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调查心得体会和方法 分析如何处理焦虑(4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焦虑调查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加强和谐理念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机制研究,xx年3月份我们作了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本问卷选取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学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95份。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男生75人,占78.95%,女生20人,占21.05%;机电专业56人,占58.95%,电子商务专业39人,占41.05%。由以上可见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并区分了不同性别和专业结构,使本问卷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的生命观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守于被试的基本资料,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年级和专业。第二部分是问卷的基本内容。在问卷编制之前笔者先进行了一定的谈,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此问卷。本问卷共有20个涉及有关生命的问题,包括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是否具有生存技能,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对伤人的态度,学生的人生价值标准等等,能比较真实客观地映出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其中第9题和第20题为多选题,其余为单选题,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回答。问卷回收后,由笔者逐一对问卷检查,剔出了无效问卷。
由于本问卷的选取被试较少,可能不能很好的映当代学生生命观的总体情况,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一些问题。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被试学生的生命观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被试承认在学实施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76.84%的被试认为在学中有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6.32%的被试认为无所谓,16.84%的被试认为没有必要,可见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生命教育在我国港台地区起步较早,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内地的生命教育还刚刚起步,有关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有关学生的生命教育还是一片空白。从被试学生映的情况看,他们对生命教育有强烈的渴求。
其次,部分被试对生命有一个比较正确地认识,比较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有85.47%的被试认为生命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可见部分被试对于生命的看法是正确的。认识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的统一。然而仍有7.37%的被试认为生命仅是精神的,3.16%的被试认为生命是物质的,这些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差,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对生命认识存在这种偏差,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在是否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上,10.53%的被试选择经常有,52.53%的被试选择偶尔有,22.11%的被试选择较少有,14.74%的被试选择没有,说明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是很满意。在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上,有84.21%的被试认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11.58%的被试认为身体健康一般重要,仅有3.16%的人认为身体健康不重要。学生普遍来说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都比较重视,身体健康是人生命的本钱,重视身体健康说明能够爱惜自己的生命;在心理健康方面,有25.26%的被试认为自己的心理很健康,63.16%的被试认为自己的心理比较健康,仅有5.2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心理不健康。同时7.37%的人表示经常遇到心理问题,66.32%的被试表示偶尔遇到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整体上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学生心理脆弱的现实依然存在,我们对这一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第三,部分被试在学习、生活中承受一定压力,生活状态欠佳。11.58%的被试承认在学习生活中压力非常,22.10%的被试经常感到压力,53.68%的学生有时会感到压力,12.63%的被试表示基本不会感到压力。在压力的主要来源中,其中58.95%的被试选择就业,42.11%的被试选择人际关系,38.95%的被试选择学业不顺,有35.79%的被试选择情感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是就业。在当今社会中竞争非常激烈,有压力并不是一件坏事,有压力才有动力,关键是怎样知道学生将压力转换为动力。从被试对每天生活的地评价看来,当前学生的生活状态欠佳。62.11%的被试认为自己每天过得生活马马虎虎,12.63%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非常无聊,仅有25.26%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非常地充实。
第四,在对待自杀的态度上,部分被试都能够有比较正确的态度,但仍有学生存在轻生的念头。30.53%的被试认为完全不理解自杀行为,认为自杀是一种愚蠢的行为,67.37%的被试表示可以理解这种行为,但自己绝对不会自杀。但依然有2.11%的被试认为自杀是一种脱痛苦的方式,或许自己会做,同时有23.16%的被试表示自己曾有过轻生的念头。可见从整体上说部分的学生对于自杀这种行为都有比较理智、比较正确的看法,但依然有人存在错误的认识。在对待死亡问题上,部分被试都能够正确的态度。13.68%的被试选择害怕死亡,15.79%的被试选择忌讳谈死,但并不害怕,72.63%的被试选择顺其自然,坦然面对。
第五,在与班上及宿舍同学相处关系问题上,部分被试都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38.95%的被试表示很好,58.95%的被试表示还可以,只有2.11%的被试表示不太好。在同学遇到困难是否给予助问题上,部分被试都能够有比较正确的态度。58.95%的被试表示会主动助,40.00%的被试表示视与同学的关系而定,只有1.05%的被试表示不会主动助。
第六,在人生的价值标准问题上,存在一定功利化的倾向。51.58%的被试认为人生的价值标准是对社会贡献的多少,10.53%的被试认为是社会地位的多少,9.47%的被试认为是金钱的多少,28.42%的被试表示说不清楚。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功利化的人生价值追求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观,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当代学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困惑等生命困境,不少学生仿徨、无奈、消沉,感到“活得没意思”。当学生无法合理排解这种种压力、焦虑、时,便极有可能采取自杀或杀人的方式来寻求解脱。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视生命和感恩生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加强高校学生生命教育,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更新观念,准确把握生命教育的本质。
有人认为高校生命教育就是对学生自然生命安全保护的教育。其实不然,高校生命教育主要应守于人的生存能力、生活体验、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准确把握生命教育的本质属性。
我们认为,学生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生存教育,要让受教育者掌握生存技能,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
第二层次是生活教育,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社会的幸福生活。
第三层次是生命价值教育,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达到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生命教育课程规划,构建生命课程。
一方面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专门的高校生命课程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系统呈现出来,从而引起人们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落实。另一方面由于生命教育内容广泛,单靠几门立课程很难完成任务,所以还应将高校生命教育渗透到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特别是语文、哲学、艺术、体育等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中。这就能使生命教育成为高校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从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生命教育应是每一个教师在每一门科目中都应融入的内容,做
焦虑调查心得体会和方法 分析如何处理焦虑(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