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能源报国使命心得体会及感悟 践行能源报国使命心得体会及感悟怎么写(九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践行能源报国使命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借此机会,我想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同各位同学和老师交流交流想法。
我想讲这个问题,是从弘扬五四精神联想到的。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们13亿多人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中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这段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前人的责任,对后人的责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不认可“国强必霸”的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中华民族被外族任意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什么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底气?就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发展起来了。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这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百年奋斗赢得的尊敬。想想近代以来中国丧权辱国、外国人在中国横行霸道的悲惨历史,真是形成了鲜明对照!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去年12月26日,我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时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
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推荐践行能源报国使命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近期,区委组织全区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培训,培训班上,区委书记张乃卫亲自授课,就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推动各项工作,党组织书记在此次活动的作用暨如何当好党组织书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为基层党组织书记牢固树立了宗旨意识,坚定了信仰,增强党的信念。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把思想从纷纭复杂的事务中,挣脱出来,细心听讲,感受很深,以身自量、深思良久。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和人民群众密切接触的党的基层组织暨负责人的言行、思想脱离群众,就会严重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那我们的党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会使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失去信心,终将导致我们党会走向失败。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基层组织负责人,每一名普通党员,牢记宗旨、不辱使命,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贯穿于实践活动始终,践行到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日常工作中。
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做群众工作,是我们最根本的基本功,也是我们社区党组织工作的基础,近年来,由于忙于应付各项社会工作,完成任务,疏于走访群众,从思想上、行为上脱离于居民群众,反感于群众意见,怕与群众接触,致使于工作思想脱离于群众,成绩不佳。回顾反思,有悖于党的群众路线这个法宝,辜负了党员群众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这次学习,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
这次培训学习,让我重新回顾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中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是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作为党的思想基层践行者,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我们的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就在我们党暨各级党组织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党的群众路线要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具体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特殊性和变化性,这就需要群众工作组织网络需要进一步健全。这就要求我们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政策,对知识的不断刷新。这就需要我们做群众工作要换位思考,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这次学习的体会,最重要的是对党的执政理念,党的宗旨,有了融和性的理解,让自己很久没有触及到的灵魂,受到了震醒,把自己作为党员的思想本质,浮现出来,使自己坚定了信念,纯洁了心灵,把党的“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融入到在群众工作中,把党的思想,贯彻到为民服务和解民忧,化民怨的过程中,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把“满意、高兴、答应”作为我们为民服务的目标和任务。
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从本职工作出发,从我们从事直接面对群众的最基层出发,把党的思想深入到群众的角角落落。作为一名社区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个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衣食住行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
在工作中,从思想上,行为上坚持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始终注意工作中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善思常变,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经验,从群众的意见中汲取智慧。
主动经常深入群众,在日常工作中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群众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不要有靠边看的思想,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时时刻刻起模范带头作用,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解民忧、帮民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党的执政根基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赋联一对,算是此次培训的体会和感悟吧:
为民谋福祉,问需问计党的宗旨存中华天地, 务实求发展,真抓实干民族复兴在群众心中。
推荐践行能源报国使命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们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息息相关。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推动各个民族之间开展文化交流和创新的有效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本质表现,是保障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重要精神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当代高校学生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保障国家稳定和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推动者,也是民族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后备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浪潮中,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差异性、易变性等特点。因此,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少数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他们具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构成了少数民族的精神内涵,甚至决定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在高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少数民族学生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邀请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将其作为典型代表来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效果,根据其所在地的发展变化和内在体会抒发自身感受,那么这种具有强烈代表性的受教育感悟,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力量得到更全面充分展现。所以,开展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发
践行能源报国使命心得体会及感悟 践行能源报国使命心得体会及感悟怎么写(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