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红色记忆第6集心得体会和感想 红色记忆第6集心得体会和感想怎么写(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红色记忆第6集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6年。96年来,中国共产党一路风雨历程,蜿蜒向上,带领中国人民为自由、解放和富强,浴血奋斗,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彻底打破粉碎,建立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面貌崭新的新中国。经过68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革开放,新中国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成为一个安全、繁荣、美丽、富饶的国家。

参观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渡赤水纪念馆和苟坝会议会址,重温党的那一段历史,缅怀先烈,使我对党的历史,党的性质宗旨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1935年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苟坝会议,是1935年3月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围绕是否进攻打鼓新场这一问题,在遵义县苟坝村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并由讨论红军军事行动转为讨论决定成立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完成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军事领导的组织整顿任务会议。

遵义战役后,蒋介石亲临贵阳督战,红军仍处在国民党军大小包围圈之中。毛泽东分析认为,蒋介石已经下令各路追剿部队向遵义、鸭溪地域压来,红军再一次陷入了敌军四面围击之中。如果红军硬要去攻打打鼓新场这一堡垒,突出敌军新的包围合击圈就更难。从打鼓新场西南面看,滇军从黔西到打鼓新场只需一天行程;从西北面看,国民党军周浑元纵队三个师只要大半天急行军就可赶到打鼓新场侧击红军后背;从东面看,国民党军吴奇伟纵队两个师只需大半天行程就可以赶到打鼓新场攻击红军左侧背;从东北面看,川军三个旅和国民党军上官云相部两天行程就可以赶到打鼓新场投入“聚歼”红军的战斗。虽然打鼓新场只驻有黔军一个师六个团,战斗力也不强,但是,打鼓新场筑有城墙,修有碉堡,黔军完全可以坚守待援。如短时间内不能解决战斗,红军必然被打鼓新场之敌死死拖住,待援军围歼,导致全军覆没。

如此严峻局势中央是清楚的,针对蒋介石这一新部署,中革军委特设前敌司令部,委托朱德为前敌司令员、毛泽东为前敌政治委员,以统一指挥红军粉碎敌人新的进攻。然而,在遵义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和“再打大胜仗,赤化全贵州”、“创造新的苏区根据地”等口号鼓舞下,全军上下只想着打大胜仗,以至在苟坝会议上出现了大家一致要打驻守在打鼓新场的黔军,只有毛泽东一个人说不能打的局面。

张闻天鉴于以前的负责人专断不好,看大家争论激烈便来了个民主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结果20多个与会人员一致同意攻打打鼓新场,并将毛泽东刚当了7天的前敌政治委员的职务表决掉了。

毛泽东被免职后,仍忧虑着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思考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他首先说服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人周恩来,同周恩来一起说服朱德,继而在次日的会议上说服参加会议的20余人。中央会议重新作出决定,放弃进攻打鼓新场计划。这一重大决定,避免了党和红军遭到全军覆没的危险。

苟坝会议暴露出“原有二十多人参加的中央会议决定军事行动”这种领导方法的弊端。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在3月12日的会议上,讨论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团(即新的三人军事小组),全权负责指挥军事。至此,苟坝会议由讨论红军军事行动转为讨论决定成立党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军事领导的组织整顿任务便大体完成。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由非执政党,到打碎旧中国体制,建立新中国,成为执政党,到现在有八千七百万党员,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

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先驱,在革命、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为中国留下的辉煌的遗产。将永远照亮新中国前进的方向。

有关红色记忆第6集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小时候生活在外公家,那里有好几条小巷错综在一起,年久失修,青石板的路也斑斑驳驳,外公家就在几条巷子的中间,是一栋青灰的砖房,方方正正的。我的童年就包裹在这四方的瓦楼里。

外公家是向阳的,布了很多纱帘。每到正午,太阳顺着轨迹移到中天,正正的从窗子透进来,穿过窗台吊着的兰花,从密密的纱中间穿过。家里透着幽幽的绿光,和着明媚的色彩,像布了淡青的雾,朦朦胧胧的。我是喜欢那些花的,它们的四周笼着若有若无的香气,总觉的有些神秘。

老人家有些治不好的小毛病,家里常备着药罐子,有时碰上感冒发烧,也从医院弄来些输液的针管。我喜欢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摸那些针管,细细长长的,像极了缝衣针。姥姥外公出去买菜的时候,我就偷些来,拧开水管灌水进去,然后踩着小板凳给吊着的几盆兰花浇水。盆里的泥土就变的潮湿而鼓胀,还有些凉意。到了夏天,就更觉的清新和凉爽。时间久了,这种游戏便乏味起来,我开始学着医生打针的样子,把水注进兰花的叶子里,想象着细长的叶子逐渐变的丰满。谁知那片叶子竟泛了黄,变得干煸无力,耷拉在花盆的边缘。几日过去,绿意正浓的兰花就凋谢了。外公对花花草草是极上心的,眼看这可人的兰花变成了这般模样,甚是心疼,又是浇米汤,又是施肥,还弄了只蚯蚓来翻土。我只能躲在门后面,巴巴的望着,感觉那兰花像披着头发的怪物,要掐我的脖子,再不敢走的太近。最后那花还是谢了,屋子倒是比原来敞亮了,可没了那幽幽的光,总觉着不好看了。

这个小区不大,是一个单位的职工楼,百分之七八十的住户都是原先单位的职员,待遇是很好的。每逢大的节日,小区会组织放露天电影,一般都是两部,连着放几天。每到这个时候,小区就热闹极了,各种各样的小板凳摆了几排,楼下的小院被人挤的满满当当,楼上也竟是些探出的脑袋,瓜子零食更少不了。一块镶了黑边的白布就是银幕,用几根木质的竹竿撑着。后面架着一个方形的机器,有个圆形的镜头,蓝色的光柱从里面伸出来,揉成一个光圈,光圈旋转着,夹杂着空气中的粉尘,越过人群打在幕上,那块白色的布像是立刻有了生机,让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电影的内容已经在我的印象中模糊了,似乎黑白片更多一些。只记得看电影时,有个阿姨爱抱着我,她长发及肩,身子软软的,还充斥着淡淡的香味,温热的呼吸吹着我的脸,我喜欢倚在她的怀里,沉沉的睡去。

外公家离学校不远,大概有十分钟左右的路程。路上要经过一条小巷,巷子边都是带着瓦砾的三层矮房,房子的边缘种了一排白杨,白杨树有些年岁了,高大而粗壮。树的下沿被漆成了白色,还刻着很多歪扭的字,大多都是我们这些在附近上学的小学生刻的,最多的就是xx我爱你,孩提时代的倾羡和仰慕就化为了这个爱字,无意之中掬进了未来。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姥姥外公总是轮着来接我,三年级以后,就和学伴们相跟着回家,纵然路上多了些欢乐的时光,可每到冬天,那条蜿蜒的小巷就着实可怕起来。早晨起的早,天色还发乌,光秃秃的树枝支楞在头顶,有风的时候,就发出一阵刺耳的声音,像怪兽在呻吟。小区安安静静的,没有路灯,清晨有几个小吃摊亮着昏暗的赤色灯光,摇摇摆摆的,我的影子就随着忽大忽小,看起来可怕极了。这个时候只要身后有一点响动,我撒开步子就跑,一直跑到学校门口,喘着粗气,半天回不过神。

临近小学的地方有一个摊铺,是一对老夫妇开的,约莫六七十岁的样子,老奶奶头发是花白的,身子也偏瘦,人倒是很精神,眼睛像个玻璃球咕噜噜的转。爷爷看起来就慈祥很多,脸上有深深的皱纹,向下耷拉着,嘴唇皱褶而干燥,却总是笑盈盈的,年岁看起来比奶奶大些,反应也不如奶奶伶俐。他俩自己搭了个摊子,用红色的布当围子,中间放了张长方形的矮桌,原先是用白漆漆过的,现在上面腻了层油,漆皮也掉落了不少,显得极为陈旧。他们自己买蔬菜水果回来,用粉面裹起来炸,分类摆放在几个大小不一的盘子里。奶奶还自制了一种浓汤,用小火炖着,汤是米白色的,很粘稠,就浇在蔬菜上,好吃极了。汤总是热的,偶尔还能吃到几块很小的鸡肉,尤其在冬天,用手端起来,捂着暖暖和和的,喝一口,那种暖意从嗓子滑到胃底,舒服极了。那种味道像记忆中的色彩,在心里和胃里开了花。

夏季,是个炎热的处处流火的日子。也就意味着放暑假了,两个月的假期,对于我,是件再快乐不过的事。早起跟着外公去邻近的公园晨练,夏天的早晨清新而凉爽,挨着湖的公园还有阴阴的凉风,公园的人很多。外公喜欢沿着湖走,走到一个台子上,就临湖吼几声,声音能传到河对岸,那边的人听到也会有所回应,公园显的好不热闹。我站在旁边也不闲着,学着外公的样子舔着肚子,两只手撑在腰上,我胆子小,不敢喊,就佯装张圆了嘴,一阵风立马灌进肚子,感觉像喝了口凉气,肚子马上就圆鼓鼓的,像个皮球。

下午是最难熬的,天气热的厉害,树叶都像粘在了空气中,静默着。我必须趴在我的小方桌上,按计划表写作业。计划就贴在我对面的墙上,夹在一堆奖状的中间,大部分都是哥哥姐姐的,花花绿绿,各种各样,看的我眼直晕,很快就困了。我的眼睛半睁半闭,字也越写越歪扭,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又迷迷糊糊的醒过来。外公的鼾声在耳边此起彼伏,风扇也呼呼作响,心里实在是不舒坦。

姥姥对我要求很严,每天的作业都要拿给她检查,她点点头,我就算过关了,飞奔到楼下跟邻里的小伙伴玩。偶尔赶上检查不过关,挨一顿骂是免不了,到楼下的时候,小伙伴就很少了。一次天晚了,正赶上住户装修房子,楼道口堆了一堆细细碎碎的沙子,还架起一个滤沙子的网,被滤过的沙子像一个小山包。摸起来绵绵的,柔软极了,我就把沙子堆挖了个槽,拿鞋拍平,两边垒起低矮的围子,样子跟幼儿园的滑梯差不多。沙子还是涩的,我滑不下去,就躺在上面。

太阳快落山了,夕阳把天边印染的通红,云朵低低的压过来。我躺在沙堆上,与沙子亲昵,吻着吸入的每一口空气,却曾想不经意间,把那掬沙融入了我童年最快活的回忆。

有关红色记忆第6集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红船精神永不褪色》

一条小船,

劈开了南湖的波浪;

十几位热血青年,

运筹着一个红色的理想;

中国革命,从这太阳升起的地方起航。

这条小船,运行着一个曲折的历程,

这条小船,寻找着改变中国命运的航向;

这条小船,装载着一部生动的中国现代史,

这条小船啊,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希望。

中国共产党挥舞天锤,像盘古开天辟地,

砸碎冰封的制度,

红色记忆第6集心得体会和感想 红色记忆第6集心得体会和感想怎么写(7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