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第一课心得体会精选 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心得(二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精细化管理第一课心得体会精选一
结合各社区特点,依托现有信息平台,参考“六普”数据,逐门逐院采录,不断完善标准和制度,建立一整套以街(楼房小区)、院(楼)、户为单元,涵盖人、房、物等元素的网格化社区档案管理系统,达到检索方便、查找迅速、定位准确、信息及时的要求,实现对辖区内人、房、物的动态管理,推动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街巷—门院—家庭”组成的三级网格,编制社区管理档案,实现对“人”和“物”的有效管理。系统主要包括4个方面:
1、以胡同(楼房小区)为“条”。利用文史资料和图表、数据注明基本情况,街巷:以“胡同(街道)”为纲,辅以相应的文史资料和数据,介绍各社区的过去和现在,说明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2、以院(楼)为“块”。采用“表格文字 门院(楼栋)截图”的形式,标注各院(楼)的户主、居住人数、党员数量、楼门院长等主要情况。门院(楼栋):用“表格文字 门院(楼栋)截图”的形式形象直观的说明该门院(楼栋)的户主、居住人数、党员数量、楼门院长等主要情况。
3、以人为“点”。从档案中可以方便查询到各社区、门院人员的主要信息和力量分布。人:档案中可以方便查询到本社区,本门院人员的`主要信息和力量分布,如:党员、低保户、楼门院长、积极分子、重点人、低保户等。
4、以物为“辅”。建立房屋、机动车、宠物等档案,实现对物的有效管理。物:通过“以房找人”,对接相关平台,可以实现对物的有效管理,如房屋出租情况,住户是否有狗,是否有车等。
1、先行试点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
深入调研,收集相关资料,以梁家园社区作为试点社区,先行开展社区管理档案的创建。3月下旬基本完成创建工作,为其他社区继续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2、探讨论证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
召开专题研讨会,充分讨论借鉴“梁家园经验”, 集思广益,结合各社区自身特点,分别开展社区管理档案创建工作。
3、修改完善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介绍各自方案创新之处和工作中出现的
问题,充分讨论,形成一致意见,统一标准,完善各自方案。
4、数据采集和维护阶段(2011年8月)
为保证档案“底数清,信息准”,需对数据及时更新维护。
1、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社区管理档案的创建是我街道2011年推动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单位要提高认识,主要社区领导亲自挂帅,以健全的组织领导、完善的工作方案、灵活的组织形式、严格的工作措施,认真落实这项工作。
2、加强沟通,推动工作开展
各社区在工作开展中既要体现自身特色,同时要加强沟通,相互学习,彼此借鉴。要充分调动各社区骨干力量,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档案建设过程之中,既锻炼了队伍,也为社区建设作出了贡献。
3
精细化管理第一课心得体会精选 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心得(二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