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清廉建设心得体会及感悟 清廉心得体会怎么写(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山西清廉建设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0xx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0xx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现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进行扩建后的模样。扩建后的平遥城规模宏大雄伟,城周长6.4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国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县城城墙。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0,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 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千个,传说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座坚实完整的砖石城池,数百年来在军事防御和防洪挡险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城内街道、古建衙门、市楼、商店、民居等还保留原有的明代形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为国内所罕见。其中有始建于西周,扩建于明洪武3年(1370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击城墙;有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被列入我国第三位的现存最珍贵的木结构建筑镇国寺万佛殿。殿内的五代彩塑堪称珍品,是研究中国早期彩塑的样本;有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被誉为“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宝库”,现存宋元明清彩塑2052尊的双林寺;有中国宋金时期文庙的罕见实物——文庙大成殿;有中国金融上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天下第一号”、“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有始建于唐显庆二年,国内古建筑中罕见的“悬梁吊柱”奇特结构清虚观。观内20余尊木雕神像是研究中国古代木雕造像艺术和道教发展的稀有之物;有遍布古城内外1000通碑刻及年代不一、形式多样、色彩续纷的各种琉璃实物。同时,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荟萃中心之一。古城内现存4000处古、近代民居建筑中,有400余处典型地体现着中国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它完整地体现了17至19世纪的历史面貌,为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派专家田中淡考察平遥古城时欣然题词“平遥古城甲天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平遥古城的评价是:“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关于山西清廉建设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晋商文化游
太原—晋中—平遥—灵石行程介绍
(与领队协商后介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晋商文化之旅是一条集中展示以晋商为主的民居建筑、民俗风情、商业文化的旅游线路。其中的山西博物院是目前中国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型大型博物馆之一,中国煤炭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晋祠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园林式祠庙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一座原汁原味的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日昇昌票号是现代中国银行业的“乡下祖父”,乔家、王家、渠家、曹家、常家等晋商大院,都是一部部鲜活的明清晋商建筑、民俗、经贸、生产、生活方面的史书,一处处不可不去的旅游胜地。整个行程约200多公里,北可与五台山佛教圣地相连,南可与临汾、运城的寻根觅祖之旅相接,东西可与太行山之旅和黄河文明之旅左右呼应,有着完善配套的接待设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一条颇具山西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
第一节 太原市
(机场路至龙城大街途中)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太原武宿机场因为东边有武宿村而得名。武宿村位于太原市与晋中市榆次区中间,地处交通要冲,宋代曾经是兵马教场,有驻军巡守而得名。像武宿这样因为设置军营而得名的地方,附近还有许多,它们都曾经是宋代设置平晋县时的兵营(简介新营村、北营村、马练营村)。
经过南环高速桥下,我们来到的这段108国道,也叫“太榆路”,连接着太原市区与晋中市榆次区。太原的环城高速公路长86公里,机场右侧的高速公路通往北京,全长560公里。它在山西境内分别形成两段。第一段叫“太旧路”,是指太原到晋冀两省交界处的旧关,长144公里。第二段叫“太阳路”,是指太原到阳泉市,长124公里(选介太旧路、太旧精神、太阳路、平遥至和顺高速公路、太原都市圈、太榆同城化)。
这一条龙城大街宽110米,长7.8公里,东西横贯太原市的城南区域,既是一条分别通向太原市区中心、机场、晋中市榆次区的快速主干道,又是一条古城新区建设的中心带。
龙城大街两边的国槐树是太原市的市树。太原的公路旁、街道边、庭院中、公园里,栽得最多的树就是国槐。国槐耐干旱、易成活,叶密荫浓,非常适宜太原干燥少雨的气候。太原栽种国槐历史悠久,现在仍可见到许多千年古槐。晋祠就可看到饱经沧桑、生机盎然、郁郁葱葱的唐槐和隋槐(简介“黄陵”)。
(市情概况)为什么这条路叫龙城大街?因为太原誉称“龙城”。数千年来,太原是殷商时的北唐之地,晋阳古城是战国时的赵国初都,前秦苻丕时的国都,东魏时的下都,北齐时的霸府别都,大唐的北京北都,后唐的西京北都,后晋、后汉的北京,北汉的国都。之后是元明重镇,晋商都会,现在是山西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使得这座城市至今弥漫唐风晋韵。
太原于公元前497年建城,因为古城地处晋水之北,中国人向来称“水北为阳”而名“晋阳”。晋阳在秦称“太原”,在汉叫“并州”。“太原”是高大平缓的平原的意思。“并州”之名,则源于太原“地在两谷之间”,就是太行、吕梁山脉之间。两山平行谓之“并”,太原简称“并”即由此而来。
“晋”字的来历,与地理风俗关系很大。从象形角度看,古体“晋”字,特象一个插着弓箭的箭袋。说明远古时期,生活在这块高大平缓之地上的人们,习武尚箭之风很盛(见《彀梁传》),他们也就很自然地把这方黄土叫“晋”。境内的河水叫“晋水”,晋水北边的城市,就叫“晋阳”了。
晋阳古城遗址就在晋源区的古城营村附近,至今还有数段城墙遗址和三座小城遗址存在。这座古城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曾经是中国历史上“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的雄藩巨镇。
尤其隋末太原留守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灭隋兴唐得天下。五代十国,太原更是先后涌现出后唐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北汉刘崇等所谓的“皇帝”,加之太原西、北有系舟山(又称“龙首山”)、天龙山、龙山,所以才有了太原是座“龙城”,并且会出“真龙天子”的说法。
正因为太原有“龙城”的称谓及其历史影象,也正因为藩镇跋扈、封建割据的局面多次出现在太原,更因为赵宋皇帝生怕京城之外出现其同类,晋阳古城在宋初遭到了一次灭顶之灾。
公元979年即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攻灭北汉,夺取晋阳,下令火烧水淹了这座城周21公里长的都市,还把它由府级降到州级,移治榆次,另置平晋县,才放心地返回了东京汴梁。可是他没有想到,晋阳古城之毁,从此使得中原失去一大屏障(参阅:丛书1《太原史话》)。
晋阳古城虽然因为备战而始、兵燹(xiǎn)而终,但其所在地域的战略地位从未改变。出于抵御契丹辽国的需要,晋阳被毁3年之后,宋太宗下令在晋阳故城东北15公里,汾河对岸的唐明镇——今天的太原市中心区,由大将潘美主持修建了规模较小的宋太原城(简介“丁字街钉龙脉”城建现象、涵义)。
经历金攻宋、元灭金多次大战的破坏后,宋太原城在明朝朱元璋第三子朱棡受封晋王后,迎来它的第1次扩建。当时的太原夯土城墙外包城砖,周长12公里,高12米,开有八门,气势磅礴,巍峨壮观,时称“锦绣太原城。”
现在的太原,辖6区1市4县,面积6988平方公里,人口424万,在全国的经济建设中,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世界产量最大的特种钢生产基地——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就在太原。
(滨河东路)前面的祥云桥,就像一支高擎的火炬。我们现在行驶在汾河东岸的这条路叫“滨河东路”。沿路北行,您会处处感受到太原的巨变。祥云桥的得名,恰因大桥开工之日,适逢20__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在太原传递。奥运火炬的传递,同时点燃了太原城南新区建设的万家灯火。新建成的长风文化商务区,已成为太原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路西这条河流就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的母亲河——汾河。《汾河流水哗啦啦》这首歌,唱得就是这条河。汾河全长716公里,从北向南,几乎贯穿山西全省。山西有许多地名都与汾河有关,比如:汾阳、汾西、临汾、襄汾就连山西最有名的酒也叫“汾酒”。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将太原市区分为东西两部分,我们习惯称“河东”、“河西”。太原市的河东是政治、经济、商业的主要活动中心,河西则以工业区和文化商贸会展区为主。
汾河两岸,现有10座公路桥梁,交通十分方便。前面就是被誉为“月亮桥”的南中环桥。茫茫夜色之中,彩灯辉映大桥,彷佛一弯新月,好像正从波光粼粼的河面升起。如果从桥两端看,大桥又如一只将要展翅高飞的大雁。
这一座跻汾桥被誉为“摇篮桥”,是太原市首座步行景观桥,直抵长风文化商务区。每逢夜幕降临、华灯初放,跻汾桥通体透明璀璨,为并州夜景增添一处“银虹丽影”,更与长风文化商务区的五彩华灯一起,在汾河两岸高楼大厦的众多灯光交相辉映下,不停地变换着被誉为“长风文化岛”的美丽夜景
在这一座象征展示山西和太原文化内涵的“岛”上,汇聚着如“飞碟”、似“玉璧”般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象征三晋文化艺术、尽显“山西之门”开放包容气度的.山西大剧院;体现科技理念、外形好像巨大手风琴的山西科技馆;犹如岩石、又仿佛层层书卷的山西省图书馆;颇具“灯笼”造型、俗称“五个桶”的太原市博物馆;灵感来自梯田地貌、极富张力的太原美术馆。
这6大地标性、文化性建筑,与文化岛内的生态路网、内河小桥、绿地、喷泉、雕塑、叠水等,以及汾河公园、山西奥体中心,汾河上的跻汾桥、南中环桥、祥云桥、长风桥等一起,形成了一处国际性公众文化大舞台,又环抱成一个市民休憩、游玩的城市公园,获得了亚洲人居环境协会和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公室联合颁发的20__亚洲都市文化奖。
这一座长风大桥长570米,中间的绿化带宽3米,堪称
山西清廉建设心得体会及感悟 清廉心得体会怎么写(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