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书心得体会老师点评评语和方法 老师读书笔记评语(9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1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读书心得体会老师点评评语和方法一

《厚黑学》,其实我是早已听说过的,在公婆家也有看到实体书,原先还借过来打算一读的,厚厚的一大本,之后被什么事给耽搁,就给忘了。如今算是读完了,却是与想象中相差甚远。本来以为是一本教人如何工于心计的书,如今看来,竟是自我眼界窄了思维局促了。这本书的立意与格局,要比我想象中的高上许多。

说立意,作者是苦苦钻研历史得来的感悟,或者可说“顿悟”,胸中淤塞一夕间释放澄明,畅快无比,又是个直抒胸臆的直性子,当然不吐不快,甚至能够说,他是唯恐自我说晚了被别人先说出的。当然,不可忽略作者的本质,他是一个文人,尽管曾在官场混迹,占得油水丰厚的职位,离任时却是贫困潦倒。身为“厚黑教主”,却未曾所以得了利益上的好处,乍看是怪事一桩,细细思量之下,实则是再自然可是的了。宗吾本人,从其字里行间能够看出,是很以自我的思想才学为傲的。而人入“文眼”一旦日深,骨子里便忍不住沾上几分铮铮清气,甩也甩不脱的了。在他心中,早已浑然一套入世法则,或谓今日之价值观。知书明理,便无法做许多伤天害理违背本心之事。用他自我的话说,是“力学原理”。一个人如果自我跟自我拧劲儿,力不往一处使,是要精神分裂的。宗吾是一个再健全可是的人,以其睿智勤奋,发明了“厚黑学”,但他的本质,却是不黑不厚,彻头彻尾一文人,于是可惜,止尽于此。不能更进一步身体力行将其发扬光大。话说回来,如果他骨子里便有几分厚黑的成分,怕是也不会将自我悟到的厚黑法则公之于世了,自我私藏,用在求官发财之上,为自我觅得实在好处,这才是正经聪明人的做法罢!这就好比一人身具点金天赋,

其本人却并不爱财,于是便点出许多金子分给那天下人,令许多穷苦人从此不必再为求生计而向富人折腰,于是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格平等。宗吾所作,便是如此。

再说格局。文章格局,取决于作者的学识与胸怀。学识渊博,则笔下行云流水。胸怀广博,则文章气势开阔。宗吾之作文,是很有一丝痞气在里面的。洋洋洒洒不拘一格。十分活泼。读宗吾的文字,时常令我想起王小波。李宗吾卒于1943年,王小波生于1952年,若是人死后真有魂灵的话,我很愿意相信李宗吾下一世投胎成为王小波。这两个人一般的标新立异蔑视陈规,主张思想之独立人格之解放,都善用讽刺,幽默感上乘。李宗吾写出《怕老婆经》,王小波与妻子李银河情意甚笃。这两个人,都有将文字点石成金的魔力。趣味的人,写出趣味的字。读来便觉趣味。学识使文章资料充实,胸怀使文章属意高远,而趣味,使人能读得进他们的文字,且读得开心。那么文章布局哪怕杂乱些许,又有何妨?作者意到笔到,我们眼到心到便好。

宗吾信笔由缰地写下去,我便兴味盎然地看下去。及至合书,已忘了一半文字。再过几天,忘了大半。《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教无忌太极剑法,是忘得愈多愈好。读书虽是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一件事,但一书读罢脑袋空空,终究令人羞愧。于是特在此将脑中存留的断章残篇稍作整理,将本书主要观点大致归为以下:

1.厚黑厚黑,面厚心黑。所谓面厚,要忍得常人不能忍受之屈辱,卖得精神病也不能比及的痴傻疯癫。心黑,是要罔天理灭人性,该下手的,便是老弱妇孺至亲好友也要下得。得此道者,或成英雄,或为枭雄,绝不至默默无名。

2.人世之道,逃不脱力学原理。发力与人相合,便会得人相助。与人相背,便莫要怪人挡你道路。弱者独木凄惶,但合力成笼,可困猛兽。

3.无论何时,莫要忘记坚持思想之独立。众人推崇的,要格外当心。众人踩踏的,要认真追究其缘由,慎下确定。

知易行难。李宗吾身为“厚黑教主”,为人尚不厚不黑。由此可知,人最难的,是与自我背道而驰。而最应当的,还是追寻自我的本心。老实人用厚黑术,画虎不成反类犬,遭人耻笑。内向人学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必定心力交瘁。不是所有明白的,都要做到。老实人懂得了厚黑术,不必须要用,可拿它当提情商堪世故的教材,防心术不正之人。内向人想与人合力,需得先做内观,将自身的种.种力绞成一股,再去寻找志同道合之人为师为友。唯独第三条,适用于天下所有人。而自我,更是亟待提升。无论何时,莫要忘记坚持思想之独立。哪怕所以而显得格格不入形单影只,也好过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选择做这样的人,便要去培养相对应的勇气。勇于漠视蜚短流长妄意揣测,勇于应对孤独寂寞风刀霜剑。做该做的事,走自我的路。

主题读书心得体会老师点评评语和方法二

古人云,“开卷有益”。经常读书和思考,会使我们勇于自省,善于自省,既不惮于正视自我之短,又能努力探究补救途径。尤其,读一本好书,能够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阔;能够使我们不断总结自我以及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

寒假里,我拜读了《教师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提议》一书,获益匪浅。

书中共谈了69条提议,涉及到教师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如:认识自我、人生境界、教师的魅力、做一个有品味的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发现自我的潜能、个性教师的魅力之源、欢乐、健康、做自我的心理医生、把小事做好、明锐的观察力、毅力、读书要学会品书、精神饱满地投入每一天等。读此书,就好像有一个个智者站在面前,循循善诱,为我排解烦恼,为我指点迷津。又好像有一个个和蔼可亲而又博学多闻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忙,让我充满信心……

书的封面上就有这样一段话: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是金钱是名利是学生好的成绩还是家长的尊敬、社会的推崇……其实、教师最需要的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欢乐,这种欢乐会净化你的心境,使你越来越感受到活的价值、有意义、越来越能体悟到人生的真谛……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如“教师,认识你自我”,初看这个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平时工作、生活中我经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同样是教师,为什么我工作这么辛苦为什么学生如此差劲难以调教为什么学生成绩老是提不上来为什么自我不被赏识、重用……究其根源,是他们没有真正认识自我。教师仅有看清了自我、认识了自我,才能了解自我的性格优势与不足,准确地自我定位;才能正确认识职业价值,热爱自我的职业,才能扬长避短、构成自我独特的自信心。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我的认识,使自我变得更好和更完美。教师需要要做的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自我。

教师需要有活力。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我心中有阳光。”要引导激发学生参与的进取主动性,作为整个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首先自我要有活力。

教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用心、细心。敏锐的观察力是一个教师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教师需要用其敏锐的观察力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牵着学生的手,用心去呵护去支撑;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到相互走进内心世界,心心相印,息息相关,生机勃勃,其乐融融,让自我成为真正的充满智慧、富有生命力的教师。

此刻的学生都很有个性。教师一般都是喜欢比较听话的,进取要求上进,对教师和同学也比较尊重的孩子,不太喜欢个别的将自我表现的与众不一样、总是显得自我那么桀骜不驯的孩子。可是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师生之间“水火不容”,学生上课没有兴趣,上课捣乱,教师费尽心思,疲于应付……所以,教师需要学会宽容与欣赏。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能恰当控制和调适自我的情绪。

每一个人都期望得到掌声,得到表扬。如果人的情绪浮动时,总是要发泄的,有的会发展为破坏性行为。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一危险期的中学生,由于此时心理起伏大,感情容易激动,容易走极端,爱“逆流而上”,有的甚至与教师与家庭不可调和,再加上学生学业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的进取性、自觉性有的又很差。当教师应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教师应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必须要冷静。如果教师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欣赏是一种进取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建立在善于发现和摒弃嫉妒、悲观厌世等不良心里的基础之上的优秀品质。只要我们学会了欣赏,就学会了尊重。让教师多用赞美之声,克服逼迫之声,放下我们的架子,少一些居高临下。

教师需要会思考,会反思。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那么,我们又如何对待我们自身的历史----每个人已走过的生命历程呢学会反思和忘记,也许是对教师个人教学生涯的很好把握。教师要多回过头来看过去,看自我原先所走过的路,所做过的事。让教师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汲取营养,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与成熟,经过自我的思维和方法完成别人看来是艰巨或困难的事情。

主题读书心得体会老师点评评语和方法三

读《大学》最让人感受深刻的是做人要正心,正心就是保持内心的中正,就是谨守天性中的良知,不被个人的好恶所左右,不受个人感情、自私的欲望所支配,就是把握好自己的情志、心态,以保持美好的心灵,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因为愤怒、恐惧、偏好、忧虑,心思不能端正。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了大三下学期刘明祥老师给我们放的翟鸿燊的国学经典讲解视频,当中提到做人要有正经见,正思维。原来与《大学》中的正心是有相同之处的。

读《大学》的过程中让我清楚了格物致知的概念,原来只是听说过而已,不知道其中的内在涵义,现在读完之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对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深刻的把握。“格物”即明辨穷究事物的道理,从而扩充知识,增长智慧。“格”是格除的意思,即格除自己的思想杂志,使自己不被物欲所诱惑,而蒙蔽了自己的本性,使自己不受恶行的玷污,而污染了自己的心灵,使自己的行为高尚,使自己的心灵美好,使自己的而修养提高。所谓“致知”就是想获得知识就必须研究事物,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穷尽它的道理,两词合起来,格物致知就是穷究事理。增长知识和智慧,以达到至善的境界。

以上说的是读《大学》中最重要的收获,下面说一下对《中庸》的理解。《中庸》强调“诚”,认为“诚”是现实中庸之道的关键,《中庸》的内容比较多,共包括三十三章内容。跟人认为中庸比较适合个人修身所借鉴,像大知,大德,素隐,素位,行远,诚明等章节以及后面跟的实例,都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中庸”的理解,以前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当自己去真正研读时才知道其内容之多。在第二章《时中》中“时”,不仅指时间,时代,也指时机,既不要超越阶段,也不要被时代抛弃,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可故步自封超越现实是偏激,跟不上步伐是落伍,我认为中庸的意思很大部分的意思与“时中”的概念是一致的。而中庸的精确理解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认识。

儒家思想中的最高思想境界是中庸,这里的“中庸”有包容和利用的意思。就是对于一切的客观存在都予以包容,并合理使用,在具体事件,无论其性质如何,其中都深含着一定的必然意义,都应予接受。而在具体的运作中应作出恰当的选择,把握适度。就是说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作出适宜的行为。庄子在《齐物论》中认为“中庸”是这样的“中”是原则,“庸”是实践,中庸就是知与行的统一。朱熹对中庸的理解,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中庸说起来简单,可是当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做到太难了。因为做到中庸就要做到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在两端中寻求契合点,在动静变化中做到恰到好处,这对于现实中的我们的确是很难的事情。

另外《中庸》中讲的最多的是“诚”,不管对自己,对家人,对外人都要诚实,至诚的人他的人品是诚恳的,他的思想深似潭水,他化育万物的胸襟像蓝天一样广阔,其实现实也是这样的。诚实应该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是与人相处的重要原则,也是一个事业开始的奠基。如果没有诚信,那么自己对自己不诚实,就不会做到慎独;对别人不诚实,别人就不会相信你;一个企业不诚信,那么这个企业也不会兴旺。

关于《大学中庸》的内容很多,道理也很深刻,先简单说这些吧!

中庸读书心得1000字2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贵族拥有一张出色的檀木做的弓,用这张弓射箭又远又准,他非常珍惜这张弓.

有一次,这个人仔细观察他的弓,他想:这弓虽然好,但还是有些笨重,外观也无特色,要是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就好了.于是,他请了一位手艺人在弓上刻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当他欣喜地拉紧这张自认为完美无比的弓时,弓“咔”地一声断了……

我们总在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方面好不行,得全面发展,什么都好才叫好;一个人说好不叫好,非得博得众人的交口称赞,没人能挑出毛病,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才是心中完美的境界,只有这样心里才舒服,人生才辉煌。否则,必将孜孜以求,殚精竭虑,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但世上有几人能达到这种完美?于是造就了众多痴男怨女,对着镜中花水中月,终日愁眉紧锁,抱怨命运不公。达到的又怎样呢?终不过是“咔”的一声,一切归于虚空。追求精美没有错,错得是没有把握好度,过分追求外观,反而忽略了功用。殊不知,弓是用来射箭的,只要把箭射得又快又准就好了,要那么花哨有什么用呢?

曾几何时,我也是这样追求完美的。总想保持最好的状态,各方面都出色,让所有人都说好。于是累人累心,终日提心吊胆,却难免顾此失彼。无论做到怎样,总有人说不好,为了别人的眼光奔波劳碌,却失掉了本心。蓦然回首,才知原来是掉进了完美的华丽陷阱。

花美半开,酒好微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谓千古良训,但有几人参透其中深意?我们从懂事开始,就被教育要有理想,有追求,但是我们要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偶遇一篇关于“中庸之道“的点评,顿觉醍醐灌顶。

关於中庸原理,散见儒家论述,并不完全集中在子思传作的《中庸》章句。中庸之道的要旨大体上可从下面四句纲领性口诀去领会:"允执厥中";"过犹不及";"和而不同";"所贵者权"是也。

允执其中——

中庸之道者,“用中为常道也”。《礼记》解释中庸为“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论语.尧曰》称中庸要“允执其中”,道统之传,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虞书.大禹谟》)者,舜之所以授禹也也。是谓尧、舜、禹三位传说中的圣王,都以中庸之道为传世之宝,授受之际,叮咛告诫也。

所谓“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的“两端”是指矛盾对立的两极,只认识或者把握其中的任何一极,都将失诸片面,必须“叩其两端”,从两端中作出优化选择,即求中是也。这就是说,在一个命题涵盖范畴的极端情况之间,总可以找到一个“发而中节”,契合事物本质特征,整体效果最佳,各方接受程度最高,恰到好处的优化解答,这就是中。“

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中记载

读书心得体会老师点评评语和方法 老师读书笔记评语(9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