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时期勤俭节约心得体会实用 勤俭节约实践心得(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革命时期勤俭节约心得体会实用一
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历史,使我更深刻地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这一切巨大的变革,源于1978年12月中央召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了,同时也是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探索。
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其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制约了经济发展,民生较为艰难,国际形势又趋复杂。邓小平同志曾说:“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所以,中国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恢复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同时,在国际上,与国外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相比,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越发明显,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所以,中国必须要通过改革开放,追赶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让人民过上期待已久的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就是要激发中国的经济活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是有目标和方向的,凡是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凡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是我们发展的方向。把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基本路线,就能保障中国的长期发展与稳定。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历程经历了以下阶段:
一、改革开放的起步和全面展开。这一阶段完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转变到扩大开放,从固守陈规转变到大胆改革的三个转变,是改革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创新阶段。首先在农村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成功,在城市对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企业承包制,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显著进展。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为鲜明特色的全面改革探索阶段。
二、改革开放的攻坚与持续推进。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这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调整完善政策,也是十年改革经验的总结。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科学全面的改革思路,推动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改革。
三、改革开放的全新期。总书记曾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周年,这是党和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承载了全国人民的殷殷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要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多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逐步实现了开放、富强、民主、文明的巨大进步。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前列;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拓宽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改革开发是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义义现代化建设符合党心民意,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成效和功绩是显著的。在改革开放越发关键的时刻,就象总书记指出的,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而我们,就要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紧紧跟随党的指引,看准方向,坚定不移的为国家富强民主,人民幸福乐业而努力奋斗。
主题革命时期勤俭节约心得体会实用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至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篇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党参与或领导了四大战争,即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顺应全国各民族的心愿,高高树起反帝反封建、打倒官僚资本主义、推翻三座大山的旗帜,把全国人民紧密地聚集在这一旗帜之下。党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者,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和捍卫者。党积极地投身大革命的洪流之中,经受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根据地人民进行伟大的土地革命斗争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总结千百万群众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党的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在革命根据地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风暴;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党领导全国人民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为民族争独立求解放的大旗下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之后,经过延安整风洗礼的党领导全国人民,历经4年奋战,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起了新中国。至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最终胜利。
党积极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19世纪20年代初期,在西方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的要求下,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之中,领导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提出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之后,党集中力量组织工人运动,迅速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然而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1923年1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遭到血腥镇压,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党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虽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经过综合分析后,党决定首先应争取同国民党进行合作。
1923年6月中旬在广州召开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指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且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以此实现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随后,在1925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席卷中国大地,史称“大革命”或“国民革命”。在大革
革命时期勤俭节约心得体会实用 勤俭节约实践心得(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