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五育并举心得体会及收获 对五育并举的感悟(6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陶行知五育并举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陶行知是一位既有言教,更有身教的人民教育家,他律已甚严,以身作则。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而陶行知则"每天四问"。1942年7月,他在重庆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提出"四问"的内容,就是每天要反躬自问身体、学校、工作和道德上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他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就越会为非作歹,残害人民。他曾大声疾呼,要全校师生"建筑人格长城"。
他自己就是用他的实际动来"建筑人格长城"的。在育才学校,就流传过一个关于陶行知的两个口袋的故事。
育才学校是陶行知和全校师生赤手空拳办起来的,有时全校师生几乎无以举炊,陶行知东张
西罗,左支右绌,迫不得已就停止体育锻炼,每天改吃两顿稀粥,以勉强维持生活。在这样艰难困苦中,有人劝陶行知把育才停办了算了,但他坚决不答应。他发动全校师生走街串巷,向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募捐,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陶行知带头外出募捐,并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来的钱涓滴归公,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不得借故挪用分文。他自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上衣缝有两只口袋,一只袋公款,一只袋私款。有一次他到远处去募捐,走访了好多地方,募捐了不少现款,袋里装得满满的。在归途搭车时,忽然发现放私款的那只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当时就有一个坚决的想法,决不那用公家一分钱,尽管一天奔波下来,既疲惫不堪,又饥肠辘辘,但仍坚持从十里外步行回校。
当育才学校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非常感动,赶到陶行知先生的住处慰问时,陶行知亲切地、深刻地跟大家讲起韩非子在《喻志》中所说的一个比喻:"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在现实生活中,小漏洞往往可以酿成大灾祸,千万不要以小失大。陶行知就是这样"以教人者教已",在"建筑人格长城"中做到不留一点空隙。
关于陶行知五育并举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让学生找重点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教学手段非常有新意。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史的内容非常烦琐,各种文史资料、插图、题注,学生们往往眼花缭乱,甚至无所适从。因此,陶行知老师在教‚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他一反以前先讲述课本内容再分析重难点的做法,而是说:‚同学们,请大家先把本课要讲习的内容浏览一遍,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标出来,十分钟后我们开始讲课。这十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讨论。‛
学生们开始埋头阅读课本,并时不时有学生交头接耳一番。
十分钟后,陶先生说:‚好了,大家都看完了吧?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一课,哪位同学回答一下: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一位学生站了起来:‚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隋阳帝的暴政,而结果是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形式下,唐朝建立起来。‛
陶先生赞许地看着他的弟子:‚对。隋朝灭了,江山落入李氏父子手中,公元620xx年唐朝建立,唐朝从太宗时期开始进入繁荣阶段,史称‘贞观之治’。到玄宗前期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今天将学习唐朝前期这一段我国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历史。那么,同学们,在这段时期,你们认为影响最重大的是哪一段?‛
另一学生举手:‚陶先生,我觉得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重要了,因为在这两个时期唐朝
正处于鼎盛时期。‛
这回立即有学生表示反对:‚不,我觉得贞观之治才是重中之重。‛陶先生微笑地看着这位反对者:‚你的理由呢?‛
或许是被陶先生的微笑感染了,该学生的音调立即壮了不少:‚因为唐朝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兴旺的。‛
陶先生依然微笑着:‚可以说的具体一点吗?‛
对方沉思了一会:‚唐太宗李世民借鉴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比较注重各方面发展,这样唐朝从他开始兴盛起来,才会有后来的开元盛世。‛
陶先生点头道:‚说的不错,这确实是个重要阶段。那么,为什么历代王朝第一位君主往往都比较重视社会生产呢?待会儿我们会详细讲述。苏珊同学,你刚才认为开元盛世也是个重点,你的理由呢?‛
那位叫苏珊的立即站了起来:‚这段时期不仅是唐朝的全盛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时期,理所当然是一个重点了。‛
陶先生笑逐颜开:‚有道理。那么,除了这两个重点,大家谁还有不同意见?百花齐放呵,大家有话尽管说。‛另一女生举手道:‚老师,武则天统治的时期是不是也是一个重点呢?‛
陶先生笑道:‚问的好,贞观之治是一个开端,但开元盛世并不是直接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武则天在位的这段时期也不容忽视。唐高宗时武则天掌权,后来称帝,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可以说她在位的时期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下面我们开始详细讲述这三
陶行知五育并举心得体会及收获 对五育并举的感悟(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