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课题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教育技术培训心得体会(八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教育技术课题讲座心得体会总结一
今天是我们“美食嘉年华”的活动,宝贝们都从家里带来了和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合作制成的美食,当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放在桌子上时,我听到了孩子们一阵阵“哇~~”的声音,还瞥见有的孩子在咽口水,呵呵~~
看来美食的诱惑难挡啊!在经过一系列的介绍之后,终于轮到分享的时间了,看着孩子们望眼欲穿的盯着美食准备发起“进攻”,我们赶紧帮孩子们把食物分好后就请他们入座,这时耳边又响起了“老师,你们辛苦了”“老师,谢谢你”等等,看看,现在的你们越来越有礼貌了。
可是话说到这里却又不得不提,最近总有孩子跟我告状:“老师xx小朋友说脏话骂我。”我想,听到这会有很多家长都不相信吧,你们会在想: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会说脏话呢,但是这是事实。一般来说,在孩子两三岁时,正是口语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不仅喜欢听别人说话,讲故事,也喜欢自己讲给别人听,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大特点就是模仿性强,凡是接触的东西他们都会去模仿。要知道此时的孩子并没有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他们不懂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有时大人一句不经意的脏话,孩子听见了,他们觉得好玩,就开始模仿。而有的大人发现自己的孩子有骂人,侮辱人的无礼行为后,听之任之,认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必认真对待。而又有的家长却为此大动肝火,破口大骂,甚至打孩子,觉得这样就算严格要求了。其实,用这种打骂的方法所进行的“严教”,结果只能事与愿违,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正骂脏话的缺点,而且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和感情。
讲脏话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每一位做家长的都要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教育。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我们需要掌握孩子的心理和特点,要有耐心,讲究方法,粗暴的打骂孩子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放任自流更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做家长的不尊重孩子,任意打骂孩子,怎么能教育孩子去尊重别人呢?用不文明的办法,要想培养有礼貌的孩子是难以想象的。
教育孩子不讲脏活,培养孩子从小养成文明习惯,最好是在孩子第一次讲脏话时,就能严格要求,及时教育。
首先,家长不要一听孩子讲脏话,就暴跳如雷,辟头盖脸地一顿训斥。家长应该向孩子说明这种行为不好,明确地表示自己的态度:“爸爸妈妈不喜欢说脏话的孩子,小朋友也不愿意跟这样的孩子玩。”从正面教育孩子改变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孩子,三岁时第一次骂人,家长及时抓住这“第一次”进行教育。并陪他向被骂人去道歉。从此,这个孩子再也不骂人了。这种作法,能够使孩子加强对自己行为的认识,使他知道,讲脏话是不对的,大家都不喜欢,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就会有意识地管住自己的行为。
有些家长在孩子第一次讲脏话时,觉得好玩,哈哈大笑,不加制止。孩子会觉得大人是在欣赏他的表演,他就会更加起劲地重复。结果养成骂人的习惯。不论什么场合,都会写出一连串的脏话,家长再想管,已经晚了。
怎样使孩子改掉讲脏话的不良习惯呢?这和教育孩子改正其它缺点一样,要严格要求,耐心教育,注意方法。
有一位家长,在启发孩子改正骂人的缺点时,引导孩子设身处地为被骂人想想。她问孩子:“你爱妈妈吗?”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爱!”“要是有人骂我,你怎么办?”“我去骂他”。“那你经常骂别人的妈妈,别人就该骂我了。”孩子被问住了,她又对孩子说:“骂别人的母亲就等于骂自己的妈妈,你以后多想着别让我挨骂,就不会随口讲脏话了。”孩子听了这番教导,逐步改掉了骂人的缺点。
如果父母耐心说服后,孩子还有些不满情绪,还故意讲脏话,那么全家人可以采取一致行动,即有意地疏远,不理睬他一会儿。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受到冷遇后,会感到自己的行为让人失望、反感,会逐渐收敛。
最根本的还是家长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方面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平时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讲话都要文明礼貌,不带脏字,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如果孩子的脏话是在外面学会的,家长就要关心孩子常和什么样的人玩耍。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个文明礼貌的环境中,孩子就会减少一些学习粗言秽语的机会。“讲文明,懂礼貌”,亲爱的孩子们,你们还可以做的更好!
对于教育技术课题讲座心得体会总结二
为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遵章守纪教育,牢固树立“学生第一”的理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使明天更辉煌,在此,我向学校、向社会、向家长郑重承诺:
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并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三个代表”为指针,以先进性教育为引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廉洁自律,依法治教。
二、自觉遵守宪法和《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严谨治学,积极进取。不向学生和社会散布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不散布消极言论,不牢骚满腹,不我行我素。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志向,刻苦钻研业务,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教研活动,强化教改意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教育能力和科研水平,敬业爱岗。
四、尊重同志,团结协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拉山头,不搞派别。
五、热爱学校,关心集体,倡导正确的舆论,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六、尊重学生人格,了解学生特点,关心学生成长,发展学生特长。不歧视、讥讽、挖苦、侮辱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私自将学生撵出课堂或停课。
七、牢固树立法纪观念。不以教谋私,不收受学生、家长财物,不乱收费、乱补课、乱订资料,不迟到、早退、旷课,不训斥学生家长。
八、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举止文明礼貌。不穿奇装异服,不留奇须怪发,不在教学区或学生面前吸烟,不在工作日或课前饮酒,不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
九、反映问题要用正确的方法,走正确的途径,不搞个人人身攻击,不散布未经查实的言论。
十、凡有违犯上述承诺规定者,自愿接受学校和上级根据有关规定作出的处理。
承诺人:
年 月 日
对于教育技术课题讲座心得体会总结三
成功需要爱心加技巧
一、弱智学困生状况:
王晓明在一年级开学那天插入我班,在这之前,他已经完整地上过一年一年级了,因期末考试数学、语文两门功课都是零分,连名字都不会写,家长给他办了留级,重新读一年级。据前任教师介绍,他不仅家境贫困,而且有先天性不足:弱智、弱视,一直戴着眼镜。平时从来没写过作业,也没交过作业。
一连几天的入学常规训练,我发现他每节课都是不停地扭动、转动着身体,嘴里不停地嘟囔,手里不停地往周围同学的身边扔东西。有时候,他嘴里还不停地嚼东西,往周围同学的身上吐,弄得周围同学甚至全班同学像耍猴一样地看他,无论我怎么嘱咐、甚至大声点他的名、每天都留下他练坐姿、单独教育他,都象对牛弹琴,他就像没听见一样,依然我行我素。
学习课程接近三分之一了,我检查他的课堂作业,发现他一天只会写一行“1”,而且还弯弯曲曲写不好,每天都是这样,连数字都不会写,更不用说做题了。
我每天下午放学都留下他,单独给他辅导。他那白发苍苍的奶奶来教室接他时,对我说:“老师,俺知道您留下他是为了教育他,您没有扔了他不管他,俺一辈子忘不了您”。听了这些话,我心情很沉重,更坚定了我要教育好他的决心。
可是,从哪里下手呢?他对于批评不起作用,表扬他吧,实在找不到他的优点,他不仅弱智,还弱能,就是什么也不会做,不会学习,不会听课,不会劳动,不会站队„„就连走路都走不好,一歪一扭的,手里不停地挥舞着,嘴里不停地嘟囔着,天天被校执勤的学生扣分。新生注册学籍要照相,他连照相那短短的几秒钟都坐不住,两个照相的工作人员加上我,三个人哄着他,照了好几次,最后还是照了个半侧面的脸。他和任何人都没有交流,从来不说话,嘴里发出的只有嘟囔声,听不清嘟囔的什么。我感觉他的大脑好像没有知觉,只有身体和四肢在扭动,像一个转动着的植物人,在自我的世界里转动着。我搜遍他全身也没找到他一点闪光点,想表扬他,就是找不到理由,当时我对他绝望了,认为他是重度智障儿童了。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1、像医生抢救病人,抓住一线希望就永不言弃。
就在我灰心绝望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在下午的一节数学课上,他竟然呼呼地睡着了,我看见了,心想:反正他也不学习,还弄得别人没法学习,让他睡吧。我第一次上了一节安宁的数学课。第二天下午,他妈妈到教室里来接他时告诉我,他回家告诉妈妈:课堂上他睡着了,数学老师没有批评他。我听到这话,心里又内疚又惊喜:他能把课堂上的事情告诉家长,说明他还有是非感,知道上课睡觉不是件好事,而且还知道感恩。就像医生见到昏睡的植物人微微的有了知觉一样,我兴奋极了,他有救了,我终于找到教育他的突破口了。
2、科学分析成因,制定相应救助计划及措施。
我根据他平日的状况,上网搜寻资料,调查他的家长,请教医生,访问有关儿童多动症、自闭症的症状和成因,大致搞清了他智力偏低、学习困难的原因。医生查体发现他视力弱、色盲,除此之外,还是自闭症、多动症导致智力低下,语言表达差,不会和别人交流。是一个多么不幸的孩子啊,我更有责任关心他,呵护他。我觉得要抓他的学习,得先抓好他上课听讲的习惯,首先要让他课堂上能坐住。
3、惩罚中寻找突破口,低标准,严要求,循序渐进。
既然找不到他的闪光点,找不到表扬鼓励他的理由,我就从惩罚开始寻找他的闪光点,以此寻找教育的契机、教育的突破口。先训练他上课能坐住、会听课,然后再抓他的学习,也就是:低标准,严要求,循序渐进。
4、家校联手创造奇迹。
我把我的计划和家长进行了协商,同时告诉家长:我们要为这孩子的一生着想,培养他最起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要不将来谁养活他一生?家长非常同意和我配合。于是,我就把他调到最后一排有空调的那个角落里,单独一桌。他在上个一年级已经尝试了一年的孤独滋味,这次再重新回到过去,他肯定会有所表现。我告诉他,什么时候上课能坐住了,会听课了,就把他调到前面来。晚上给他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是练习坐姿,先是坐6分钟,由家长负责监督记录,第二天拿便条来。两三天过去了,他还是一点变化都没有,我还是照例每天单独留下他练坐姿,他妈妈每次来接他都配合我轮流教育他一番,并把练坐姿的家庭作业延长到10分钟。一周过去了,回家练坐姿的时间延长到15分钟,最长的一次他妈妈让他练坐了30分钟。在又一周的一节数学课上,我发现他居然老老实实地坐着听了几分钟的课,我终于看到了我所期望的结果,自开学以来终于找到表扬他的理由了,我赶紧当众表扬了他一番,并鼓励他:再继续这样好好表现,就能到前面来了,就能找到同桌了。
表扬后的效果就更好了,一天比一天坐姿有进步,我就一天一天地表扬、鼓励他。到了第二周末,整个一堂课下来,他基本能坐住听课了。周五下午我先是表扬他一番,接着问:谁愿意和他同桌?班里同学纷纷举起了手,他看到这一幕,心里肯定震撼很大。我把他调到最前排和一个学习、纪律各方面
教育技术课题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教育技术培训心得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