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新农村建设感悟(2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改造新农村的心得体会一
一、认清严峻形势
今年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领导通知切实把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建美区的战略来抓,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大胆实践,深入一线做工作,吃了不少的苦、出来不少的力,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目前,村房屋征收签订协议651份,已搬迁393户,完成37.73%;,项目大地征收全面展开,136户445亩已签协议9户,开工,/园项目批复耕地166.2亩房屋征收进场,项目批复耕地378亩,3号路路基改造从4号路起以西,涉及居民房屋77户,大地征收7户,已进场核量;,一期宅基地105亩动迁完成95%,耕地46亩已征收18户50亩,实际批复宅基地26.5亩完成,批复耕地85亩动迁中,2户企业动完,蔬菜果品批发 市场(50亩)达成动迁意向。城中村改造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成绩予以肯定,但差距更要警醒。当前改造的总的情况可以用“形势异常严峻、任务非常繁重、压力空前巨大”三句话来概括。形势异常严峻:一是进展慢。城中村改造任务6个村耕地面积15485亩,宅基地面积4242亩。与年初规定的任务目标比,无论在工作进度上,还是在工作力度上,有的村都存在很大差距。二是涉及面广。我区拟改造的6个城中村,涉及6123户16571人,需要拆迁改造的面积大。三是情况复杂。其一是用地复杂,既有国有土地,也有集体土地,还有村民宅基地;其二是房屋复杂,既有框架结构,也有砖混结构的,既有平房、楼房,还有土坯房,还有违建房;其三是人员复杂,区域位于城乡结合部,既有农民,还有流动人口,加剧了动迁的复杂性;其四是管理混乱,既有现实问题,还有历史遗留问题,既有拆迁企业问题,还有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及村两委班子问题。四是成本较高。由于时间拖延,新的拆迁补偿政策出台,加上违建房屋,拆迁工作增加了成本。这四个问题,有的村解决的较好,有的村将是改造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改造是市委、市政府安排的重要工作,领导对改造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我们要真正把改造的经济帐、政治帐、社会效益帐算透。
二、提高思想认识
一年来,我们在城中村改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3个村成效还不够明显。这里面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基本说来,
一是畏难情绪。前些年,有的村在改造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些“难缠户”和“钉子户”。因此,有的同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城中村改造方面怕出问题。的项目414亩宅基地(659个院)动迁完成23%,动迁遭遇瓶颈,征收主体不明确,征收组工作热情不足,群众不认可。
二是麻痹情绪。有的干部对改造的难度估计不足,思想上不高度重视,工作上也没有认真推进,没有认真研究政策。
三是敷衍情绪。有的同志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应付了事;推推动动,不推不动;有的同志不思进取,甘居落后。
四是依赖情绪。有的同志不愿下大力气去抓改造,与有关部门配合困难,但是,要努力,改造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为了克服上述消极的思想情绪,我们要树立四种意识: 一是树立城市意识。市场经济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城乡一体化,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因为,现代城市的特点就是开放、包容和文明,传统的小农意识是封闭、排斥和落后。城中村尽管位置处于城市之中,但是不少群众还没有同我们生活的城市融为一体。要推动城中村改造,要树立城市意识,把自己作为城市的主人,融入到现代城市文明当中。
二是树立民生意识。城中村改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解决民生问题,既能改善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又能创造更多的发展条件和就业机会,推动我区第三产业发展,对接主城区。通过改造,一方面使城中村有一个整洁靓丽的环境,另一方面也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使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是树立责任意识。在座的领导干部都要参与群众工作,我们肩负着群众的希望和重托,要让群众信任我们,因此,必须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四是树立机遇意识。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能够抢抓机遇,及早动手,推动了城中村改造,
改造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新农村建设感悟(2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