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术拓展心得体会总结(九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学术拓展心得体会总结一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会议管理办法》和财政部等部委近期印发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财行214号),我会拟组织编制20xx年度学术会议计划。学术会议计划经审批后,将作为组织举办和审批的依据。未列入计划的学术会议,原则上不得举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要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从严管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范并合理使用经费,务求实效。
二、学会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制定好本部门20xx年度学术会议计划。同时要提前与财务部门沟通,落实经费预算。
三、学会各分会、专业委员会要围绕本领域的重点工作,制定好20xx年度学术会议计划,做好经费预算,规范筹资渠道。
四、参加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xx年科学与技术年会分会场的学会各分会、专业委员会也需填写学术会议计划。
五、严格执行民政部《关于规范社会团体开展合作活动若干问题的规定》(民发〔20xx〕166号)中的有关规定,涉及到出差、住宿相关事项严格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财行〔20xx〕214号)中的管理规定履行手续。
六、按照附件的统一格式填写后,于20xx年12月31日前将会议计划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交流部,同时将电子件发送至邮箱wang74721@。
联系人:张中华 王国清
联系电话:010-622598xx
主题学术拓展心得体会总结二
编号:_______________
基金资助单位(甲方):____________
作者(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以下简称甲方)资助______(以下简称乙方)出版______著作。 经双方协商,共同签定并遵守以下条款:
一、甲方向乙方提供______元出版经费,其中有偿使用______元。不足部分乙方自行解决。
二、甲方提供的出版经费,乙方要严格按照______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要求以及本合同的规定使用,出版著作的所有权归乙方。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学术著作在出版时,须在扉页标注“______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字样及编号。
三、 著者须在受资助著作印刷出版后一个月内,将样书三本(套)送交______科技处。如果著作不能按期按质出版(资助通知书下达后的一年内),______科技处可撤消资助,并由学院财务处收回资助资金。
四、甲方有权检查乙方的著作出版及经费使用情况;乙方有向甲方汇报出版情况的义务。
五、若有客观原因须延缓出版,必须经甲方同意。如果中止合同时须经双方同意,并且乙方把出版经费退回甲方。
六、本合同一式两份,甲方、乙方各一份,由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____________
乙方:(签章)____________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主题学术拓展心得体会总结三
各位学者、专家:
大家下午好!xxxx学术报告会现在开始。这次报告会由安全分院科研学术中心主办。我代表主办单位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这里的语言是思维的碰撞,这里的思路是智慧的闪光,你有一个idea,我有一个idea,我们交流就每个人有两个idea,这是学识的增加。
今天我们请来了xxxxx和xxxxx(可以加点汇报人简介)下面,学术报告开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xxxxx。
谢谢xxxxx的精彩演讲,下面,大家有5分钟时间进行提问交流,有提问的请举手。
(控制在2个问题)
好,现在提问到此为止。谢谢xxxxx。
下面有请xxxxx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报告。
谢谢xxxxx的精彩演讲,下面,大家有5分钟时间进行提问交流,有提问的请举手。
(控制在2个问题)
好,现在提问到此为止。谢谢xxxxx。
两位嘉宾的精彩报告,到此已全部完成,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两位嘉宾的精彩汇报。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交流是知识保持鲜活的法宝,交流是学术不断创新的阶梯,学术交流,期待更精彩的交锋。
现在,我宣布,xxxx学术报告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光临。
主题学术拓展心得体会总结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20xx年度山东省生态学术研讨会,今天,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们欢聚美丽的岛城,共叙友谊,共谋“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广生态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发展。我谨代表协办方中国海洋大学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会议的各位嘉宾、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积极支持我校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校设有17个院,1个基础教学中心,1个社会科学部,68个本科专业,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校拥有“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海大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以及在建的“东方红3”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等供教学实践和科学考察,基本组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初步形成了国内一流的系统化的现场观测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由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设在学校。学校拥有一支结构相对合理、学科领域覆盖较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60余人,博士生导师360余人,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校治学执教。学校科技成果丰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900余项;被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1万余篇,截至目前,学校在地球科学、植物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等8大学科(领域)跻身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将立足海洋强国建设,大力推进改革创新,通过强化建设和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全面跨越,力争跻身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我校生态学专业1985年创办的,已有20多年的发展
主题学术拓展心得体会总结(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