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材比赛后心得体会和感想 参加教学比赛的感受(5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听说教材比赛后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在此次培训中专家老师能深入浅出地分析新教材的特点,将本教材的语言知识点作了详细地分析,使得我们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能准确地把握。语言点通过听说读写模块操练效果清晰可见。对于专家老师的讲座我有如下感想:
我们的教学必须从课内引申到课外,不要放弃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这就要求教师决不能把课堂变为自己的“一言堂”,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展示自己的口才,而要将话语权还给学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强调学生自觉参与,提高学生的感受和表达能力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其次,我们聆听学习了三位教学经验丰富并在一线教学的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她们的课对新教材进行了很好的演示和挖掘,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教学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介绍给我们。使我们更快的熟悉了新教材,并能准确地把握每一部分的重点,难点。同时也了解了如何将教改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具体的实践操作,觉得很受用。对以后怎么上课就更有底了。
总之,通过参加英语新教材培训,我对初中英语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为我们完善自我,提高理论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平台。我一定会珍惜本次学习培训的机会,认真学习,利用时间给自己充电,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
推荐听说教材比赛后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2)班和(1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八(2)班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相对要好一些,而八(12)班学生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则相对差许多,部分学生对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适应。
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了解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3、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4、初步学会在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
1、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实施教学民主化,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负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弄清教材编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5、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语文素养。
推荐听说教材比赛后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因此,从过去到现在,无数有志青年无不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大潮中把准人生的航向,为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朱德千里找党
1886年12月1日,朱德诞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琳琅西麓李家湾一个贫穷的佃农家庭。像旧社会许多穷人的家庭一样,朱家人口多,负担重,家境难。朱德的父母共有8个孩子,朱德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
朱德5岁时,就开始帮助家人干一些杂活。 1894年春夏,川北发生严重旱灾,夏粮颗粒无收。朱家陷入困境,实在无力向丁姓地主交租。狠毒的丁家乘人之危,一再逼迫朱家交租。除夕那天,朱家被迫退佃、搬家。全家分成两班,各谋生路。在大雪纷飞的大年初四,朱德离开父母,随着祖父母、伯父母,艰难度日。
为了改变祖祖辈辈受人欺凌等现状,朱德的父母与伯父母节衣缩食,东挪西借,凑钱送朱德上学。朱德肩负改变家族命运的使命,开始了求学生涯。最初,他是在私塾里学习,19,他参加清政府组织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结果在1000多名考生中,他考了前20名。
19,朱德进入南充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半年后转入顺庆府官立中学堂。 在此期间,他从进步师生那儿得到了许多进步书刊,听他们宣传孙中山的同盟会纲领,阅读了《革命军》、《天演论》等书籍,懂得了要牺牲身家性命去拯救国家的道理,思想开始逐渐向革命民主主义方向发展。
19,朱德接受张澜、刘寿川两位先生的建议,决定到成都去求学。成都是四川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各种政治势力、社会思潮都在此激烈交锋。1907年春,朱德报考以培养体育老师为教学目标的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认为体育可以增强国人体魄,毕业后当体育老师,可以帮助国人增强体质,抛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当时,社会上流行“教育救国”、“工商救国”、“科学救国”等许多思想,朱德想教书,就是受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
在体育学堂学习期间,朱德秘密阅读了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进一步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痛恨清政府的专制腐败,明确地认识到要“推翻清皇帝建立一个好的国家”。他决心加入中国同盟会,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而献身。由于同盟会是一个秘密的革命组织,朱德多方探听,也没找到任何一个同盟会会员,加入同盟会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19春,朱德应聘仪陇县高等小学堂,任体育教习兼庶务。把持学堂的是极力维护旧思想的保守人物,授课的内容仍然是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旧学。朱德与新应聘来的老师们积极提倡新学,大胆地向学生灌输新文化、新思想,与守旧势力发生激烈的争论。守旧派散布许多流言蜚语诋毁新学,甚至向官府状告朱德讲授体育课是“有失体统”,“有伤风化”。朱德据理力争,官府才没有追究朱德。这件事使朱德对社会上新旧势力的斗争、政治上各种阴谋压迫等有了新的认识,认为“教书不是一条生路”,“问题就是非得救国不可”。这年冬天,他辞去在仪陇县高等小学堂的职务,决定寻找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朱德辞去教师职务后,返回家乡,从同学秦昆处得知云南陆军讲武堂招考学员。他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想方设法借到45块银元,历经70多天,到达云南昆明。并正式取名朱德,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了。
198月,朱德从讲武堂毕业,获少尉军衔,被派到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第七十四标第二营左队,当时的协长(相当于旅长)是蔡锷。 1911年10月,为响应武昌起义,蔡锷在昆明发动重九起义,指定朱德为队官(连长)。朱德在攻占总督衙门时作战勇敢,立下战功,受到表扬。198月,同盟会与其他几个政团组成中国国民党,孙中山任,朱德随之从同盟会会员转为中国国民党党员。19夏,朱德升任营长,率部驻守于云南的蒙自、个旧一带。当时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武装土匪,利用重山叠岭、森林茂密的复杂地形,经常骚扰老百姓,掠夺他们的财产。朱德采用运动战方式,一举歼灭了当地的土匪,因功于19升任团长。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引起全国人民的一致声讨。191月1日,蔡锷在昆明举行誓师大会,发布讨袁檄文,拉开护国战争序幕。朱德率部英勇作战,在战斗中,他的衣服帽子多处被子弹打穿。经历多次激烈战斗,朱德因战功突出而闻名于军中。但是他很苦闷。因为他看到国家的现状和民众的生活并没有改变。他一向对军阀们嗤之以鼻,决心摆脱旧军队。
五四运动等爆发,让他有里新等想法,他与好友孙炳文相约到北京去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当时他已经是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但他不为说动,全身心地寻求新的革命道路。
1922年5月,朱德摆脱唐继饶,回到重庆,四川军阀刘湘和杨森很欣赏朱德的才能,加之他又是四川人,因此,盛情款待朱德,并邀请朱德就任他们部队的师长。朱德不为高官厚禄所动,以将要出国为由,毅然拒绝了刘、杨的挽留,顺江东下来到上海,在上海,他从朋友送来的书报中,从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中,了解到新生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主张后,感到热血沸腾。他被共产主义事业所吸引,决心参加这个党,成为其中一分子,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与自由,为全人类的幸福而献身。之后,他便四处寻觅、打听共产党,可是,茫茫人海,共产党在哪里呢?考虑到在上海找不到共产党,去北京找老朋友孙炳文,也许能够实现这个愿望。朱德再也呆不下去了,决定立即前往北京,寻找中国共产党。
1922年7月,朱德风尘仆仆地来到北京,与孙炳文会面了。可是,令他啼笑皆非的是,他要找的共产党负责人不在北京,而在上海。8月,他俩匆匆返回上海,继续寻找共产党负责人。他们先是拜访了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孙中山正发愁没有合适的将领统兵讨伐陈炯明,以10万元军饷相许,请朱德出面组织桂滇军攻打陈炯明。但朱德对利用一派军阀去打击另一派军阀的做法不感兴趣,婉言谢绝了孙中山的邀请,表示要去欧洲学习。孙中山建议他去美国,因为美国没有封建背景,又有很多进步制度。朱德则表示,他听说社会主义运动在欧洲最强大,这才决定去欧洲的。孙中山表示理解、尊重朱德的选择。
费尽周折,朱德终于在上海一所普通的住宅里见到了共产党最高负责人陈独秀。朱德原以为只要一提出加入共产党的申请,就可以被接受。因为国民党就是这样,只要申请便可参加。入党之后,他相信就可以踏上新的革命的道路。未曾想,陈独秀并没有同意立即吸收自己入党。陈独秀说,要参加共产党的话,必须以工人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并且准备为它献出生命;对于当过高级旧军官的人来说,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朱德非常失望,情绪有些低落,“感到绝望、混乱。但陈独秀并没有把党的大门对朱德关死。临别时,他特意送了几本马克思主义著作给朱德学习。
挫折没有动摇朱德追求真理和光明的信念,他决定按计划去欧洲追寻梦想。1922年9月初,朱德和孙炳文乘法国邮轮“安吉尔斯”号从上海启程。经过40多天的航行,朱德一行于10月抵达法国马赛,乘火车到巴黎。在巴黎,他们得知中国留学生于这年6月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朱德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与孙炳文匆匆赶往柏林,在柏林近郊瓦尔姆村皇家林阴路的一幢寓所里,见到了比他们年轻十多岁的周恩来,各自陈述了过去的经历和对革命的见解,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周恩来为这两位经历不凡的人物有如此救国救民的胸怀、如此追求真理的精神、如此真诚的入党要求所感动,表示愿意介绍他们入党,帮助办理申请入党手续,并说明在入党申请书寄往国内而尚未被批准之前,暂作候补党员。周恩来还将此事向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张申府作了汇报。
张申府最后同意朱德入党,主要是认为朱德几次找他要求入党,态度很诚恳,说明追求进步。经反复考虑,党组织最后决定同意了朱德的申请,11月,由周恩来和张申府做入党介绍人,经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朱德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每当回忆起这段历史,朱德总是非常激动。他说:“我当时真高兴极了。从此,我抛弃了旧我,开始了最有意义的革命的新生。”从此朱德开始了崭新的政治生命,尽心竭力
听说教材比赛后心得体会和感想 参加教学比赛的感受(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