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简短 如何组织教研活动心得(九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有关心理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简短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如:
我校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诚然,个别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使全校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的基础上,我校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辅导室内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在个别咨询与辅导中,心理辅导老师做好相关的记录,耐心的为学生给予指导。特别是期中考试前后,学生面对自己的考试总会有许多的忧虑,心理辅导老师就予以劝慰,疏导,减少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或忧虑,并帮他们认真分析得失。
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通过信箱和老师交流,比较普遍的问题利用广播站的“星星回音”进行解答,实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也邀请部分同学到“快乐小屋”进行单独交流,利用些特殊的节日加强对学生的爱心教育,比如:学生自己作的“爱心卡”“感恩卡”等。让他们懂得家人或别人对你的服务和关心要知道感恩。孩子们对活动的热情很高,也得到了教育家长反映很好。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心理健康的教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还将不断努力,以期取得更大的成绩。
有关心理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简短二
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改革班级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辅导是建立良好班集体,发挥班集体功能,形成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妥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改革班级管理的有力支撑点和内在要求。正确认识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自觉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学班主任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班级管理渗透心理辅导主要是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重视指导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增进身心健康,获得良好适应能力。同时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加以调正,避免不良后果发生。
第一、班级管理渗透心理辅导首先要在班级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和谐、愉快、团结、合作、有序的心理氛围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地予以调正。
第二,班级管理渗透心理辅导还必须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锻炼机会,让学生处于各种情景之中,自主选择,自我表现,以激发其创造性。活动中一方面努力提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条件,让学生品尝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惑;另一方面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心态和行为,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增强耐受能力。
第三,班级管理渗透心理辅导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价值观。树立一个正确的学生评价观才能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有效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才能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中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大量的是心理问题,如果把心理问题看成了品德问题,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来处理,结果必然适得其反,激化了矛盾,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甚至转化为品德问题。对于思想品德问题可以采用批评、说服、示范的方法,对于心理问题只能以平等的身份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觉参与,通过聆听、接纳、同感、暗示,合作等非强制性、非约束性的方法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第四、班级管理渗透心理辅导必须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学生的心理档案既是心理辅导的记录又是心理辅导的依据。在学期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那些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心理状态,随时进行辅导并记录归档。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班主任就可以清楚地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动态,选择有效的方法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同时通过心理档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增强自我认识,预防心理疾病。有了心理档案,在学生心理问题暴露时还有利于班主任老师与心理咨询员进行会诊,探讨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因此班级管理渗透心理辅导是很有必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
第五、班级管理渗透心理辅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途径和方法。为提高全班学生心理素质,营造班级心理氛围或者解决全班带普遍性的心理问题可以采用团体辅导方式,就是在班主任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一定的活动情境,围绕一个中心或者针对一个心理问题,采用调查、访问、讨论、表演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充分打开内心世界,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启发自己,自己调整自己。科任老师在班级教学管理中,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自觉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管理中主要渗透宽厚、同情心理;诚实、正直心理;开朗、合群心理;顽强、上进心理;勇敢、坚韧心理。
在具体实施中,通过训练、辅导、暗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教师积极采取和谐、兴趣、成功等原则,创设学生乐学、好学的环境,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以教师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运用激励的手段,创设真实的环境,采用直接的感受,通过真诚的交流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引导学生学会教育自我、完善自我。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和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目前的心理状况,班级管理渗透心理辅导势在必行。班主任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树立现代班级管理意识,自觉地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在班级管理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关心理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简短三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在教育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二、基本原则
我校在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全面性原则。面对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差异性原则。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和发展相结合。
5、保密性原则。对求助学生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决不应作为社交闲谈的话题,要进行保密。
三、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同时,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心育阵地作用,扎实开展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提高新镇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心育保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学会学习,学会交流,适应升学择业、生活、社会等。
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五、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开展学习辅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主题班会、学法指导月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2、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
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兴趣引导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3、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每学期分年级进行1—2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促进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4、开设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的辅导。由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定期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学生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
心理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简短 如何组织教研活动心得(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