着中华门城堡、水西门及汉中门市民广场、鬼脸城公园、狮子山阅江楼及三宿岩、神策门公园、台城、月牙湖公园等等相继修复或即将复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向各位特别介绍的是台城,它已按原样修复,面对钟山,下俯玄武湖,遥对九华山,背倚鸡笼山,风光旖旎,还建了城墙博物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安捧前往,保证各位不虚此行。
各位朋友,南京的两条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风景带—秦淮风光带和明城墙风光带在我们的脚下交汇成结合点。我们现在目形的城堡上散步,不难想象当年建造的艰难和战争中攻守激烈的场面,城堡东西宽118米,南北纵深129米,占地16512平方米,首道墙高21.45米,由一道城门,三座瓮城组成。西侧是登城坡道,又称马道,便于拖运作战物资。在城内附建有藏兵洞形似陕北的窑洞,一道门的底层两侧各3个,马道外边两侧各7个,二层上也有7个共27个,平时贮存军用物资,战时可藏兵三千。第一道瓮城宽16.14米,三面墙长104.7米,第二道城宽15.8米,第三道宽19.3米,墙高都是8.4米,三道门上原都有闸楼,现已毁,但留有楼基。1.24米高的基座上还留有绞关座石,是用来提升闸门的机关。门洞内原有30余厘米厚的内开木门和千斤闸,现门枋门栓孔及闸槽清晰可见,不久将重建闸楼、绞关、闸门,恢复原貌。
大家随我走到最北面的闸楼上,下面就是宽28米的内秦淮河,正对城门的长32米的桥叫镇淮桥,它正对南唐皇宫的大门,附近就是著名的朱雀桥的故址。内秦淮就是我们在夫子庙看到的桨声灯影的千古名河。原来是秦淮河的正流,呈v形流经这一带,河宽达100多米,又称小江,可通数百吨的大船。两岸历来是高门贵第,府宅连宇,聚集了多少代名流文士,商贾熙攘,学子云集,消磨了无数英雄豪杰。十里秦淮,六朝金粉,门东一带有三国张昭的娄侯府,晋代中丞周处故宅,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出生地。镇淮桥东北面是明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府第,河南边是英国公张辅府第,门西有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的游居之所,大画家顾恺之的宅楼,有引起李白咏唱千古名诗的凤
看南京大屠杀的心得体会精选 对南京大屠杀的体会(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