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互动心得体会范文 家校互动感悟(5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家校互动心得体会范文一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和希望,但更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如何进行学校共建,作为家长我有几点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好榜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理想情操、价值追求、志趣爱好、个性修养、行为习惯、意志品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现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掌中宝,但是我从来不溺爱孩子,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习惯,课余的时间,洗洗碗,打扫打扫卫生,刚开始孩子不愿意做,但是我陪着他一起做,时间一长就慢慢习惯,不仅感受到劳动是生活的必须,更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辛劳。我的孩子成绩不是太好,但我总是以鼓励为主,与他一起分析原因,探讨解决办法,忘记过去失败,迎接下一次的成功。
互动先行,与老师畅通联系
要把孩子教育好,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避免形成教育真空,使孩子在学校在家庭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关心孩子的教育,参加家长会,与老师畅通联系。我的小孩有好动症,上课的时候既不能专心听课,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我总是很闹心,担心老师和其他同学疏离他、排斥他,导致童年生活阴影,影响孩子的一生。为此,我找到班主任,倾诉我的担忧,老师非常理解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过于好动需要适时的矫正,于是就采取合作的方式。在学校,由老师关注着,课堂上多提问孩子,扭转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利用老师的方法,我在家里也经常让孩子做一些益于安静宁神的事,比如一起听音乐。几个月后,我发现孩子好动症状大大减轻,但仍不失活泼,成绩也慢慢上来了。
互帮互助,让孩子学会合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合作化的社会,一个人再有才华,再有能力也需要与他人合作。小孩需要培养合作精神,一个简单的游戏,一次短途的游戏,一次周末的大扫除,都体现着合作精神。我从小就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要帮助同学,要有爱对待他人。如果在家庭教育中教会了孩子懂得分享,在学校中也就自然关爱同学。如果在学校中得到别人的帮助,得到了大家的爱,尽管有些家庭不是很顺利,他心中也能充满爱,也能健康成长。
有人说,教育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活,不管是家庭、学校,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更好的成长,唯有通力合作,家校共育,才能为孩子撑起一片蓝色的天。
主题家校互动心得体会范文二
校讯通――营造家、校互联新模式
下午放学,小学生们挂着一个小小胸卡踏出校门。经过校门时,只听“嘀”的一声响,智能读卡系统记下了他们的离校时间。与此同时,一条关于“学生×××已于××时离校”的短信就自动发送到了学生家长的手机上。这条让家长放心、学校安心的短信,成了2006年许多中小学生父母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父母如何了解孩子?父母如何与学校进行及时的沟通?这些曾经困扰很多家庭的问题,已经在信息技术的创新运用中迎刃而解。
传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一般都把思维限定在了建立计算机教室、开设计算机远程教育课程等领域。但计算机课毕竟只是一门课程,远程教育也只是正常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那么,如何将信息化的手段服务到教育行业中去?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都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当今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化,学校和学生家长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和沟通,共同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家长会、家访等传统的沟通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
在了解了教育行业中的种种现实情况后,中国移动通信根据教育行业的现实所需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从“运用”角度开展了种种探索,最终推出了“校讯通”业务,并于2007年1月15日与教育部签署了《教育部与中国移动合作框架协议》,其目的在于加速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校讯通”是一个融合了手机短信、语音合成、计算机网络集成综合服务、internet等多种it技术的新一代家、校联系工具。“校讯通”的核心就是借助学生卡、读卡器、管理软件及手机,将学生、家长、学校三方的信息予以有效连接,而学生只要携带一张有编号的“学生卡”即可实现这一功能。“校讯通”实现了学校和家长之间全方位的沟通,实现了强大的家校互动功能。家长只要通过任何一台可连入inter-net的电脑或者注册过的手机就可以进入家校联系平台查询孩子在学校的各项表现,及时获取教师的留言和通知,同时还可以把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和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给教师。由于学校和家长之间信息得到了及时的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表现家长都了如指掌。因此,在孩子个性化教育方面,家长能目标明确地进行,有效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1058万的学生,近3000万的家长,203所大学,9127所中小学,621所幼儿园以及上百万的教师正在享受“校讯通”服务所带来的便利。其中浙江、江苏、河南、广东等14省用户超过50万。
中小学篇
中小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外出的能力,但同时他们也缺乏有效的通信手段,是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侵害,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呵护。这些孩子的家长多数为中青年群体,虽然拥有手机,有一定通信消费能力,但是他们往往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及时地顾及孩子在校的情况。而过去,家长、学生与老师之前传统的沟通方式为家长会、电话、家访等方式,家长跟老师之间的沟通依旧有很多的不便,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家长不能及时地知道学生的上学、放学情况;有些急事想让在校小孩放学前知道,但小孩没有手机,所以不能及时传达;老师也不能及时地把小孩在校近况通知以及校务通知告诉家长。
因此,根据中小学存在的实际问题,中国移动推出了多种“校讯通“专用终端:如校园亲情电话、点到刷卡机、学生平安卡等。学校借助这些终端便可以实现:平安短信、家校互动、亲情电话、家长留言等功能,最终实现整体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平安短信――学生到校、离校时刷卡,将到校、离校时间信息以短信方式及时发送至家长手机上。
家校互动――以短信通知、听留言、语音查询等方式将学校通知、考试成绩、老师测评、学校收费等信息通知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和学校沟通。
亲情电话――通过“校讯通”校园信息机,学生刷卡就可以给预定的亲情号码拨打电话。学生持卡不仅可以刷卡考勤、拨打家长号码,还可在校内作为支付工具用来购买书本、文具、餐饮,支付课外辅导、专家辅导等费用,资金和家长的银行卡挂钩,由家长掌握孩子的支出,这样即解决了学生的消费问题,又能控制学生在校外打游戏、上网吧等不良消费。
家长留言――家长可以把给孩子的留言通过短信的方式发到校园信息机上边,孩子在刷卡的时候就可以阅读。
大学篇
在对大、中专院校中,“校讯通”将学校原有的教务管理等应
家校互动心得体会范文 家校互动感悟(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