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导游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怎么写 导游业务课程心得体会1500字(八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地方导游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故宫又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这里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就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好!这里可以拍下远处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个影,过一会儿,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它面阔十一间,进深5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大家请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自乾隆皇帝以后,这里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好啦!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适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各位,故宫整个院落分为两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现在,我介绍一下故宫的后半部分,即后寝。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有皇帝宝座及御案,正中挂着一块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讲到这里,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大家可以在这座名字叫堆秀山的假山前拍照留念。
好啦,各位朋友,故宫中路的讲解到此结束。
主题地方导游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珠城——蚌埠。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家乡——蚌埠。
俗话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蚌埠正是这样一个坐落在中国南北分界线、淮河中游、安徽北部的城市。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皖北中心城市、交通门户、淮畔明珠。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是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山水园林城市。
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现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和龙子湖、蚌山、禹会、淮上四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两个功能区。全市总面积为5952平方公里,总人口368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1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7万人。
近年来,蚌埠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安徽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蚌埠人民的共同梦想。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全市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奋斗、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013年,蚌埠市的gdp达到了1007.8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82.82亿元,城乡人均收入达到22397元,增量和增速在全省前列。
蚌埠市的市树?——雪松和中槐,蚌埠市市花——月季花,市歌——《美丽珠城》,蚌埠市城市形象标志——《蚌埠之珠》,当代蚌埠城市精神主题词——禹风厚德、孕沙成珠、务实开放、创业争先。
蚌埠是座美丽的城市。古乃采珠之地,因盛产珍珠而得名,素有“珍珠城”的美誉,所以还有一个别称“珠城”。
蚌埠两个字可拆开而解,蚌,即河蚌;埠,码头。
说到蚌埠这个城市,我觉得可以用几个词来描绘,分别是“文化摇篮”、“帝王故里”、“歌舞之乡”、“火车拉来的城市”。
“巍巍涂山兴华夏,滔滔淮水母亲河”,淮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同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7300年前的文明曙光。1985年蚌埠北郊吴郢乡双墩古遗址发掘出士了大量的陶器、石器、蚌器和骨器等,陶器上刻画符号近600多种,刻画图像线条流畅、造型生动,纹面陶塑人头像为国内罕见。经鉴定该处为7300年前新石器早中期文化遗址。中国科技大学古文字研究所所长王昌燧在《光明日报》上撰文说,双墩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文字的最早起源。在过去的多年里,学术界大多认为,淮河流域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起着沟通黄河、长江流域两大文明中心的桥梁作用。淮河上游的史前文化遗存只被认为是黄河文化影响的结果,而淮河下游的文化依存更多被证明为长江文化的磁力吸附,从而使淮河文化丧失了自我存在和命名的机会。中华文明史被简单地描述为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组成的文明史,淮河流域的史前文化的独立价值和地位被这种既定的文化定论遮蔽了,再加上史载淮河流域自古不断的战乱和洪灾,淮河流域在朝代的历史更替中始终处于历史的沉寂和无名状态,“黄淮”、“江淮”的名称也表明了淮河、淮域的较低地位。然而近年来对先秦典籍和以双墩文化为代表的淮河流域多处的典型的考古发现均揭示并证实了淮河流域存在着独立发展的史前文化体系,且水平较高并极富个性,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历史学家一般认为,处于淮河中游的这一新石器文化与中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独立发生、平行发展、逐步融合的,同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安徽境内明清文化看徽州,汉以前文化看蚌埠之说。
夏文化的诞生地:“夏之兴也以涂山”(《史记》),明确指出了涂山是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文化的诞生地。《左传》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从涂山里走出“繁华的夏后氏部落与夏朝”即“华夏”,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华夏”二字便成了代表整个国家的名称,华夏族也就成了我国各民族的总称。所以应当说蚌埠这块土地是中华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夏朝是中华民族第一个王朝,它的缔造者禹和启皆出自以涂山为中心的蚌埠地区。蚌埠是我国中华民族原始社会最后一个首领大禹的第二故乡,是他结婚、生子、会诸侯的地方,蚌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启的家乡和诞生地。
蚌埠是汉高祖刘邦决战项羽成就帝业的历史重地。今固镇县壕城境内的垓下遗址史称霸王城,是楚汉垓下决战时的古战场。《后汉书?李贤注》:“垓下,高祖破项羽也。”经此一战,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彻底战胜项羽,随后即建立了伟大的'汉朝。
蚌埠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龙兴之地。蚌埠在1947年前归凤阳县管辖。凤阳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生长,出家,投军的地方。
蚌埠花鼓灯源远流长,是淮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以粗犷、欢快、恢谐、优美的舞蹈语汇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芭蕾”。曾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前的展演,展示了无穷的文化魅力。作为汉民族原生态歌舞,花鼓灯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鼓灯已成为蚌埠市文化旅游品牌。花鼓灯第一村——禹会区冯嘴子村,是淮河古老文明的生态旅游文化村。现有灯场、博物园等多项旅游设施,游客不但可以观摩精彩的花鼓灯艺术,还可与演员一道共同起舞,尽享欢快之悦。中国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花鼓灯歌舞艺术是淮河中游地区人民的杰出创造,它是汉族民间歌舞的典型代表;是世界上最丰富、系统、完整的民族民间舞蹈。
从此,古渡渔村的蚌埠,在淮河流域的豫东、皖北、苏北、鲁南等一带,成为水运和现代铁路相连的交通枢纽,安徽向京津和宁沪开放的门户。蚌埠作为近代因修建铁路而产生的商埠从此兴起。所以说,蚌埠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伴随着新中国60多年的光辉历程,蚌埠在商贸重镇的基础上,建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安徽省的老工业基地。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风雨洗礼,勤劳勇敢务实的蚌埠人民又创造出无愧于先辈的辉煌业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蚌埠,早已从沿淮的“蚌埠街”,发展为跨越淮河两岸的现代化大城市。它现在已经成为华东地区的交通枢纽,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京沪铁路上一等客站,千里淮河第一大港。
蚌埠,依山傍水,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名山——荆涂二山,隔河相望。天下第七泉——白乳泉,泉水纯凉甘洌。龙子湖、四方湖、天井湖、沱湖、天河,风光倚丽,神奇秀美。大巩山森林景色宜人,鸟语花香。三汊河湿地,曲径通幽,野趣盎然。香雪度假村,环境幽雅,花果飘香。现在正在兴建的大明文化产业园、中华古民居也即将开门迎接八方客。初步形成了“历史名山、兵家要地、帝王之乡、山水城市”的格局。
蚌埠土特名优产品独具特色,怀远石榴、固镇花生、五河螃蟹远近闻名,蚌埠皖酒享誉全国,淡水珍珠、古玩玉器更是蜚声海内外。
在这里,南方人说它是北方,北方人说它是南方。南米北面,南蛮北侉,南茶北酒,南甜北咸,都自然的融合为一体了。如果您能领悟其中的真趣,那可是胜过山海万里游呢。这是一个生长传说和神话的地方;一个用淮河之水书写文明的地方;一个豪放与婉约可以相融的地方;一个造就定国安邦人物的地方。
主题地方导游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尊敬的各位来宾:
你们好!我受旅游、接待部门的委托,对光临名城曲阜参观游览的各位佳宾表示热烈地欢迎。我有幸为大家导游陪同参观,非常高兴,这是咱们共同颀赏学习的好机会。看后请留下宝贵意见。
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曲阜的历史、文物概况。
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献整理家、世之圣人孔子的家乡,亚圣孟子的故里,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国,鲁国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这里生息劳作,有5000多年的历史。地下有丰富的宝藏,地上有众多的文物。现有文物112处,其中有联合国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保护的4处,省级12处,其他为地市级保护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两庙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庙、孔府、孔林,俗称“三孔”,有祭祀中国元圣周公的庙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复圣颜回的庙,俗称“两庙”;“一陵”是黄帝诞生地——寿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汉墓群九龙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称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亲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梁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诗、答对、分手处,著名文人孔尚任隐居处国家园林“石门寺”。
我们现在看孔庙。
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贤人的地方。孔庙同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并称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专家对孔庙讲了四名话:建筑时间最久远、最宏大、保存最完整、东方建筑特色最突出。从孔庙可看出两个问题:一是孔子对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巨大贡献;二是中国在历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庙。在孔子故居建庙堂三间,陈列孔子的衣、车、书等,“岁时奉祀”。历代皇帝对孔庙都有扩建,计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达到现在的规模。孔庙仿皇宫建筑之制,分三路布局,九过院落,共有房屋466间,门亭54座,东西相对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有碑碣近千块,占地327。5亩,长达两华里又150公尺。现在看到的孔庙是明弘治年间的规模。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维修保护。我国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联合国保护的文物单位,孔庙建筑时间之久远,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实属世之罕见。
神道。“万仞宫墙”前古柏苍劲的这段路为“神道”。重要的庙宇前都有专开的尊敬灵通之道,称“神道”。
万仞宫墙。这道门是曲阜明城正南门,也是孔庙的第一道门,上悬“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笔。它来源于孔子得意弟子子贡。鲁国大会诸侯时,有人提出子贡的学问博大精深,可与孔子相提并论,子贡在场,马上站起来说,我可不敢与俺老师孔子比,人的学问好比一堵墙,我这道墙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师的墙有数仞之多。就是说,我的学问等于一肩膀头子高,一目了然没什么深奥的;孔子的学问有我数倍之多,经过详细的研究,全面的探讨,才能了解他的全部,入了门以后,才能看到宗庙之美,在门外头你是看不到的。后人为了形容孔子的学问高深,从夫子之墙数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为“天下文官主,历代帝王师”,封孔子学问有“万仞”,赞颂孔子学问有一万个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顶,亦说此墙深壁高垒非常坚固。这四个字原为明钦差所写,乾隆为表示他对孔子的重视,亲书“万仞宫墙”换上了他的御笔。
“二柏担一孔”。过玉振坊这个单孔的石拱桥,东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称“二柏担一孔”。这桥名曰:“泮水桥”与行宫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义为“盼水”。过去读孔孟之书,考上高等学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买卖盼发财,过日子盼兴旺。
下马碑。庙墙外东西各立一块石碑,公元1191年专立的下马碑,下轿碑。西边的碑早毁坏,东边这块碑上写“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过去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下轿下马徒步而行,以示对孔子、孔庙的尊敬。
棂星门。明代所建,公元1
地方导游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怎么写 导游业务课程心得体会1500字(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